九零后还好吗?九零后你们真行
九零后还好吗?九零后你们真行↑26 岁的天津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护士刘蕊与同事核对医嘱并抄录输液单。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现在那些奔忙在抗击疫情一线的 "90 后 "姑娘小伙子们,也许还在围着父母撒娇,甚至会为看电影、订外卖或者什么小事,与父母顶嘴生气。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他们赶赴抗击疫情第一线,就不再是 "孩子 "。自古以来,夫妻和恋人之间的送行都最感人。古诗词中有许多充满愁绪的诗句都是表达这种感受的。记得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有一位姑娘送别恋人,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结成一朵小花,绣在了草鞋上。含蓄而内敛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已经凝铸成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医护队伍刚刚出发,我们很快就看到,"90 后 "在一次次送行中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送行方式。上海一位护士推迟了婚礼去防疫一线,爱人则悄悄塞了一张纸条," 我会给你补办一个完美的婚礼,爱你哟 ",落款是充满自信的 "你的帅气老公 "
年龄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年岁大的人往下看,总担心年轻人 "少不更事 ";年纪小的人向上看,又常常埋怨上年纪人 "只记得过去那些事 "。不知道 "90 后 "看我们 "70 后 "甚至 "60 后 "是什么感觉,至少 "70 后 "看 "90 后 "多少有些不放心,似乎那些孩子们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挨过饿,怕扛住不事。这些天,武汉疫情主战场上发生的故事,让我这种想法急速地 "拐了个弯 "。
"90 后 "的送行
武汉 "封城 "不久,全国大批医疗救助人员纷纷赶往武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刚刚涉世不深的 "90 后 "。送行场面一度十分感人,但很快就让我有些担忧。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送行,这种送行的场面在历史上并不稀罕。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句歌词流传很广," 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那铿锵的旋律透出的都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豪迈。在这次疫情送行中,我们却看到很多哭哭啼啼的场面,不由心生几分忧虑:这些孩子能行吗?
自古以来,夫妻和恋人之间的送行都最感人。古诗词中有许多充满愁绪的诗句都是表达这种感受的。记得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从江西于都出发,有一位姑娘送别恋人,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结成一朵小花,绣在了草鞋上。含蓄而内敛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已经凝铸成我们性格的一部分。
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医护队伍刚刚出发,我们很快就看到,"90 后 "在一次次送行中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送行方式。上海一位护士推迟了婚礼去防疫一线,爱人则悄悄塞了一张纸条," 我会给你补办一个完美的婚礼,爱你哟 ",落款是充满自信的 "你的帅气老公 ";恋人对着即将出发的心上人,不管不顾地说:" 疫情结束后,我就娶你 "。想哭就哭,想喊就喊,把内心感受直白的表达出来,这就是今天的 "90 后 "。这样的送行方式,在他们上一辈人的记忆中,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90 后 "的风采
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现在那些奔忙在抗击疫情一线的 "90 后 "姑娘小伙子们,也许还在围着父母撒娇,甚至会为看电影、订外卖或者什么小事,与父母顶嘴生气。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他们赶赴抗击疫情第一线,就不再是 "孩子 "。
↑26 岁的天津市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护士刘蕊与同事核对医嘱并抄录输液单。
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关键时期。人们对这个病毒认识有限,救护一线更是危险常在。参与直接救治患者的医生和护士可以说与病毒 "短兵相接 "。这里没有硝烟弥漫,但不缺隐形的刀光剑影。冲到这个战场的 "90 后 "都是战士,他们有着战士的勇敢,也不经意间透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质。
一位 "90 后 "护士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她心中虽然感到 "我的世界在那天全都黑暗了 ",却不忘在朋友圈里发一句 "加油吧,战士们 "。"90 后 "这种近乎幽默的乐观,在抗击疫情前沿,处处展现。这也许只有他们 "90 后 "才会有!
看看那防护服上写着的各种话语,有时候就会让大于 "90 后 "的人忍俊不禁。在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里,护士们穿戴好防护服还在背上画上卡通形象,有猪猪侠妹妹,有太阳女神,还有哆啦 A 梦。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个女孩竟然在自己的背上写了四个大字 "胡歌老婆 "。尽管是面临疫情,连空气中也可能漂浮着看不见的病毒,但什么也挡不住这些年轻人特都有的那份幽默式乐观。
↑ 广东援鄂护士曾萍在防护服上写 "胡歌老婆 ",拍照发微博后收到胡歌回复。
这种乐观大概比 "病毒 "传播性强,它直接带给患者快乐,也让那些病痛中的患者在会心微笑中缓解紧张情绪,甚至增强一份信心。在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在危重病房里,到处都漂浮着 "90 后 "青年散发出来的这份乐观,大概也是我们抗击疫情的 "良药 "。
"90 后 "的不同
"90 后 "有什么不同?和祖辈相比,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和父辈相比,他们没有人忍受过饥饿。他们很多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祖辈和父辈两代人捧在手心里长大,都曾经被称为 "掌上明珠 "。
我们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苦难,这份苦难已经积淀在意识深处,甚至成为我们教人育人的信念。"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把吃苦当作青年成长的必经之途。也许正是以这样的坐标来观照今天,我们看 "90 后 "才多少有些不放心。但是,这些天在抗击疫情战场上的表现说明,没有吃过苦,并不能说明一定扛不了事。
一个 "90 后 "的小姑娘说,"2003 年,是医护人员守护了幼小的我们,17 年后的今天,该我们众多的‘ 90 后’去守护大家了。" 这句话出自 "90 后 "孩子之口,我们无法不感动!
有一句歌词唱到:我们经历了多少苦难,才赢得今天的解放。先辈们为什么要经历那么多苦难?正是为了后代不再经历苦难。让一代代孩子甜蜜地成长,是我们祖祖辈辈最大的心愿。但是,当苦难远去,我们又担心下一代成为 "温室里的花朵 "。
苦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也培养了我们内敛的性格。所以,前辈们把一腔情思化作针线,绣在草鞋上;诗人把全部离愁铺排在小桥、流水、枯藤的意象中,但并不说出那个 "想你 "。而这些 "90 后 "用自己勇敢的冲锋昭告我们:甜蜜的生活也能长出坚强的枝干,危难时刻,这些孩子不缺担当。他们也用自己直白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他们别样的 "集体性格"。
这两天,我们悲痛地看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一线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他原本计划利用春节年休办个热热闹闹的婚礼,但因疫情来袭,选择了推迟婚期,上抗击疫情一线。这位医生刚刚 29 岁,也是一位 "90 后 "!
太多故事让我们感慨:"90 后 ",你们真行!
感谢你们用青春的坚守,迎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