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凌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很甜?王心凌背后的男粉丝们
王心凌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很甜?王心凌背后的男粉丝们“因为喜欢王心凌的粉丝已是中年,他们只是老了,不是死了。”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目瞪口呆。王心凌既不是当下的顶流,在节目里出现的镜头也屈指可数。为什么能够一骑绝尘?
继“刘耕宏女孩”之后,网络上又惊现另一大神秘组织:“王心凌男孩”。
520那天,39岁的王心凌,登上《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舞台。
谁也没想到一首一分钟的歌舞展示,直接引爆热搜。
王心凌的人气不仅在节目里呈现断层式碾压,各大音乐榜单也被疯狂屠榜。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目瞪口呆。
王心凌既不是当下的顶流,在节目里出现的镜头也屈指可数。
为什么能够一骑绝尘?
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
“因为喜欢王心凌的粉丝已是中年,他们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这群站在王心凌背后的男人,或为人夫,或为人父。
平常大多不苟言笑,工作完回到家里除了电脑游戏,一根手指都懒得动弹。
但是伴随音乐的响起,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开始律动,脸上的每一道褶子都堆满了“姨母笑”。
那一刻,空气里弥漫开的,都是青春的味道。
但是在欢快和喧嚣中,一位妻子却发现了一个“秘密”:
“结婚的时候都没有看到老公笑得这么开心,现在看到偶像,原来他是会笑的,笑的这么明目张胆……”
看到这条留言的时候,我的心中突然划过一丝心酸。
原来中年男人也是有偶像的。
原来中年男人也是会开怀大笑的。
这不是寻常之极的事情么?
为什么就连妻子也会惊讶?
因为,中年男人,“失声”太久了。
想起一句话:
“岁月如偷,偷走了你的天真任性、年少轻狂,还有那些舍不得、放不下。然后,一点点把余生调成了静音。”
人到中年,有些话,不想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无人说。
不言不语,默默硬抗,成了一种常态。
01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
“中年男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看到一条非常扎心的回答@小阔落哦:
夫妻俩,生活在杭州。
丈夫年薪有10万 。
五一假期,妻子心血来潮算了一下丈夫的个人支出。
没想到,丈夫一年花在自己身上的钱,还不足3000元。
大件的羽绒服,是商场促销打一折买的,200块。
最昂贵的一件衣服,是为了拍公司形象照买的衬衫,价值279。
男人曾想换个好点的显卡,但是一看大几千的价格,就默默装了个普通的,凑合用。
喜欢玩手办,打算入手的高达放收藏夹4年了,每年都要打开看看,却也只是看看。
甚至连爱喝的酒,爱玩的网游,也都戒掉了。
而这一切,丈夫都不曾表露过半分。
最后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永远是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
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很少见他晚上一两点之前关机睡觉。
得了哮喘,去医院检查,医生让休息。
结果也没请假,说是要等618之后公司不忙了再提。
你问他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狠”?
丈夫说的轻描淡写:
“一个男人多赚点钱是必须的。”
房子、车子、孩子……哪一样不需要全力以赴?
人到中年,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咋咋呼呼。
因为表达的再多,最后还是得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
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那段对白:
小女孩问: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杀手莱昂:永远如此。
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莱昂那近乎冷漠的台词。
而是说完这句话之后,莱昂许久的静默。
这就是沉默的力量:很痛却不喊,很累却不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才支撑着一波又一波的中年男人度过那些筋疲力尽的岁月。
02
纪录片《生命缘》讲过一个故事。
举重运动员孔旭,退役后成了一名体育教练。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
生活过得平淡幸福。
但是32岁这一年,一切骤然崩塌。
“过完年,母亲就住院了。母亲刚好一点,丈母娘又住院了。突然一个电话,姥爷没了。这刚过一个礼拜,父亲又病了。”
妻子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抽不出身。
孔旭不得不一肩挑下家里的重担。
一次,因为接孩子放学的事情,夫妻俩发生争执。
后来孩子哭闹,情急之下,孔旭又拍了孩子两下。
一时间,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父母心疼孙子,和孔旭置气。
孔旭一边要看管孩子,一边还要安抚父母。
尤其父亲重病在身,明明自己已经崩溃的不行,却还要在父亲面前表现出一副轻松快乐的模样。
常人举不起的杠铃都未曾压弯的男人,这一刻快要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可即便如此,憋不住的时候,他也只会躲过所有人的目光。
跑到食堂的角落,一边大口地吞咽饭菜,一边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你要问这个男人怎么坚持下去的?
他的回答又是那么的平心静气:
“80后30多岁了,你要想把这个家撑住了,那你必须要往上顶着,我能扛就扛过去了。”
黑塞在《德米安》里写:
“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人生就是如此,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看戏的多,帮忙的少。
再多的抱怨,再大的哭声,不是让人烦,就是惹人笑。
中年男人都有一种天然的默契:
心中有多少苦涩,在旁人面前就有多少不动声色。
03
曾经在酷我听《班得瑞轻灵之音》时,被一段留言击中:
今天我收拾屋子时,发现了一个盒子。
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一堆小兵人的玩具,有步兵、骑兵、炮兵……
一个小兵人跑到跟前问我:
“你知道我们司令去哪儿了吗?我们很久没有见过他了。”
我回答:“见过。”
小兵问:“那他还回来吗?”
我沉默不语。
小兵问:“请问他是牺牲了吗?”
我的心揪了一下,摇摇头说:
“不是,他只是长大了。”
所谓的“王心凌男孩”不也是这样吗?
曾经的疯狂和热血,最后都在生活的磨砺中,变得“清心寡欲”。
他们踏踏实实上班,工资老老实实上缴。
一个人吃饭叫个十几二十块钱的外卖就行,衣服只要没破穿个两三年也没有问题。
就连陪老婆逛街,碰到穿着清凉的小姐姐,最多也只是匆匆一瞥,然后眼观鼻鼻观心……
人到中年,欲望降到极低。
并非他们失去了所有的热爱,而是一种自我选择。
就像肖骁在《奇葩说》里说的那样:
“我的爸爸,喜欢写毛笔字,但从我上了学以后,他每次拿起毛笔的时候,就想到我儿子还有几篇钢笔字没有临摹,他每一次都放下毛笔,再也没有见过他挥毫泼墨。”
这是很多中年男人的写照。
04
网络上有一个流传了很多年的提法:
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
表面上说的是购买力,其实反应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中国人的固有思维里面,男人要坚强,要阳刚,唯独缺少“善待”。
记得《新周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到家了,你为什么还不下车?》
在搜集到的十多条理由中,很多都是中年男人的心声: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怎么像你自己。
躲在车里痛哭流涕、全身都在颤抖,没有人看见,不想被人看见,也不需要人来安慰。发泄完了,就可以微微笑着进家门了。
换副本loading需要一些时间。工作时戴久了的世俗面具摘下来需要一些时间。微笑着承担生活琐事的心理建设需要一些时间。
就是想有那么一小会儿,挂个空挡,让心停一小会儿。
电台的相声节目太好笑了,但每次都10点多才结束。
……
大多数的中年男人,都活成了“失语症患者”。
有责任自己扛,有压力也只能不动声色地自我释放。
但是琴弦总有绷不住的那一天。
所以,请善待你的“王心凌男孩”吧。
他们需要爱,也值得被爱。
参考资料:
光明网:《全网刷屏!“王心凌男孩”火了》
新周刊:《到家了,你为什么还不下车?》
北京卫视:《生命缘》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