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需要排湿?十人九湿
什么人需要排湿?十人九湿三、月经不调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住,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昧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一、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二、带下病
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困乏无力,刷牙时嗓子恶心,口干口苦,抬头一照镜子,发现自己皮肤黯淡无光,非常憔悴。你还在认为是熬夜造成的吗?
湿气的危害
现在的生活方式大不一样了。大家喜食膏粱厚味,吃烧烤喝冰啤,四季离不开冰激凌,口味重而多咸,而且夏季还吹空调。这就造成外常为寒气环绕,湿不能越,导致现代人容易出现体内湿重。
湿气重,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包括过敏、湿疹、脚气以及妇科炎症等。
一、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二、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住,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昧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三、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四、阴道炎
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爱上喜欢偏好些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五、肥胖 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带了后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历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六、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粘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和其他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如何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
1、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2、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3、 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以上三点你中招了吗?如果中招了那么继续往下看吧!
祛湿小妙招一、敲打膝窝,祛湿排毒
在膝窝的中点有一个主要穴道叫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的通道,而委中穴是这条通道上的“排污口”。
假如排污口被堵了,湿毒、废气排不出去,就会在人体内淤化成热毒,热毒在体内待久了,就成瘤了。
用力敲打5-10分钟,直到瘀斑、痧点等病理反应物显出。1-2周敲打一次,身体就会经过自我排毒的方法来消除这些毒素和废物。
二、喝祛湿茶
既然湿气是丹道医名词,对应的就有中药方可解,用蒲公英根1g、薏苡仁1g、赤小豆0.7g、马齿苋0.5g、芡实0.2g、绿茶0.2g、淡竹叶0.2g、槐花0.2g制成蒲公英马齿苋茶饮用即可很好地去健脾除湿气。
这个方子主料是蒲公英、马齿苋、薏苡仁、芡实、赤小豆。
蒲公英用来治湿是最为适宜的,《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
马齿笕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脉滑者,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补益脾胃,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