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转型总论:地球困境被投资回报
地球的转型总论:地球困境被投资回报认知的错位与滞后来自“看不见”的危机《重构地球》,[美]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版。根据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正在增加,到2017年达到8.21亿人,也就是说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这些数据显然在提醒我们,即便是技术如此进步的当下,我们要解决的依然是不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资源有限这一事实之间的矛盾。地球所面临的困境不只如此,曾经的解决方案正在或已经成为新的生态威胁——比如现代塑料曾经是一个看似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其现在却在全球范围内成了生态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从燃煤发电厂到飞机和汽车,从化肥到现代塑料,次优架构带来的污染或风险持续对全球生态造成威胁。尽管我们可能已经为此构思了很多主意和方案,但地球生态还是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压力以及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污染行
原文作者丨[美]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摘编丨何也
按照联合国预测,还有不到三十年时间,全球人口将突破100亿。而在人口突破100亿之时,首当其冲的问题会是什么?在网大为看来,人们即将面临食物(Food)、能源(Energy)和水(Water)这些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困境,也就是网大为在《重构地球》一书中所说的“FEW”困境。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困境,绝非仅仅凭一点点指责、点赞、捐款和行动就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
网大为表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似乎在快速进化,技术也在努力跟上我们进化的步伐。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一直没变,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甚至是工业革命之后,从生物学意义上看,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人类的基因发生了显著进化。而这意味着,现代世界中我们认为每天必不可少的许多事物,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都不是必需品。
根据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正在增加,到2017年达到8.21亿人,也就是说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这些数据显然在提醒我们,即便是技术如此进步的当下,我们要解决的依然是不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资源有限这一事实之间的矛盾。
地球所面临的困境不只如此,曾经的解决方案正在或已经成为新的生态威胁——比如现代塑料曾经是一个看似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其现在却在全球范围内成了生态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从燃煤发电厂到飞机和汽车,从化肥到现代塑料,次优架构带来的污染或风险持续对全球生态造成威胁。尽管我们可能已经为此构思了很多主意和方案,但地球生态还是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压力以及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污染行为等,如何破解地球困境?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更多人去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以下内容节选自《重构地球》,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重构地球》,[美]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版。
认知的错位与滞后来自“看不见”的危机
我们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充满挑战的时代。信息从世界各个角落飞速涌向我们的电子设备。各种想法、构思和突发的事件、活动,都在以光速刷屏。网络视频、游戏、动漫,以及各种新鲜的娱乐体验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技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刺激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责任——工作、照顾家庭、赚钱满足生活需要——并行不悖。
我们在满足日常需求和享受娱乐之外,几乎无暇思考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更高层次的全球挑战和问题。
我们时常遗忘:自然的、宇宙的力量正围绕着我们不断进化,同时也被人类的日常行为改变和塑造。
对占比逐年增大的城市居民来说,自然世界有时显得有些遥远。只有在风暴袭击城市、空气质量变差、海平面上升、可用水减少的时候(开普敦、墨西哥城、珀斯和世界的一些其他地方,近些年来就遭遇了这些情况),城市居民才会强烈感受到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被强风暴袭击的城市。
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现代生活都已经抢占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让我们无法意识到人类真正的责任和追求,我们与自然的直接联系被淡忘了。自从工业革命带来了现代化,人类的生活质量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幸的是,与此同时,威胁现代化的强大趋势也在地球上出现了。尽管我们可能已经为此构思了很多主意和方案,但地球生态还是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压力以及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污染行为等,都需要我们所有人给予更多关注。
很多人都听说过“气候变化”或“污染”这样的术语,但并不真正理解其确切含义。俗话说,“眼见为实”。有些人不相信真的有温室气体存在,是因为他们看不到。
从燃煤发电厂到飞机和汽车,从化肥到现代塑料,当前地球实际架构下的许多解决方案都存在以下问题:
● 从来没有为适用全球数十亿人的巨大人口规模而设计。
● 从来没有模拟过这些解决方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态影响。
● 对全球规模的负面生态效应认识不足。
● 方案的创始人和初始支持者们可能从未想到其解决方案会如此成功。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技术人员一定能够理解。以互联网为例,在早期,互联网企业家们认为互联网可以进化成意义非凡、无处不在的网络,但当时人们没有把握,因为在那个年代,互联网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心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当初我们想让新用户享受互联网体验,万万没想到它会发展至上亿人的用户规模。
后来的几年,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地模拟所有的市场影响、技术成长的阵痛和机遇,以及设想好扩展新业务时需要处理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为了生存,企业家必须具备构建团队以对问题做出快速响应的能力,让团队能够处理未知但必然发生的风险。作为正处在快速发展通道中的企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企业家必须假设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需要在小问题恶化之前进行识别和处理,避免出现如电影《后天》《2012》所预演的灾难。
电影《后天》(2004)剧照。
试想一下,如果塑料行业关注现代互联网行业的动态,采用相关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反应方法来实现其基本使命,即“保持产品新鲜、干净、容易运输,易分割成单元,并帮助客户理解产品,完成客户的核心业务”,同时也对挑战和问题进行追寻和预测,它们应该在很久以前就能够引入新型的塑料替代品,找到一种避免使用有毒化学品和化石燃料、不会产生微塑料污染的替代方案。
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河流。
塑料当初被引入时,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大的威胁。当规模不大时,现代塑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其现在却在全球范围内成了生态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影响了全球商业。和塑料的发展一样,我们当前面临的许多全球性挑战都涉及一种技术、一种解决方案或一种体系结构的引入。它们最初在小范围内解决了某个重要问题,然而,在大规模的全球范围内,它们实际上开始毒害地球。
更进一步的挑战是,我们首先需要运用科学重新判断现有实践或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而达成科学议程上的全球共识,承认存在有害效应和重大风险,然后促使公众和政治家采取行动。在社会踌躇不决时,次优架构带来的污染或风险还在继续对全球生态造成威胁。但决定下一步行动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年,在这段自我反省的时间里,人类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性在未来会继续升级
目前,地球上每天都有将近76亿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该如何改变和提升以至建立一个有弹性的架构呢?我们如何为所有人提供“FEW-SHES”[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安全和保障(Safety & Security)、健康(Health)、环境(Environment)、栖身之所(Shelter)],并停止在除“FEW-SHES”之外的其他方面制造麻烦呢?我们如何才能满足未来几千年地球上每一个人的需要呢?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提供“FEW-SHES”变得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在未来会继续升级。
气候变化使地球正在遭受各种灾害。
幸运的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焦点已转向气候变化。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难产”已久,随着全球人口每天向地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气候问题进一步加剧。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十分庞大,光二氧化碳每年就能新增近400亿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辆普通的家用汽车大约重1吨,这相当于每年有近400亿辆新的家用汽车漂浮到空中。除了二氧化碳,还有其他各类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的规模和体量着实骇人听闻。
我们不得不接受气候变化的现实,因为现有的次优基础设施还在扩大运行。温室气体是它们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副产品。也就是说,继续使用这些过时的基础设施只会产生对人类和地球有害的副产品,比如温室气体。
现在的我们不再需要通过燃烧汽油启动发动机来使地面上的车轮运转。特斯拉(Tesla)和蔚来汽车(NIO)的性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汽油车。如果你认为发电厂发电必须要靠大量的煤和水来支撑,那请看看在风中转动的简简单单的风车,它们通过转动涡轮机(利用水蒸气的压力或利用风的自然力)一样能产生电流。
完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异曲同工。有些方法对地球上的化学物质造成巨大影响(例如,烧煤制造水蒸气以使涡轮机转动),还有一些方法则对地球是中性温和的,如利用自然风的力量创造出超乎想象的发电规模,它们为提供“FEW-SHES”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曾经的解决方案已成为今天的生态威胁
当前,地球面临的关键困境还在于食物、能源和水,因为这三者对时间极其敏感。
食物:全球农业在不断变化。
气候的改变意味着你所在地区的天气条件可能不再符合传统认知,比如最初的降雨、温度、风和阳光。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此外,由于大气成分的改变,地球的气候也处在动态变化中。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大气成分的改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农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适应“新常态”。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随着地球对大气变化的适应,我们很可能会在新的现实之间不断转换。除非我们停止改变大气成分,以便地球有几十年或几百年的时间来调整自身,实现新的平衡,否则地球很难进入新常态。
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诸如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有被海洋吞噬的可能。
我们必须考虑到,由于缺水和气候变化,传统农作区的作物将遭受重重压力。预计在未来几年,重要的农作区将遭遇干旱、水涝、高温、霜冻灾害。未来,农民必须开发新模式来照料农作物。鉴于到2030年和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预计会分别增长到近90亿和近100亿,这项挑战着实令人畏惧——毕竟,民以食为天。
但我所讲的其实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尽管现代化肥的副作用正在继续毒害水资源和已经“遍体鳞伤”的表层土壤,但我们的农业依旧依赖其生产。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为化肥的发明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后来,化肥成为养活地球上几十亿人口的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自那以后,我们在地球上开辟了大量农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化肥污染日益严重。现代农业对化学品和药品高度依赖,比如除草剂、杀虫剂、抗生素和其他确保我们有安全食品供应的药剂,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目前面临的来自“食物”的挑战是巨大且复杂的。
满足农业需要被重新认定为一项“当务之急”。在未来几十年,维持世界农业生产力的现有水平将是一项巨大挑战。事实上,这已经是地球上许多人每天都在面临的挑战——目前地球上约有20亿人正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痛苦。
肉类食品使该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也就是说,人类所需的牛、羊等家畜需要大量饲料。仅考虑人口增长的背景,如果人类食物中的肉食比例保持现有水平,那么肉类食品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因为所有这些“人类食用的动物”——牛、猪、鸡——都需要自己的食物来源。这就使得前文提到的关于提高地球农业生产力的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和艰巨。
能源:能源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活结构排放温室气体的方式。
这种现存方式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又需要从遥远的国家以相当高的风险和成本运输燃料。不论是发电还是运输都是如此。供暖、制冷以及提供热水,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就占到国家能源预算的40%~50%。我们人类对能量的大部分需求只是为了保持一个使我们身体舒适的空间环境和湿度环境而已。
水:我们在地球上的日常活动正在不断地污染我们的水源;同时,气候变化正以多种方式改变着降雨模式。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问题立即变得更加复杂。水绝对是人类生存的核心,比如水合作用、卫生设施,农业也离不开水,同时主要的热电发电完全依赖于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供应经常面临农业需求、城市需求、工业需求和能源需求之间的“拉锯战”。在解决地球上的智能用水问题时,我们应立即着手解决与农业、城市和工业用水有关的问题,并希望水资源贫瘠的地区尽可能减少发电对水的依赖。
重大挑战:地球生态被“投资回报”思维捆绑
大胆的想法往往从一些简单问题的提出开始。例如,谁来为此买单?钱从哪里来?投资者是否愿意为这些革命性的想法提供资金?从这些问题出发,我试图重新理解地球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将其称为“资本主义暴政”和“投资回报”思维。
想象一下,你已经制造了50年的汽油动力车,并且你所在的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现在组件成本很低且可预测,汽车的设计依旧管用,车辆的能源供应网络——被称为“加油站”的设施——无处不在,特殊的液体燃料——石油、天然气——从遥远的陆地中抽取出来,经过提炼和加工运到大洋彼岸,驶过一个国家,然后被泵入地下的储罐,再被输送到装有特殊泵的汽车的储罐里。
尽管这种生产架构有些不同寻常且违反人的直觉,但它已经无处不在,标准已经制定好了,资本投资已经进行了,生产运营已经开始了,为何要改变现状呢?如果你改变这种架构,或者不再使用它,投资者如何收回他们的钱?如果你一直在为这个架构提供资金,那么关闭或改变这条全球供应链就像在对你的产权和投资回报潜力发动攻击。
加油站。
我们都知道,像油驱汽车系统这样的全球架构正威胁着地球上的生命,而这种架构完全可以变得更好。然而,做公认对的事情却可能会公然违背资本主义“把投资者放在首位”的思维模式。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困境,但前人并没有留下类似的知识和理论供以借鉴。
汽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对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优化后的架构成本可能会更高吗?它会改变供应链吗?如果投资者不想再进行投资怎么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新的智能基础设施有偏见,而是智能设施不适合他们。他们希望采用更加保守的、现有的、经过验证的设施,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在他们的投资任务范围之内。毕竟,大多数投资者都在以专业投资者的身份对他人的资金进行有偿投资,他们的任务是严格遵循投资回报率。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自有肩负义务和职责的人来解决全球问题。就像在股票市场上买股票,你买入是希望它能上涨,如果它赔钱的话,你会十分失望。如果你把这种情绪放大到全球所有投资者身上,然后去理解我所说的逻辑,就容易多了。
如果地球上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固执地坚持风险规避思维,将利润回报看作首要目标,将建立新的全球架构视为高风险行为,而不把应对全球挑战当作其投资内容之一,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工业废气污染。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支持新的弹性FEW-SHES架构可能会耗时巨大,并伴随着众多不确定性。FEW-SHES架构不仅要证明自身在经济上的优越性,还要证明其在弹性、效率、可扩展性和其他对整个地球影响重大的指标方面具有优势。没有人喜欢赔钱。正如任何曾经购买股票、拥有养老基金或人寿保险计划的人所认识到的那样,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不愿挺身而出去应对全球挑战是可以理解的。直到现状明显无法维持之前,这种逻辑很可能会一直存在下去。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要在人类数百年来所取得的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用一种有韧性的、经过大幅改进的架构,实现进一步发展。这一弹性架构是指:
● 可以在不影响周围自然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发挥其功能。
● 可以为其目标功能提供强大的可扩展性:即便是面对100亿或者150亿至200亿人口的情况,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 该解决方案可持续数千年。
● 帮助人类实现预期的目标(例如,有电、有暖气、有新鲜食物),而不会对另一关键资源域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在农业上使用现代化肥可能会污染珍贵的水资源,那它就不是我们要选择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所处时代的关键目标是:以一种有韧性的、可持续数千年的方式重新建构一个可以满足100亿人需求的地球。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着手建立新的全球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需求。否则,就如同在我拍摄的纪录片《零水日》(Day Zero)中所展现的那样,人类在一片欢腾中迎来了2020年,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周遭危机四伏,随后到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已夺走100多万人的生命,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地球,这颗宇宙中已知唯一拥有地表水的行星,早已不堪重负,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全球十分之四的人口,更多的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纪录片中,水用完的那一天被称为“零水日”。纪录片记录了那些正在为极力阻止“零水日”到来而奋斗的人。
《零水日》(Day Zero)纪录片的海报。
现在,正如纪录片发出的警告:倒计时已经开始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加入这场阻止“零水日”到来的战斗。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的现状,扭转目前地球岌岌可危的状况,让我们能够可持续地生活在这里。我们需要培育的许多技术和解决方案现在就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本文选自《重构地球:AI FOR FEW》,较原文有删节修改,部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丨[美]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摘编丨何也
编辑丨李永博
校对丨李铭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