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去浙江的路上写下一首词
苏轼离别诗名句:苏轼去浙江的路上写下一首词苏轼 〔宋代〕江神子·恨别经常旅游的人应该都会明白这种感觉,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城市的意义渐渐不在于特色,而在于你在此地留下的点点滴滴特殊回忆。往往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思念一座城。就如我对西安的思念具体体现在洒金桥的一家酸汤饺子,对丽江的思念具体体现在古城里的一家饵块一样。今天要讲的这一首诗,就是苏轼离开自己待了两年的徐州,被调往湖州的途中写下的词。词题《恨别》,写出苏轼对徐州的思念与伤感。 【诗】
空青
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
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
苏轼的一生, 很坎坷,也很精彩。不同于高居朝堂的朝廷命官,苏轼因为被贬,几乎走遍了神州大地。就连之前被视为蛮荒之地的海南岛也留下了苏轼的足迹与传说,苏轼之后,海南终于出了第一位科举及第的才子,成就一段佳话。
经常旅游的人应该都会明白这种感觉,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城市的意义渐渐不在于特色,而在于你在此地留下的点点滴滴特殊回忆。往往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思念一座城。就如我对西安的思念具体体现在洒金桥的一家酸汤饺子,对丽江的思念具体体现在古城里的一家饵块一样。
今天要讲的这一首诗,就是苏轼离开自己待了两年的徐州,被调往湖州的途中写下的词。词题《恨别》,写出苏轼对徐州的思念与伤感。
【诗】
江神子·恨别
苏轼 〔宋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
【境】
宋神宗熙宁四年,年轻的苏轼因为不满意王安石的新法,加上自己锋芒太盛在朝廷中树敌颇多,为了逃离京城紧张的气氛自请调离,出京任职。
出京最开始,好像是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杭州,在那里待了三年,留下无数事迹与佳话。接下来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要听从朝廷调遣,天南地北的过。不过那会儿苏轼还受皇帝欣赏,分配的也都不是偏远地区。
熙宁十年到元丰二年,苏轼就在徐州知州。苏轼的性格向来是随遇而安,到一个地方就做好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在徐州这两年也是革新除弊,因法便民,有政绩,也很受民众爱戴。
元丰二年的三月份,苏轼被朝廷调任湖州。徐州在江苏,湖州在浙江,现在看来都属于江浙沪包邮区,距离并不远。但就像开头所说,苏轼在徐州倾注了两年的心力与感情,他所舍不得的,是这里的草木与人民。
满怀的离别愁绪,在赶往湖州的路程中终于压抑不住,化成这一首《江神子·恨别》。
【诵】
天涯流落,可以读作流落天涯,理解起来更加通顺。苏轼说我流落在天涯海角,留下了无穷的惆怅思绪。好不容易相逢一座城,却又在匆匆中迎来告别。手牵着佳人,只好采摘一朵暮春的残花,含泪赠一场离别。这里的佳人,大概率不是苏轼的什么红颜知己,而是朋友、甚至徐州这座城的代指。
上阕最后一句是很经典的一问。 我问春风还剩下几许,问春天还留有多久。问就算春意尚存,又有谁能陪着我一同欣赏。
春天的离去自然堪愁,可身边空无一人,没人陪着自己送春归去,不是一种更大的悲哀吗。
下阕落脚到具体的山河大地,写到了很多地名与河流名称。三月份的汴河河堤,春水容容。我觉得溶溶或容容都是非常好的表达,他将春水那种缓慢而饱满的流动状态摹写出来了。后面说自己,背对归鸿,去往吴中,也就是湖州。
下一句的“回首”很关键,点明了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就是在徐州前往湖州的路上。知道是在路上作的词,我们对苏轼的情感也能大概猜测一二。他说回首看彭城,泗水与淮水在此地连通。想要通过河水寄去千点相思的泪水,但泗水不通人情,只管向海而去,流不到苏轼即将要去的湖州啊。
彭城、楚江都是古代的名称,这里苏轼拿来作为徐州和湖州的代词,一方面更有词的风韵,另一方面也让作品保有了长久地生命力。
【悟】
喜欢这首词哪里呢?喜欢它的第一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天地间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游子、是行人、是过客。
每个人都如同浮萍漂泊在大海之上,随着风浪远走,偶尔相逢,瞬间别离。
相逢总是匆匆的,而离别与思念才是长久。
收获爱是偶然的、概率的,孤独与不被爱才是常态。
想明白这个道理,我想我们都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从宇宙或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一粒尘埃,正是尘埃之间的互相靠近、互相温暖,给了渺小以意义。
珍惜相逢,珍惜爱,也坦然面对其余的人生吧。
像苏轼一样。
一介白衣,诗书传世。
我是空青,关注我,共同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