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适合显年轻的发型(90岁的一新)
30多岁适合显年轻的发型(90岁的一新)☛位于一德路的正店于1925年开业;一新美发店在辉煌时期曾开设三家分店。随着时光流逝,广州所剩下的老字号理发店渐渐消失,目前传统理发店仅存一新仍在坚持当中,让不少老广们深感叹息。虽然一新的营业面积不断萎缩(被挪借租用),但仍保留着老广州的传统,在这里可追寻到不少历史的印记。一新美发厅建于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在老一辈人的眼中,以到过“一新”为时尚。在这里,你能享受分开设置的男界和女界服务,有贴心的理发师细心地为你设计发型,女士们可以体验传统的恤发,而男士们则可以享受免费的剃面、刮须服务。曾是发型潮流风向标
2016-05-26郭仲然、陈文杰微社区e家通广州北京街
理发,一种实用的情感回忆。
它是广州现存不多老字号美发厅,也是广州最早出现的高级理发店,曾经是广州人心目中一种潮流的代表……本期的《我身边的老店》讲述的是位于大南路和北京路交界,已有“90岁高龄”的一新美发厅。
※已经拥有几十年历史的招牌。
随着时光流逝,广州所剩下的老字号理发店渐渐消失,目前传统理发店仅存一新仍在坚持当中,让不少老广们深感叹息。虽然一新的营业面积不断萎缩(被挪借租用),但仍保留着老广州的传统,在这里可追寻到不少历史的印记。
一新美发厅建于上世纪的二十年代,在老一辈人的眼中,以到过“一新”为时尚。在这里,你能享受分开设置的男界和女界服务,有贴心的理发师细心地为你设计发型,女士们可以体验传统的恤发,而男士们则可以享受免费的剃面、刮须服务。
曾是发型潮流风向标
一新美发店在辉煌时期曾开设三家分店。
☛位于一德路的正店于1925年开业;
☛1932年,中山五路昌兴街的一支店随之开张,抗战胜利后美发厅搬迁至北京路东南路口至今。
☛在新中国成立那年,二支店曾在人民南路开张,但不到一年时间就因为被征用店址而停业。
这些年来,一向以服务态度良好和清洁卫生闻名的一新美发厅,吸引了不少教育界、卫生界和机关职员光顾。当年,一新美发厅与模范、一乐也等多间高档理发店,成为广州理发行业的标志,引领着美发行业的时尚。
※80年代使用至今的理发椅 。
传统的“男女界”服务
“一新”最辉煌的时候,店里光是负责洗剪吹的师傅就有30个,大南路口整栋楼1至3楼都在经营。
“以前1楼男界专门接待男士,二楼女界则专门接待女士,三楼还特设接待厅,专门接待华侨或者不想等得太久的达官贵人,当时收钱也有所不同,1、2楼普通男女界剪发9毛钱一次,如果不想等太久上3楼剪发则要给1块2”,一新理发店的老员工罗灌文说。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营美发厅逐渐被新型发廊所取代,“一新”的经营越发艰难,辉煌时期已一去不复返。10年前原本3层的大美发厅缩减到现在只有2楼在经营。
※一墙之隔的是女界专门使用的冲洗区。
不过,“一新”仍保留着男女界分开的传统习俗——靠近门口的是男界,店内直入才是女界,男女界都有指定的桌椅和洗头的地方,剪发的师傅更严格按照擅长和熟手分开服务范围。“有些街坊比较保守,不跟男士共坐做发型,认为这是令人尴尬和介意的地方,有些男士甚至连女士坐过的椅子都不愿意坐。”一新美发厅的经理黄丽云说。
※一进门口就是从一楼搬到二楼的男界部。
“打飞的”回来剪发
长期帮衬一新已20~30年上的客人不在少数,更有不少客人是一家三代人都在一新美发厅理发。更有不少移居海外的老顾客从国外回来探亲时,第一件事就是到达一新美发厅报到,体验只有国营转制的美发厅才有的恤发做造型、剃须刀剃须。
※传统的白毛巾。
※阿姨们正在做传统的恤发。
其实很多人的头发并不长,更多的是来看看曾经为自己理过多年发的老师傅,去看一看那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老店。80年代的“太师椅”,扳动铁杠就能活动自如地前后调整;估计只有一新还有的恤发筒和固定在墙上数十年的传统恤发机;从洗头、剪发、恤发、吹发都由同一个飞发师傅完成的“一站式”服务……
※下楼梯看到80年代“多谢惠顾”的牌子,心里难免有一丝感触。
上门服务
黄丽云是“一新”的理发师。
随着光顾的客人逐渐变老,不时还会出现老顾客遇到身体不便不能爬上楼梯到店做头发的情况,这时如果接到顾客电话要求上门的,他们还会义不容辞上门为老顾客理发。“老顾客光顾我们了几十年,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会帮忙,哪怕不加收上门理发也就是为了能帮上一点小忙,让老人家们更开心。”黄丽云说。
※
当然,因为服务的客人都为老年人,面对客人们的生老病死,他们也会很难过。“以前我有一个女客人光顾了我2、3年的时间,因为她爱说话比较能聊得来,我们关系都不错,但是30岁的她却因为车祸离世,为了这件事我整整伤心了一年多,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发现店里有常来的顾客不再常来,都会尝试打电话给他们的朋友或者和家属了解情况。”黄丽云说。
他们和它的故事ANECDOTE
工龄最长的老员工:黄丽云
在店里工作了34年的黄丽云是店里工龄最长的老员工,自从1982年来到一新美发厅以来,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黄丽云最能吸引客人回头光顾的,要数她那一手经验独到的恤发技术。
※黄丽云在为客人剪发。
恤发,一个在普通发廊想找都恐怕也找不到的服务,却是一新美发厅最有“本土风味”的服务之一。“现在的发型屋用焗和烘的方式处理,恤发只需要吹风筒和梳子便可,我们会耐心而细心地把你的秀发一点一点地摆弄出造型,这是老字号理发店才有的服务。”黄丽云说。
※传统恤发机专用的恤发筒。
“让顾客有回家的感觉,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这里没有顾客和店员,只有朋友或者亲人的感情和关系“黄丽云说。
“目前广州剩下最后一间国营转制的美发厅,我们靠着一门手艺赚钱维持到现在,若没有越秀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帮助,我想我们也很难坚持到现在。”黄丽云有些落寞地说。
两代人都是一新理发师: 罗灌文
※罗灌文和他工作的地方。
今年47岁的罗灌文,入行已经有30年。在其他发廊中,他可能是现场老师傅,但在有着90年历史的一新美发厅来说,他只是一新美发厅内最年轻、资历最短的一个飞发师傅。“80年代时,我爸也是在一新美发厅做经理,后来顶职我都加入了一新美发厅直至现在”。
在一新,男士们可以享受免费的剃面、刮须服务。剪完发后,罗灌文就将放在座椅右边的头枕插回到座椅上,拉下椅背,让客人躺得舒服。首先用湿毛巾为客人擦脸,然后在客人的下巴处涂上剃须膏,从下巴到两耳下,嘴巴四周,甚至脸蛋上的面毛和眉宇之间的杂毛,师傅也会轻轻一并带走,这就是出国额客人们一直念叨怀念的服务。
※罗灌文在为客人刮胡子。
“老广应该都喜欢这一种氛围吧,这种服务和舒服的感觉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在越秀区儿童医院工作的张医生说。
老顾客留言板
79岁的冯姨,退休之后成为了一新的常客,每月都会抽一天时间来到这里电发、剪发、染发。“我喜欢国营老店,不喜欢外面的新式发廊,这里才有的恤发机可以将我的发型保持一周之久,但是外面的发廊做的造型不到一天就会散掉,要不然就要靠定型啫喱维持,那样太麻烦也不环保健康”。
“这里的师傅手艺好,价格实惠”。以前五山到市中心并不方便,但自从地铁开通后,几乎每个星期甘老师都会坐地铁3号线转1号线,在换乘公交来到‘一新’”。今年已经78岁的华南理工大学附小退休教师甘老师说。
本期的故事都讲述到这里,您还满意吗?
H
AVE
STORIES?
俗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的岁月,足以让一个人、一个地方经历世事变迁。熟悉的老店,熟悉的街坊,熟悉的味道,简单却又充满回忆,你们还好吗?
微社区e家通广州北京街新系列栏目——《我身边的老店》,讲述这些拥有20、30年历史的老店故事,看看他们的身影,是否仍是你熟悉的那个。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推介,也可以通过留言方式向我们报料。
THANK YOU
Design by 微社区e家通广州北京街
【记者 郭仲然】
【摄影 陈文杰】
【编辑 严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