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和oled电视哪个好:量子点 OLED 这些高级
量子点和oled电视哪个好:量子点 OLED 这些高级第一类是行业通用的技术名词,比如 OLED、IPS、4K、HDR、直下式背光、侧入式背光、分区控光;这些名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设备的流行,电视机这块传统的家庭大屏的意义可能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大,不过对于众多家庭来说,一台大屏电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产品。来自Gizmodo不过问题就来了,当你真正想要认认真真选一款好电视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众多五花八门的名词,品牌、客观参数(分辨率、亮度、色域)这些稍加学习就能了解的东西还好说,不过各种奇奇怪怪的技术名词常常就很麻烦了。
摘要:对于众多家庭来说,一台大屏电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选电视却是件很麻烦的事。
从 10 年前开始,随着以 iPhone 为代表智能手机的兴起,智能手机逐渐取代 PC,成为消费电子领域无可撼动的头号明星产品。虽然最近一两年出现了不少全新的产品和技术,比如 AR、VR 以及众多基于 AI 的应用和产品,但智能手机依然占据了主流科技媒体的大部分篇幅。
这样的结果是,当你想买一部智能手机时,稍加留意,就能找到很多优质的信息来作参考,即使你懒得自己去看文章、查资料,你身边也很有可能能找到几个非常「懂手机」的朋友。
相比之下,有些产品门类由于生命周期较长、技术更迭相对缓慢等原因,在主流科技媒体中很难找到太多的存在感,不过其中有不少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却又非常重要,比如只有上不网的时候才想起来的路由器,再比如电视机等日常必备的家电。
「技术名词」泛滥的电视机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设备的流行,电视机这块传统的家庭大屏的意义可能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大,不过对于众多家庭来说,一台大屏电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产品。
来自Gizmodo
不过问题就来了,当你真正想要认认真真选一款好电视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得不面对众多五花八门的名词,品牌、客观参数(分辨率、亮度、色域)这些稍加学习就能了解的东西还好说,不过各种奇奇怪怪的技术名词常常就很麻烦了。
这些名词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行业通用的技术名词,比如 OLED、IPS、4K、HDR、直下式背光、侧入式背光、分区控光;
第二类是厂商提出的,但背后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并且产品搭载之后也的确有效果的名词,比如索尼著名的 Triluminos(特丽魅彩),「液晶之父」夏普的煌彩以及新煌彩;
第三类是厂商提出的,但这些名词本身和技术并不存在太大的相关性,更多的是和营销和品牌相关,这一类的名词非常多,比如说 Super UHD、ULED、SULED、全生态 HDR、色轮引擎、蜂巢矩阵背光…… 相比起前两类,这些偏重营销的「技术」名词往往无法和电视机的实际表现直接相关联,是我们在选购电视时要「免疫」的内容。(对了,上面这些名词里有一个是我们瞎编的,大家发现了么?)
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名词梳理清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事实上,即使你想自己「正经」地选一部适合自己的好电视,也不需要把这些名词都搞清楚,今天我们就从显示原理的角度,聊聊几个大家需要了解的电视机「技术名词」。
OLED:真的是电视机的「未来」?OLED 的全称是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翻译过来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单元都是可以自己发光的,而在传统的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中,液晶本身无法发光的,需要在面板的下方增加背光源(最常见的是 LED 背光源,之前的电视机曾经大量使用 CCFL 背光源)。在显示过程中,LCD 是通过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液晶的穿透率,背光源的光线穿过液晶分子,然后透过彩色滤光片,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个过程中,背光源是一直点亮的。相比之下,OLED 则由于可以自发光,可以做到「哪里需要亮就点亮哪里」。
相比起传统的 LCD 面板,OLED 面板的响应速度更快,可视角更广,并且由于自发光的特性,OLED 面板可以将对比度做到无穷大,并且不存在漏光问题。
理论上说,在产量和成本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OLED 面板可以取代 LCD,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显示材料,但问题是,直到现在,OLED 的产量和成本都有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