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散文随笔(散文随笔纱巾)
雨巷散文随笔(散文随笔纱巾)我俩走在早春的山间小道上,没有桃红柳绿,没有山花烂漫,映入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和稀稀落落的树。第二天,我们吃完早饭就悄悄地去爬后山。小琴拿出两双高帮老式球鞋,而且是鞋底沟纹深点的那种,她说可以免得打滑。我嫌她的鞋有点土气,不愿穿,就说:“你的鞋我穿小了呢,我还是穿我自己的鞋。”当天晚上,我同小琴睡在她的小床上,头对头地说不完的话。小琴说:“细姐姐, 明天我带你到后山上去玩,后山上还有一个娘娘庙。”“好嘞,我想去!”我说。
我有一条粉红色纱巾,是我十多岁的时候,随父亲回他老家时,二叔家小女儿小琴妹妹送给我的礼物,我很喜欢它。看见它,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又听到小琴妹妹那“细姐姐、细姐姐”的叫声。
父亲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人丁兴旺,仅我们这一辈中姊妹弟兄就有四十多个,同我年龄相近的只有二叔最小的女儿小琴。
第一次见她时,她梳着两个小辫子,左边同右边都不一般齐,一个辫子在上,一个辫子在下。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却很有神。见人一笑右腮还有个小酒窝。十分讨人喜欢。脖子上围了一条粉红色的纱巾,很亮丽。
我们认识后,她到哪都跟着我后面,像个小鸟似的,叽叽喳喳个不停,“细姐姐,细姐姐”叫着,不一会,我们就混熟了,在一起跳绳子,踢毽子,玩得不亦乐乎。
当天晚上,我同小琴睡在她的小床上,头对头地说不完的话。
小琴说:“细姐姐, 明天我带你到后山上去玩,后山上还有一个娘娘庙。”
“好嘞,我想去!”我说。
第二天,我们吃完早饭就悄悄地去爬后山。小琴拿出两双高帮老式球鞋,而且是鞋底沟纹深点的那种,她说可以免得打滑。我嫌她的鞋有点土气,不愿穿,就说:“你的鞋我穿小了呢,我还是穿我自己的鞋。”
我俩走在早春的山间小道上,没有桃红柳绿,没有山花烂漫,映入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石头和稀稀落落的树。
我一直在平原长大,看见山特兴奋,一开始就跑在前面,小琴在后面喊着:“细姐姐,上山时要重心向前,省点力气不能跑。”
果不其然,劲用完了,很快到半山腰我就跑不动了。
小琴在前面喊我:“细姐姐,快到了!娘娘庙就在前面的山顶上。”
“歇会儿吧,我爬不动了。”我坐在地上说。
小琴说:“细姐姐,不能歇,一歇人就没劲了,要一鼓作气爬上去。”
我想,她比我小,都能爬,我不能输给她。
咬咬牙,坚持,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俩姐妹终于爬上了山顶,见到了娘娘庙。
娘娘庙建於清朝,坐落在山顶,有几百年的历史。正殿里面立有好几座娘娘的石头雕像,上面不知为什么没有镀金。我们进了娘娘庙,听里面两个尼姑说:“破四旧时,娘娘庙受到了很大破坏。娘娘庙的后座是观音殿,每逢观音诞期,殿内香火鼎盛,附近善信带着香烛祭品,场面热闹得很。”
我抬头看着中间站立的观音娘娘,慈眉善目,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有着满满的亲切感。
我和小琴拜了观音娘娘后,就赶紧同尼姑师傅告别下山。
下山时,小琴从娘娘庙里拿了两根棍子,说是下山易摔倒,如果遇到什么野兽,可以当武器。
好在下山时没看到狼和野狗,回首望时,那蜿蜒的登山小道就像飘在半山中一条长纱巾。那山顶上的娘娘庙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上。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
快要到二叔家墩子下时,却看到了一条大蛇,我吓得大叫,小琴举起手上的棍子,向蛇扔去,蛇被小琴举起的棍子打跑了。我由于被蛇吓得惊魂未定,一不小心崴了左脚踝。小琴伸手扶着我,我一瘸一拐地回了二叔家。到二叔家小琴叫我坐下不要乱动,拿出毛巾,沾上冰水,在我崴脚处冷敷了20多分钟,脚伤处疼就好多了……
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这么多年,我从未忘记小琴妹妹,她送我的这条粉红色的纱巾,不管到哪里,我都留着它。
上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们一家开车去父母长眠地——父亲老家的山上去看看。到达时已是下午一点半,二叔家的大哥哥说:“上坟必须是早上。”
我累了,到那就在大哥哥家床上休息。刚刚睡着:就听见外面有人喊:“细姐姐,细姐姐。”是小琴的声音,还是那个声音。
大嫂拦住她说:“刚刚睡着。”我说:“让她进来吧,我醒了。”
她一进来,就走到我睡的床边,一把拉住我的手,我们互相看着:她扎着马尾辫子,皮肤晒得黝黑,拉住我的右手还贴着不知什么牌子的膏药,穿着咖色的长大衣,人也特别地瘦。
她说:“细姐姐你的皮肤还是那么白,我像我妈妈皮肤黑。”
我心疼地看着她。岁月这两个字,经历过却是,风雨兼程,满怀沧桑。我天天感叹自己这些年的变化,看着眼前的小琴老了许多。如果在别的地方相见,我都不敢相认。
一别有好几十年了,不知道她是咋过来的?她虽嫁在本村里,可我每次回父亲老家都见不到她,问哥哥们:哥哥们说:“小琴一家都在外地打工。要到过年才回来。”
这次,六琴打工的厂子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提前放假给他们回家过年。天遂人意,小琴才得以回家。
她还像小时候那样,一开口了,就说个不停。
“细姐姐,我每次回家都找你,总是见不到你。上次哥哥们说你们全家都回来给大伯大妈做清明,我也回家给父母做清明,就是没有见到面。昨天我才从常州回家,当时就到村部做核酸检测,今天结果出来是阴性。我到村部拿鉴定证书,一听说细姐姐回来了,我就跑来了。”
我打断她的话:“你这些年咋过的啊?”
她接着说;“我中学毕业,没考上学校,在家随家姐做了几年农活就嫁人了。公公婆婆都是当地人,老公是一个裁缝,对我不错。我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帮着带大的。这几年改革开放,孩子在上大学,土地流转給了本村亲戚,我和老公就去外地打工挣钱。家里面也盖了两层小楼房,公公婆婆住楼下,我们俩口子和孩子住楼上,日子好过多了。”
忽然她神神秘秘地说:“ 细姐姐你还记得你小时候送我的那条纱巾吗?这些年我一直留在身边呢。”
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条橘黄色的纱巾来,啊,是我当年送她的那条。
我说:“我记得呢。你送我的那条粉红色的纱巾我也留着在呢。真正是一脉相连啊。”
“细姐姐,我们俩是真的好呢,今晚你必须到我家吃晚饭。”小琴高兴地大声说着;
嫂子这时进来对小琴说:“不行,我菜都买好了,不许同我抢人。你去帮我干个事。”小琴就被嫂子连拉带拽到厨房当下手去了。
吃晚饭的时候,因为来人多,小琴没能上桌吃饭。她的老公坐在桌上,同小琴轻声细语地说着话。小琴用手指着叫他夹啥菜,他就用公筷夹啥菜给小琴。看得出来小琴在家里当家。
吃完晚饭,大家又在叫着掼蛋,小琴收拾完碗筷就跑到我的身边,说了不少这些年的事情,真是一言难尽。他老公来喊她:“不早了,山路不好走,我们先回家吧?”
小琴站起身,向我要了电话号码存入她的手机里,就和她老公一起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大哥哥带我们上坟后,我们正要返程,小琴跑来了:“细姐姐,细姐姐,你今天不能不走吗?去我家吃午饭啊。”
我说:“不行啊,明天要上班,也没请假,现在必须走呢。”
她说:“细姐姐,我有好多山芋,还有两只鸡,你带着。”
“不要呢,车子后备箱已经放不下了,你留着自己吃吧。”我说。
我拿出自己新买的羊毛围巾,递给她说:“这个送给你,正好配你的长大衣。”
她趴着我的车窗说:“细姐姐,微信怎么加啊?
“我一回合肥就加你。”我说;
" 你要接我的电话啊!细姐姐,我们不要走丢了。”我点点头,鼻子一酸,差点要流下眼泪。
小琴妹妹这多年,性格依然还是同小时候一样!
我一到家就加上了她的微信,找出她小时候送我的粉红色纱巾,睹物思人,纱巾颜色亮丽如初,凝聚着我们姊妹的手足亲情!
作者:杨根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