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梅妙燕走访三门梅氏记★拓展人脉,增进友谊,促进宗亲行业之间交流等...《中华梅氏宗亲通讯录》是亲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欢迎融入梅氏大家庭。长按或扫描加入及查询

点击上面"梅氏网"关注我们

新闻 | 人物 | 历史 | 族谱 | 文化

- 致力打造成梅氏文化、信息共享的平台

拓展人脉,增进友谊,促进宗亲行业之间交流等...《中华梅氏宗亲通讯录》是亲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欢迎融入梅氏大家庭。

长按或扫描加入及查询

走访三门梅氏记

梅妙燕

应梅君和梅永之邀,我于正月十二赶赴浙江省台州三门寻访生活在那里的梅氏宗亲。虽然只住了一夜,旅途也非常辛苦,但收获颇丰,让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同宗的深情厚谊,特此记下此次寻访,以示纪念。

一路亲情伴我行

十二日上午,象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上街买菜,然后坐到电脑前与宗亲们拉家常。台州三门南溪村的梅君和梅永在群中聊起家乡这几天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家族祭祀活动,并了解到他们那儿的梅氏人口大约有两万人之多。好奇心驱使我前往实地调查的欲望,再加上他们的盛情邀请和重庆梅邦华的推波助澜,于是,我便关闭电脑,马上拎起包匆匆忙忙赶往车站。

时值正月春运,车票紧张,为赶时间,匆忙走上高价出租车赶到丽水,到了丽水车站,方知去三门的车票也早已销售一空,不得已,找票贩子买了张高价票,挤上了丽水至三门的班车。

丽水到三门的路途较远,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发车时间是下午14:20分,到站的时间可能是18:00左右。一路上异常辛苦,阵阵恶心反胃令人难受。梅君这时才在短信中告诉我,他所在的南溪村在三门市区二十公里外的山村中,下午六时后已无班车来往。这时,各种担心随之而来,原定第二天后返回的行程计划很可能被打乱,很后悔来之前没有问清楚。幸好,邦华、有富、梅君、梅永不断发来短信安慰我,直到快到三门时,梅君发来信息告诉我,他们已经开车至车站等候,我的心才安定下来。

到了三门车站,天色已经全黑,下车时,由于晕车而头昏脑胀,耳朵全聋,东南西北已经分不清。此时,梅君和梅永俩小伙子如约而至。我们虽从未见过面,却犹如三生挚交。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一路的疲劳和晕车感顿时消散云霄。上了他们的轿车,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轻松愉快地向南溪村进发。

沉浸在元宵佳节喜庆中的南溪村

大约晚上七时,我们才到南溪村。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都是彩旗和大红灯笼,一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巨型板凳龙犹如蛟龙下凡,盘旋在南溪村上空。惊喜万分,脱口而出“此地不一般,一定是个人口密集且地势平缓的好地方”。果不其然,这里居住着1000多人口,95%是梅氏,地势平缓,一条横卧在村中心的小溪将该村一分为二,一半为新村,另一半则老村。

新村、老村通明的灯火和龙灯以及迎龙烟花在南溪水面交相辉映,喧天锣鼓和振聋欲聋的鞭炮已经把南溪村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好一派节日喜庆的景象啊。为了抓拍镜头,一下车,我就操起相机泥鳅似的挤进了观灯的人群中,梅君拎着我的包探头探脑地四处找我。

我已经不知跟随龙灯走了多少路,一路上见到家家户户都里畅开大门,摆上香案,放烟花、鞭炮迎接神龙。到了村中心操场,看到另一番热闹场面时,我才止住脚步。原来,这里正上演一出好戏,虽不知戏名,但从演员的穿着打扮可以判断是传统老戏。台前已经站满观众,坐的、站的、还有做小买卖的,把这块空地挤得水泄不通。

梅君说,这种活动是被中断几十年后第一次出现,所以,人们特别重视。活动从十一开始到十五止,如此乡土气息浓烈的闹元宵方式现在已不多见。一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二则,反映了该地梅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南溪、板沸、西山三村梅氏概况

据梅君父亲和村中几位老人以及板沸村的老支书介绍,三门县共有人口约40万,其中梅氏约2万,与南溪村相邻的梅姓村落大约有18个村,同为亭旁镇管辖。他们祖宗的迁徙线路是从江西九江到桐庐,再从桐庐到此居住已有1600多年,同为福公后裔。他们都是由杭州桐庐迁徙至此,一世祖为梅长者。

南溪村:现为亭旁镇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处在海拔500米的山岙中,是沿海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地之一。原为南溪公社,有供销社、小学等单位,可见此地人口比较密集。目前,全村人口1000多,95%为梅姓,这里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仕宦人物从古到今层出不穷。在清代同治年间出现了两兄弟梅禄星、梅福星同科同榜武举人。村中“历史传统博物馆”门前,一对巍然屹立的桅杆见证了梅氏家族的文化和历史。在当代这里的梅氏家族中,不仅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且还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如:梅益明--博士、台州水利专家,伴我同行的梅永明--机电研究生,机灵、聪明的小青年梅君--2004年毕业于杭州电子学院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当代梅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也是传承我梅氏文化希望之所在。这里还是浙江省早期共产党活跃的地方,是亭旁起义首发地,“历史传统博物馆”墙壁上就记录了很多在“四.二”反革命政变运动中牺牲的梅氏革命烈士。

板沸村:该村处在亭旁镇郊区,面向亭旁大盆地,背靠山,海拔较南溪村要低很多。该村解放前叫梅家村,解放后改为中门公社,与南溪相似,现为亭旁镇的一个自然村。村中心一条干净、清澈的小河将整个村一分为二。我梅氏家人就在这条小河的亲切陪伴下过着详和、安宁的生活。

村中心有梅氏宗祠,占地约400平方米。它与500米外的“梅长者宗祠”的建构一样,都是典型的江南四合院,有戏台,有厢房,有议事中心厅,但现在已经改为老人活动中心。

全村共有1420人,其中95%为梅姓。大学生不下60人,曾有尚书和贡生出现。老支书梅光绍和现任支书梅式党都是该镇叱诧风云人物,近几年,全村群众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纷纷脱掉贫穷“帽子” 过上了小康生活。

西山村:曾叫上门村,夹在板沸村和南溪村之间,离板沸村只有500米左右,是三村梅氏一世祖梅长者的落脚地,故而,梅长者宗祠就在该村中心处。

梅长者,名盛,进士出生,唐中宗时人物。因对当时朝庭不满而隐身于西山,享年93岁高龄,每年的正月十六是他的祭日。长者有三子,长子在西山村(即上门村),次子在板沸村(即中门村),三子在南溪,其他村的梅氏情况不了解。三村梅氏公共宗祠在中门村,祠名为“梅长者宗祠”。该宗祠建造年代不清,曾于光绪35年重修,却在1993年遭火焚。三村梅氏在板沸村书记梅式党的组织下,从1994年筹备到1997年进行重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成四合院式两层建构。其中有主厅,主厅上方挂有黑底金字的“思凤堂”横匾,厅中塑有梅长者塑像,主厅对面是戏台,旁边有厢房。四合院的梁上都是雕梁画栋,且每根柱子均漆上大红漆,煞是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该祠的左右均为刘姓人家,故而,又叫刘家村。在离宗祠200米处才有梅氏人家,而人数不超过50人。(由于时间仓促,我没能进入此梅家人探访,得到的资料也就只有这些)

惜别感言

这次寻访,我来去匆匆。十二日晚上七时才到南溪村,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拍摄了两本家谱,吃过早饭,就跟随梅君去看南溪村梅氏一世祖(即梅长者三子)坟墓,继而,又去“历史传统博物馆”看那里的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事迹和门前的举人桅杆。为赶时间,跨上小面包车,赶赴刘家村看“梅长者宗祠”,后又到板沸村。午饭后,便赶到三门车站,上车赶回丽水,直至晚上八时才到家。

虽然,我到三门三个梅家村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7个小时。这期间,除了上床休息6.5小时外,其他的分分秒秒都在收集资料,连吃饭也没忘记谈论梅家事。

从我到达三门直至离开三门,梅君就全程陪同,且对我周到、细致地照顾。为了能使我顺利完成任务,梅永在百忙中挤出时间,特意从60公里外驱车等在车站并送我到南溪村。板沸村的老支书梅光绍的爽朗、奔放、豪爽的性格和热情好客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在饭桌上说的“梅老师,梅家以后还有什么重大活动,你一定要通知我,哪怕是在门口旁听也行,三门梅氏不能再缺席了”这句话让我感动之极。来之前预定的四个计划(一是拍摄家谱,二是大际梅氏与三门梅氏的联谊,三是将近段时间天下梅氏的重大活动介绍给他们,四是收集当地梅氏相关资料)基本完成。留下的事均交给梅君去做,他也爽快地答应了。

言长纸短,说不尽感慨之言,道不完亲情和友情。如果没有这么多热心人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诸多资料的。这就是“天下梅氏一家亲”的集中体现。在此,燕子借博客感谢梅君、梅永、梅光绍、梅式党和梅君一家及南溪村、板沸村长老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再见了,梅君!你让我看到了三门梅氏欣起光大家族文化热潮的希望。

再见了,梅永!你是三门梅氏文化研究的中流砥柱,你一定不会辜负天下梅氏所赋予的重望。

再见了,三门梅氏!愿你们同心协力,早日铸就经典著作《三门梅氏》在世界梅氏宗亲大会上亮出风采。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1)

南溪村一世祖坟墓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2)

同科武举人梅禄星和梅福星两兄弟的桅杆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3)

南溪村村景一角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4)

亭旁起义纪念碑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5)

梅长者祠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6)

梅长者塑像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7)

梅长者祠戏台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8)

戏台顶盖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9)

板沸村村景一角

唐庙寻梅:踩泥寻梅走访三门梅氏记(10)

板沸村梅氏宗祠议事厅

燕子写于二00九正月十六日晚

以上内容不代表《梅氏网》的观点和立场。转载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若侵犯到您的权益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梅氏网的原创内容,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转载需注明出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