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腾讯为什么那么想圆梦(为什么这场关于梦想的讨论)

腾讯为什么那么想圆梦(为什么这场关于梦想的讨论)先来看德鲁克的第一个问题:腾讯这家公司是什么?这其实在强调企业的独特性。企业是什么:社交是腾讯整个体系的“马里亚纳海沟”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德鲁克认为这是思考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

腾讯为什么那么想圆梦(为什么这场关于梦想的讨论)(1)

腾讯为什么那么想圆梦(为什么这场关于梦想的讨论)(2)

一篇名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最近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这篇万字长文内容丰富,作者的核心观点是: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一时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随后引发了互联网上雪崩式的讨论。大家的核心讨论点聚焦在,腾讯到底有没有梦想?

我们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叫《企业发展为什么要“看十年,做一年”?》,里面给你讲过:愿景的实质是对未来的假设和对自己信念的不断思考,愿景决定了一个领导者和企业的眼光、格局、胸怀以及最终的潜力。今天我们就从愿景这个角度,给你分析这场讨论。

为什么有没有梦想这件事儿特别重要呢?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经提出,企业发展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这是思考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这三个问题集中起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

企业是什么:社交是腾讯整个体系的“马里亚纳海沟”

先来看德鲁克的第一个问题:腾讯这家公司是什么?这其实在强调企业的独特性。

我们常常用“护城河”来形容一家公司的核心优势,巴菲特就认为,一家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条能够持久不衰的“护城河”。不过听到君觉得,对腾讯而言,这个概念还可以再形象一点: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吧?毫不夸张地讲,社交关系就是腾讯整个体系的“马里亚纳海沟”。

社交奠定了腾讯的根基,是腾讯梦想的起点。到目前为止,微信日活已经破10亿,QQ日活也还保有5亿,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触网用户。在这个基础上,腾讯发展游戏、视频、金融等业务,这些业务反过来又增强了社交的粘性,最终给腾讯带来了资本和流量。

举个例子,游戏是现在腾讯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即使有一天,游戏不能再给腾讯带来高利润,它也可以去扶植新的业务。只要有社交平台和用户,腾讯就可以随时调整布局的行业。

腾讯的自信来源于,当下社交关系很难发生迁移。社交关系的转移要靠整个关系链的转移。只有社交平台的基础设施发生革命性转变,才有可能对老平台产生致命打击。比如人人网的没落,就是因为没能抓住PC端到移动端的转型。但当下,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刚刚成型,大的技术迁移时机还远没有到来。

互联网观察者曲凯驳斥“腾讯没有梦想”的理由就是:腾讯明白什么是自己的立命之本,什么是自己不能放手的核心业务。他调侃,现在如果有一家公司出来说,要把社交做起来,哪怕见到一点苗头,腾讯都会立刻反击,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难怪,对腾讯的讨论还没消停,马化腾和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就又在朋友圈里掐架了。

腾讯为什么那么想圆梦(为什么这场关于梦想的讨论)(3)

抖音短视频等新兴视频社交平台,分流了腾讯手中原来最引以为豪的流量使用时间,这让腾讯很揪心,而且至今还未找到解决方案。实际上,虽然社交是腾讯立于不败的法宝,但“马里亚纳海沟”也并非深不见底,腾讯的社交扩张已经慢慢触碰到了天花板,用户数趋近饱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腾讯在其他产品上竞争乏力,海沟也会慢慢被填平。

因此第一点,追逐梦想者,要明确自身处境,学会居安思危。

企业将是什么:腾讯“没有梦想”,可能是基因的问题

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腾讯将成为什么?这是在强调企业对趋势的把握。

网上对于腾讯“没有梦想”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腾讯“短视”,没有在长期科技研发上做投入和积累,导致短板越来越突出。

比如,腾讯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方面发展缓慢。作为未来科技的基础设施,BAT中的另外两家早已布局,百度将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公司核心的高度,量子计算云平台也搭建完毕;而阿里云则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人工智能领域也成立了相关研究院。反观腾讯,无论是在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方面,魄力都不够大。

这其实与腾讯的基因有关。腾讯的核心模块是社交,是一家以To C业务起家的公司,是先有人,再有生态系统。这一点与百度和阿里都不一样,百度的搜索业务更多在和企业打交道,而阿里开始也是做To B的生意,它们是先有平台,再有人。

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但是抓住未来趋势应该成为所有公司发展的共识。对于一家To C基因的公司来说,想要快速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上发力,必然会经历阵痛,但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在这一点上,苹果和腾讯很像,也是一个To C的公司,但它在今年已经明确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心,甚至挖来了原谷歌大脑的掌门人。

腾讯也应该让投资人看到自己角逐未来的决心。否则,当技术进步导致社交链整体发生迁移,腾讯的溃败将是摧枯拉朽式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企业应该是什么:腾讯要解决的真问题是“思想赋能”

进入最后一个问题:腾讯应该成为什么样子?这是要强调企业的使命和价值的重要性。

在这次讨论中,文章作者潘乱认为,腾讯变成了一家投资公司。他想说的是:腾讯目前的投资大多是防御性的,短期来看具有高盈利价值,能够挣快钱,但是长期来看,投资的内容缺乏整合性,无法推动企业集中发展。虽然有评论者对此辩解,认为这是当下和未来腾讯战略布局的最优选择,但它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腾讯究竟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曾经在致股东信里说,人们大多关心变化,认为机会存在于变化当中,但是其实真正重要的是那些不变的东西,当你确信有哪些东西是不会发生变化之后,就值得把所有的筹码都赌上去。

对于亚马逊而言,不变的东西就是消费者永远希望在购物时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于是亚马逊的一切布局,就都是围绕着这两点需求展开。

相比之下,腾讯的愿景“成为一家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就显得很薄弱。与其说是愿景,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提出要“连接一切”,但这更像战略目标,并不是企业的愿景。

如果你不明白这里面的区别,不妨听听马云给阿里巴巴制定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在强调社会价值和责任,而腾讯更像是在讲方法和策略。

是不是有些懂了?所以说,腾讯要解决的真问题其实是“思想赋能”,也就是说,它要明确表达自己作为大平台的引领作用,告诉创业者们,腾讯能带来什么样的时代红利,能够如何指引奋斗者前进的方向,它要表明自己的情怀和使命。

对此商业战略观察者周掌柜就有评论:归根到底,对今天的腾讯,成就多少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决定了它成功的高度,而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洞察、价值观和信仰,则是一个伟大企业必须拥有的精神高度。

从1998到2018,腾讯公司成立整整20年。下一步,腾讯将向何处去?或许腾讯自有答案。但毫无疑问,有没有梦想这件事无比重要,对于个人,对于公司,都是如此。

这里是听到,领先别人半步,就是这么简单。下期见。

(策划:刘娟;作者:白帆;编辑:郭建伟;配音:范超)

欢迎关注思客微信(sikexh),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