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目录,读史记酷吏列传
史记列传目录,读史记酷吏列传郅都为人刚正,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徇私不枉法,忠心为君为民为国。最后因为皇室政治斗争而死,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对待刘荣严苛绝情,也是得到景帝授权的。景帝要立年幼的刘彻为继承人,就必须为他扫平障碍。当时梁王刘武已死,窦太后是有意立刘荣的。景帝抓住刘荣的错误就是要置他于死地,这是他和太后之间的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于是郅都成了牺牲品,他执行皇帝命令却得罪了太后。皇帝是一心要保他的,但怎奈太后势力太大,皇帝也不得不违心去把郅都杀了。后郅都升任中尉,当时丞相是条侯周亚夫,为人骄横傲慢,郅都经常让着丞相。当时民风淳朴,大多害怕犯罪而守法。倒是一些王公贵族依仗权势,经常触犯法律。郅都执法严格,执行法律不管你是不是贵戚,一视同仁。当时那些宗室列侯,见到郅都不敢正视他,生怕他找自己麻烦。他们给郅都起了个外号,叫苍鹰。意思是目光犀利,心狠手辣。前太子刘荣被废后,封临江王。因为不守规制,占用宗庙土地修建园林。
以前总对酷吏抱有成见,以为都是一些贪赃枉法残暴不仁的恶吏。今天读《史记酷吏列传》,才明白酷吏的本义,起码在司马迁眼里,这是一个中性词。而且里面大多都是一些刚正不阿忠于职守执法严格的忠臣义士。若以这个标准,后世如包拯都是属于酷吏范畴了。按司马迁的说法,如果国家能够施行仁政,教化百姓安居乐业,则不需要严刑峻法。如果国家上不能施仁政之本,下不能行教化之责,则必然盗贼蜂起,作奸犯科者众,而执法者不得不靠严刑峻法来镇压民众。酷吏也就由之而生。
酷吏列传第一位是汉景帝时期的郅都。郅都为中郎将,有次和景帝一起去上林苑打猎。随行的贾姬去厕所,突然一头野猪也跟了进去。景帝看向郅都,意思是让他前去救人,郅都假装没看见。景帝于是就自己拔剑要过去,郅都拦在景帝面前则不让景帝去,郅都说:”死一个妃子,陛下你还可以再娶一个妃子。但陛下你是尊贵之身,身系国家社稷,你不能去冒这个险。”于是景帝也没有去救。而野猪显然也对美女不感兴趣,在厕所里溜达一会就离开了。这件事之后,窦太后还表扬了他,说郅都做得对,是忠臣。
济南瞤氏,宗族三百馀家。是当地一霸,狡猾豪横。当地官员不能制约他们,于是景帝让郅都去做济南太守。郅都到任,就把为守的恶霸剿灭抄家。其他族人都战战兢兢表示今后一定奉公守法。郅都在济南仅仅一年多时间,当地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路不拾遗。而旁边十几个郡守都像对待上级一样害怕郅都。
郅都为人勇武有力,廉洁奉公,刚正不阿。不接受别人馈赠,不听从别人请托。经常说,自己离开父母来当官,就应该尽职尽责,死在任上,不能顾及家庭妻儿。
后郅都升任中尉,当时丞相是条侯周亚夫,为人骄横傲慢,郅都经常让着丞相。当时民风淳朴,大多害怕犯罪而守法。倒是一些王公贵族依仗权势,经常触犯法律。郅都执法严格,执行法律不管你是不是贵戚,一视同仁。当时那些宗室列侯,见到郅都不敢正视他,生怕他找自己麻烦。他们给郅都起了个外号,叫苍鹰。意思是目光犀利,心狠手辣。
前太子刘荣被废后,封临江王。因为不守规制,占用宗庙土地修建园林。景帝派郅都前往调查申斥,郅都到临江后,就让临江王刘荣前来中尉府受审。刘荣请求借用刀笔来给景帝上书辩解,郅都命令关押的狱卒禁止给他刀笔。魏其侯窦婴曾经是刘荣的老师,就派人偷偷给刘荣刀笔,让他得以写信给皇上。刘荣写完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知道这件事情后勃然大怒,要严惩郅都。于是,郅都被罢官返乡。
汉景帝却暗地派人在中途截住他,让他改任雁门太守,从小道前去就任。匈奴人平时听说闻郅都的厉害,竟然因为郅都的到来从边境撤兵。一直到郅都死,匈奴人从不敢冒犯雁门边境。匈奴人甚至用木头刻成郅都模样,让手下士兵去射。士兵们因为害怕郅都,竟然不能射中。后来窦太后终于知道了郅都在雁门当太守,就让景帝把郅都召回。景帝说郅都是忠臣不能杀,太后说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了?于是景帝没有办法,就把郅都杀了。
郅都为人刚正,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不徇私不枉法,忠心为君为民为国。最后因为皇室政治斗争而死,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对待刘荣严苛绝情,也是得到景帝授权的。景帝要立年幼的刘彻为继承人,就必须为他扫平障碍。当时梁王刘武已死,窦太后是有意立刘荣的。景帝抓住刘荣的错误就是要置他于死地,这是他和太后之间的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于是郅都成了牺牲品,他执行皇帝命令却得罪了太后。皇帝是一心要保他的,但怎奈太后势力太大,皇帝也不得不违心去把郅都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