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都在喊要自由:你天天都在喊要自由
你天天都在喊要自由:你天天都在喊要自由斯多葛派认为自由就是没有情绪上的纷扰;比如他可以长期赤裸的生活在一个闹市中的木桶中,甚至在闹市与女友公然交媾。一、既往谈及的“自由”是什么?自由一词是出现很早的,因为早在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就已经谈及“自由”,但是犬儒学派的自由是试图挣脱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不想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试图完完全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他公开教导人要拒绝一切财富、婚姻、荣誉和家庭,主张背离文明回归自然,而且他的言行极其极端。
新哲学思想
文丨桡哲
[摘要]只要你是群体性的生物,你就不可能不受到群体规则的约束,因为任何个体的行为和意识必然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或小群体,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但是在有限或封闭资源的前提下,这显然是与整体的利益相违背的。所以必然是会受到整体的约束,而只有在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前提下才有所谓的“自由”。因为个体的自由倾向于自身的稳定和延续为标的,而群体的规则则更倾向于整体的稳定和延续为标的,而不是以某个具体的个体稳定和延续为标的,个体的行为和言论以维护群体的稳定存在和延续也才有所谓的“自由”。
[关键词]基本需求、意志、约束(自然、社会)、自由的表现(精神、能动性)、、来源、规定性、指向。
一、既往谈及的“自由”是什么?
自由一词是出现很早的,因为早在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就已经谈及“自由”,但是犬儒学派的自由是试图挣脱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不想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试图完完全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生活。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他公开教导人要拒绝一切财富、婚姻、荣誉和家庭,主张背离文明回归自然,而且他的言行极其极端。
比如他可以长期赤裸的生活在一个闹市中的木桶中,甚至在闹市与女友公然交媾。
斯多葛派认为自由就是没有情绪上的纷扰;
洛克认为自由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实施或是克制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一个人只要依照自己心灵的引导或偏好,有能力去思考或是不思考、运动或不运动,他就是自由的;
伏尔泰的“自由”则可以理解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而不单纯是表达成不受束缚,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财产的自由。始终强调的是要求个体的行为、意识等不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康德认为自由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理性考虑,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有意行为,即“自由的任意”;
另一种则是仅凭理性来规定自己的行为,命令自己应当做什么,这种自由在康德看来是摆脱感性欲求的,也是真正的自由。
即康德认为通过理性对感性欲求的压制的行为才是自由,在道德实践中的理性才是自由;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而如果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就不是自由的;
而今天大多数人认为,“自由”要么是不受束缚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要么是选择可以不做什么,以为自由就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感受,或者说财富自由、吃喝自由等满足自身欲望或生理需求的表浅含义。
所以,一旦谈及自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从没有人真正说清楚“自由”的来源、发展渊源以及规定性。
既往对“自由”的定义都是直接在横向观念下将某种独断的自由视为单一绝对的“结论”,根本没有去追究自由的根源,以及没有追究束缚的前提,只是一味的去要求所谓的“自由”,这可能阐述自由的本质?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自由的根源
要谈及“自由”的根源,我们必然要从行为和精神的角度来追究。
比如谈及自由,就必然会涉及一个人的行为、言语是否自由,一个人的思想或意识是否自由,而无论是谁,他说要求的自由也无非是追求的他行为、言语或思想、意识上的自由。
因为在群体中,不论是生物还是人类,追究到底都是通过行为,以及思想、意识对应的“言论”(包括语言、文字、符号等等)来表达的。
但是,一个人如果是“绝对稳定的存在”,他不需要任何“依存条件”就能稳定存在或延续,那么他需要行为或思想、意识上的自由?
可见,任何“自由”都有一个先天的、必须的默认前提:
稳定存在或求存的“需求”,然后通过生物自然性或人类的本能的“意志或冲动”去实现这一“需求”。
所以,是有了此项“需求”之后才需要借助不受约束的、自由的“意识(思想)和行为(能动性”)去实现。
也所以,任何行为和意识必然是有“需求”对应的意志或冲动作为动力或标向,生物自然性或人类的本能的意志或冲动无非指向的是存在、生物或人类的某些基础需求,无此需求你就无法稳定存在和延续。
即“自由”本身就表达的是一种意志或冲动,亦即“自由意志”。
由此,你的自由总归是有着某项标的,无论是基础的生存条件,还是闲暇娱乐,乃至无所事事都表达着你的某种需求,都是有着某种指向的。
而你所要求的“自由”也绝不可能是纯粹“无意义”的虚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你总需要有所获得。
倘若你的某种行为或意识是完全不利于你的生存和繁衍,除非你本身就不想继续活下去之外,否则哪怕是让你纯粹的娱乐、躺平或者游玩,你也一定是不会愿意的。
于是,要追究自由,首先就必须要追究自由的根源或前提:“需求”。
在《物演通论》中,王东岳先生依据递弱代偿的思想对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做出了重新的解读,而基于这种更为底层的解读,以及趋利避害、简约原理的生存原则,我们就可以完全了然“自由”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表达着自然物性的“人类精神”的演化发展,其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前三者我将其称为生物和人类最基础的“生物性需求”,因为这偏向存在度更高的“生物”,按此三种方式基本可以实现自身和物种的稳定存在;
后两者称为“社会性需求”。因为随着生物演化,越是后衍的生物无法再独立的面对自然,而是需要集结成整体去面对自然,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资源的分配问题以及等级相关的问题,而资源分配是社会性需求的根源;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剖解:
1、生理需求。
这是任何生物得以实现自身的稳定存在的最基本前提,即代谢所需的“食物”,由此才能实现生存,也就是无论后衍生物的行为、逻辑何其复杂,其最根本就是代谢生存。
比如说,单细胞生物是无需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单细胞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繁衍,“繁育无分”,大多数根本就不需要繁衍对象,仅仅需要代谢所需的“食物”、水、空气等以及满足生存以实现自身物类存续的必须的存续条件即可。
基本的生理条件需求是任何“生命”存在的基本前提,这是马斯洛“生理需求”在物演的根本性本原或本质。
当然,安全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对生理需求而言,安全其次,因为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前提,生命得以存在才有安全可言。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可以说是生理需求之外的第二大最重要的需求,因为单细胞生物同样面临着高温、酸碱度、太阳辐射等环境,那么单细胞生物必然是需要有对应的保护机制来维系自身的“安全”。
比如,生物学家给厌氧单细胞的水中滴入一个氧气气泡,那么这些单细胞会不断游移,最终远离这个氧气泡,这叫趋性反应,是一种安全保护。
也就是在单细胞阶段,它还没有感官,更没有神经,它仅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它已经能够在依存识别上产生最初级的定向避害运动,只是说单细胞生物是基于表面的受体达成的识别进行的定向运动,从而使得厌氧单细胞逃离不适宜的环境。
这就是生物的第二大需求,“安全需求”!
为什么不说“繁衍需求”是第二大需求?
这是因为直到节肢动物门的生物才出现大量雌雄异体的个体,而雌雄同体在爬行动物都有存在,只是越往后演化是越来越少。
而节肢动物门之前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等等大都还是雌雄同体,都可以通过自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自然也就没有过大的“繁衍需求”,也自然没有“爱的需求”。
所以其体质性状也主要是围绕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来发展。
3、爱的需求。
所谓爱的需求其本质是指向依靠“繁殖对象”来繁衍后代,因为到节肢动物门以后的生物逐渐就需要依靠对偶式的交配才能实现自身物类的存续,所以异性之间就会产生“爱的需求”。
但是,这爱的需要也表达着你相当于丢失了性增殖能力的一半,所以马斯洛所谓的“归属”本身也就指的是残化的自身需要去追寻完整。
这就相当于本来你是雌雄同体的,但是后面分化为雌雄异体,从此你就陷入了追寻另一半的境地之中,尽管这种缺失让你可以有实现爱欲的快感,但是也意味着你将自身的主权交付出去。
从此,你就不能再只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你的另一半和你的孩子活着,乃至再后衍的社会活着,由同质个体组成致密社会也才逐渐开启;
总之,爱的需要一半表达着后衍生物的“繁衍所需”,因为倘若某一多细胞物类不以此项繁衍或爱的需要作为基础,那么这个物类也就必然无法稳定存在;
另一半表达着后衍社会将逐渐以更复杂的“社会”来实现自身和群体的稳定存在,包括膜翅目的蚂蚁、蜜蜂社会,动物亲缘社会以及晚级人类社会。
这也就表明生物进一步的残弱化,丧失了自身的一半,然后必须将另一半交付给社会去,而爱的需要也就是从社会中去将残化了的自身寻找回来以达成自身的完整。
所以,一旦有了“爱的需要”,以后任何动物个体都将因为寻求残化了的自身而受到社会的制约。
也就是所谓把自己天赋的依靠自身就能稳定存在或存续的主权卢梭式地让渡出来,然后结合成多细胞生物群体结构,而且你还不得不如此,否则你就无法让自身这个物种得以存续。(1.2.3点着重对应“生物性自由”)
4、尊重的需要。
究其本质,所谓“尊重的需要”就是不必委曲求全的去央求别人来达成残弱化自身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表达的是你能够很好的融合进社会,即把自己不自觉地支付给了社会,并由这支付不等价地换回了少许弥足珍惜的自尊;
但是,如果你在社会中碰壁或者无法与社会融合,尊严的计较立刻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总之,尊重的需求其实偏向不积极的融入社会,宁愿刻薄自己也不愿意委屈求全,而一旦达成别人对自身的尊重,又意味着我可以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容易获得和支配各类资源。
反之,如果成为众矢之的,也就意味着难以实现自身的稳定存在。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着重表达在人类阶段,因为已经残弱化的人类凭借自身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繁衍,于是就必须积极的融入社会,而这积极融合社会就需要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也就是,你必须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然后在社会中让其他人觉得你被需要,由此你才算真正的融入社会,然后实现对应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
也就是说,自我实现的本质就是最为老实的承认自己和追求自己更为彻底的残化,然后依靠各自更为彻底的残化存态在社会中寻求定位,所以所谓“自我实现”只能指的是自我残极的社会消融或社会实现。(4.5点着重对应“社会性自由”)
由上看出,人类需求层次的优势分布就是作为人性的“物性”的递变或分化进程,即是说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看出人类的需求层次就是生物演化及其社会演运在人类阶段的人性化翻版或综合性表达。
然后,这个生物演化或社会演运的层次性需求即是人类需求的优劣层次,也就是说越原始生物所需的、越低级的需求就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而越靠后的需求越不稳定、也越容易迷失。
而且除了上述的基本需求,其中必然会牵涉在实现需求过程中的趋利避害、简约原理为达成最适“求存”的基本原理或法则,这不仅表达在生理结构上,行为上,同样也表达在思想意识上。
因为,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自己更轻松的活着或者更轻松的应对不确定的自然环境以及不可预知的风险,必然会选择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收益,或者应对最大的风险,如果不能达成此项目的,也就必然会选择最为“轻松”的方式存在于世,正如下文的“绝对自由”。
莱布尼茨认为每个人都是按照自然预定程序来运行的,即被决定了以特殊的方式来行动。
而上述的五大需求,以及趋利避害、简约原理就可以说是莱布尼茨的自然预定程序。
只是在不同位相下的生物其偏重有所不同,这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类的要实现自身稳定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前提。
但自由绝不是莱布尼茨所说:
“自由的就是我在多大程度上知道我的特殊方式或按多大程度的特殊方式去行动”。
真正的自由是达成五大需求,以及趋利避害、简约原理的一种实现生存的“意志或冲动”表达。
这里或许有人会说,我要的自由就是旅游、玩乐或者做一些不是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事情,但是这些不以资源为目的的事情是需要物质资源基础的。
但请问你旅游玩乐不需要吃饭、喝水?
所以,你说的这些只是一种精神的调节方式或者说暂时逃避那为了获取“资源”而让精神和肉体受尽折磨的世俗社会。
也所以,你所谓的“自由”始终是建立在保证你能实现基本的生存之上的,或者说你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你不堪忍受那些让你获取“资源”的方式,你想借此缓解一下那繁重的世俗压力,追求诗和远方。
但这也无可否认你要的自由是为了让你生活更舒服一些,让你在不繁重的求存压力下选择一种你认为的更好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然后实现自身的稳定存在。
由此,你要的自由绝不是无来源的,一般的自由要么是满足群体稳定存在和延续的前提下不受约束或冲破束缚去获取所需的任何资源;
要么是将自由视为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自身精神状态的方式,即放弃内在过度获取资源的意志和冲动,当然这种调节更多指的是那些终日为生计奔波操劳的“人”。
总之,自由是人类“意志”层面的表达,是人类的本性外显,正如大卫·休漠所认为的:“真正的自由源于人内在的性格、激情和喜悦”。
自此,我们可以了然:
我们所追逐的“自由”绝不是独断,更不是纯粹主观,而是任何生物在对应阶段的一种特有维护机制。
在王东岳先生的《知鱼之乐》中写道:
“自由”是在依赖条件量过度膨胀,以及迎合所需要条件的机遇呈反比减缩的情况下,不得不发展出的在意志序列一侧的属性代偿,是特定的依存质态,亦即“自由意志”,即是为了最简约高效的实现基本需求乃至过度需求的意志,或者称之为去实现需求的“冲动”,从而使得自身得以按某种“既定”的方式稳定存在”,然后需要对应匹配自由程度的意识或思想,以及行为或能动性去辅助实现对应的需求或意志实现,纵向上是客观,横向上是主观。
所以,所谓自由就指向的是“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其本质表达的就是“求存”需求的程度,是一种本能的“意志”表达,也就像拉两轮车的“马”。
而意识或思想(意识序列),以及行为或能动性(结构序列和能动序列)就像是车的两个轮子,意志必须借由此两项前提才能获取对应的所需的资源。
而对于任何一个“主体”而言,为了实现自由,就必然涉及去实现自由的两种方式:
其一是“精神”自由,包括意识或思想自由,其二则是“行为”自由或者叫“能动”自由,然后借以这对应的意识或思想自由程度和行为或能动自由程度来满足对应的程度的“需求”乃至过度“需求”。
而且,基于需求就必然涉及束缚,因为需求指向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主体自身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就需要从自然束缚的“生物性自由”和社会规则束缚的“社会性自由”的两种角度来阐述“自由”(纵向视角和横向视角),因为自由本身就暗含着不自由和束缚,否则为什么要有“自由意志”呢?
下文我们继续追究自由。
参考文献:
《物演通论》∙ 王东岳著
物演通论福州答疑 ∙ 王东岳(视频)
东西哲学启蒙课 ∙ 王东岳(视频)
《西方哲学史》∙ 弗兰克 ∙ 梯利著/贾晨阳 解本远译
《西方哲学史上、下》∙ 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
《古希腊哲学》∙ 黄颂杰 章雪富著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 赵敦化著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赵林 邓晓芒著
《西方哲学史第2版》∙ 张志伟著
选自《中国新哲学下》
创作好内容很难,创造优质文章更是难上加难
望各位看客朋友们,有钱捧个钱场,有人捧个人场
可以带走思想、转发或分享;也可留下点赞和赞赏
您的支持,是我们做最优质内容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