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点萧克当第一上将:毛泽东亲点萧克当第一上将
毛泽东亲点萧克当第一上将:毛泽东亲点萧克当第一上将南昌起义军在潮汕遭遇失败后,中央决定发展地方武装,萧克奉命回乡发展基层支部。不久后他与两位好友在宜章组织起了一支农民镖梭队,萧克为该队队长,并率部参加了湘南起义。1927年,萧克以24师8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多年之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萧克见到聂荣臻后立刻疾步上前,握住手叫他“老长官”。原因就是聂荣臻是当时的24师党代表。1926年1月,萧克孤身一人离家出走,走时身上仅带着借来的7块大洋。他的目的地是广州,他要去报名参加国民革命军。当时恰逢天降大雪,萧克独自步行9天才到达韶关,之后乘坐火车去了广州。萧克本来打算报考黄埔军校,但因路途辗转,到广州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无奈之下,萧克只能加入广州宪兵第65辅助团。北伐开始后,宪兵团被留在广州,但萧克不甘就此错过北伐,便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了广州,加入了叶挺的部队,成了“铁军”中的一员。
毛泽东口中的“白袍小将”,朱德夸他文武双全萧克1907年7月14日出生于湖南嘉禾,他的父亲是前清秀才,家里有6亩地,算是当地的一个乡绅。萧克6岁进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后来考入本县的初级师范学校。
萧克少年进步,年纪很小时就喜欢读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伦敦蒙难记》等进步书籍。据尼姆·韦尔斯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一书中的记载,萧克幼时,一日其父亲突然听见房间里有哭声,进门查看后发现是儿子读《黄花岗72烈士传》读得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萧克少年时曾有志于文学,但在1923年,他的大哥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大地主萧仁秋被抓走,并在当天惨遭杀害,萧克从此萌生了弃文从武、为兄报仇的念头。
萧克在师范学院读书期间,开始研究军事,钻研古今兵法,揣摩用兵之道。
1926年1月,萧克孤身一人离家出走,走时身上仅带着借来的7块大洋。他的目的地是广州,他要去报名参加国民革命军。当时恰逢天降大雪,萧克独自步行9天才到达韶关,之后乘坐火车去了广州。
萧克本来打算报考黄埔军校,但因路途辗转,到广州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无奈之下,萧克只能加入广州宪兵第65辅助团。
北伐开始后,宪兵团被留在广州,但萧克不甘就此错过北伐,便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了广州,加入了叶挺的部队,成了“铁军”中的一员。
1927年,萧克以24师8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多年之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萧克见到聂荣臻后立刻疾步上前,握住手叫他“老长官”。原因就是聂荣臻是当时的24师党代表。
南昌起义军在潮汕遭遇失败后,中央决定发展地方武装,萧克奉命回乡发展基层支部。不久后他与两位好友在宜章组织起了一支农民镖梭队,萧克为该队队长,并率部参加了湘南起义。
湘南起义部队被强敌围攻,开始向井冈山撤退,萧克奉命率部进入资兴县龙溪洞。萧克赶到龙溪洞时,发现那里有部队活动,由于不清楚他们的底细,萧克下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很快对方的部队就派人来联系了,萧克这才知道自己遇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的部队——他们到龙溪洞是来接应朱德、陈毅的。
萧克在之前就读过毛泽东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被其深深折服,今日看见毛泽东怎能不高兴。毛泽东见到萧克后也哈哈大笑:“好哇,没有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
在龙溪洞休整了一两天后,萧克就跟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晚年萧克回忆说:“与毛泽东接触了短短几天,他那轩昂的气度,敏捷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4年,萧克回到延安参加七大。毛泽东见到萧克后,不由地想起了他和萧克在龙溪洞会师的情景。他问萧克:“你们那时有多少人,多少枪,多少镖梭?”萧克回答900多人,六七十条枪,三百多杆镖梭。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啊,揭竿而起!揭竿而起!”
萧克上了井冈山不久,朱德、陈毅也率部与毛泽东胜利会师,他们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萧克在该军第29团担任连长。
28年9月,28团团长王尔琢在战斗中牺牲,他的牺牲让毛泽东和朱德痛心不已。谁能接替王尔琢的团长职务呢?毛泽东一度想到了萧克。朱德也表示同意,他说萧克文才武略都不错,但他过去一直在29团工作,对28团的情况不熟悉,不如让28团的一营长林彪来当这个团长。
王尔琢
就这样,林彪接替了王尔琢成为团长,而萧克也被调到28团担任二营长。说起来,28团还是萧克的老部队,该团的前身就是叶挺部第24师。
毛泽东对萧克无疑是非常欣赏,后来萧克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毛泽东看到后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他身上,并叮嘱医务人员一定要尽快医治好我们的这位“白袍小将”。
萧克不为人知的历史功绩:红军长征的先行者萧克军事才干突出,在朱毛转战赣南、闽西期间,他担任红四军3纵队司令员,在闽西赫赫有名,人称“闽西萧司令”。到1932年时,年仅25岁的萧克已经成为红八军军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命令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委),率部离开湘赣苏区,前往湖南中部发展,并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红三军即红二军团)。
萧克后来回忆说,中央当时并没有说明他们这道命令的意图,我们在后来的行动中体会到,中央红军也要向西撤。中央让我们转移,是要我们发挥先遣队的作用。
萧克的说法确实不错,红六军团西征,实际就是为中央红军长征做先遣队。周恩来曾说:“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州、政委肖劲光)北上是为了调敌,因为红军主力准备从西南突围。而红六军团西征则是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进行探路。”
博古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的军事计划是搬家,准备到湘鄂西去,六军团的是先头部队。”
红六军团的西征历时80多天,行军路程长达5000多公里,他们冲破了艰难险阻,重重包围,为中央红军探明了道路和民情,也在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长征的难度。可以说,红六军团出色地完成了他们先遣队的任务。
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担任军团长。两个军团很快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于1935年11月19日开始长征,渡过金沙江,连续翻越三座雪山,在36年6月成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他们按照中央的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29岁的萧克成为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也因此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二、四方面军到达甘南后,朱德亲自给萧克打来电话,说王树声病情严重,希望他去红31军代替王树声当军长。从方面军副总指挥到军长,职务上无疑是降了,但萧克没有任何怨言,立刻走马上任。
萧克的人生履历中因此也多了一条:他是我军中少见的在三大主力部队都担任高级将领的指挥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在当时八路军的一众高级将领中,萧克依然是最年轻的一个。
萧克与贺龙元帅:既是黄金搭档,又是连襟贺龙和萧克是我军中的一对“黄金搭档”,在1935年蒋介石的电报中,人们常能看见“萧贺匪部”这样的词汇;1937年后,他们继续在一起共事。但除了同事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层关系——连襟。
1929年,贺龙与蹇先任结为夫妻。蹇先任是湖南慈利人,她的妹妹叫蹇先佛。1935年12月底,贺龙和萧克率领二、六军团攻克慈利,贺龙带着萧克、关向应等人在城中宴请了他岳父一家。
在这次宴会上,萧克认识了蹇先佛。蹇先佛在长沙女子师范读书时就是一个进步青年,如今遇到姐姐姐夫,便决心加入红军,她进入部队后在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她能说能写,还喜欢练习枪法。在随部队一路转战的路上,在贺龙、任弼时和蹇先任的穿针引线下,蹇先佛和萧克结为革命伴侣。
1935年11月,姐姐蹇先任诞下一名女婴,贺龙让萧克给孩子起个名字,萧克说我军刚刚攻克津市和澧县,军心鼓舞,不如就叫贺捷生吧。
1936年7月,妹妹蹇先佛在过草地时诞下一个男婴,萧克为其取名“萧堡生”,因为当时条件艰苦,孩子只能在一个牧民遗弃的土包里降生。长征结束后,蹇先佛把儿子送回湖南父母家中,后萧堡生不幸死于日军飞机轰炸(另一种说法称死于日军细菌战)。
贺龙和萧克的合作一直到1939年2月才结束,当时萧克被任命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前往北平一带创建根据地。此后萧克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一参谋长等职。
毛泽东亲点萧克当第一上将:把你放到这个位置,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1955年,萧克被授予开国上将衔,而且位列55位上将之首。排在其后的依次是:李达(曾任红二军团参谋长)、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
从萧克的资历和职位来说,他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期间担任方面军一级的领导人,抗战期间他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副师长之一,其余两位副师长——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9师副师长徐向前——都位列元帅。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也是大军区级别的指挥官。
他曾长期在朱德、陈毅、彭德怀三位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做过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三位元帅的直接下级,也长期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元帅的副手,他还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与10大元帅都有很深的交集。
从这些履历来看,萧克是有成为开国大将的条件的,他在三个革命时期的职务可以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将。
比如位列大将之首的粟裕将军,他在红军期间的最高职务是红十军团参谋长;在抗战期间他的职务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第六师师长;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的最高职务是三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萧克的职务和粟裕的职务比起来可以说毫不逊色,甚至还更出色。
毛泽东在授衔前曾说:“萧克授的是上将,大将没有什么可说的,上将更是没有可争的。”思虑再三后,他亲点萧克为第一开国上将,并对萧克说:“把你放到这个位置,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萧克对此毫无异议,正如当年朱德让他去接替王树声的军长时一样,也正如1939年组织让他去当挺进军司令时一样,他这次也坦然接受了。萧克说:“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战争中牺牲了,我早该打死了,评不评衔,评什么都行。”
萧克后来对记者讲述这件事时谈起了一个东汉初年的故事:当时光武帝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冯异,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为东汉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从不居功,每次其他将军聚在一起讨论谁的功劳更大时,他都会躲到旁边的树下,所以时人称其为“大树将军”。
“我们共产党人难道还不如古人吗?”萧克说道。
萧克晚年谈林彪,谈夏曦,谈历史研究萧克不仅能武,而且能文,曾有“军人学者”的美誉,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虽然历经百战但不失儒雅风采。他曾以《浴血罗霄》一书获得茅盾文学奖,晚年仍笔耕不辍,出版《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萧克诗稿》等书,主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书,并先后主持过《中国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著作的编撰工作。
对于历史,尤其是党史,萧克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曾多次纠正过一些历史研究中不符合事实的问题。
1973年,有文章指出林彪在南昌起义时只是一个见习排长,萧克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他记得1927年5月蒋先云牺牲后,部队进行过一次干部调整,在那次调整中林彪就当上了连长。
为了找到旁证,他给自己的老战友,曾在北伐时期和林彪一起工作的覃士冕打去电话求证,并验证了自己的观点。
萧克在历史上曾两次给林彪当参谋长,第一次是在井冈山时期,当时林彪担任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第二次是四野向中南进军时,萧克从华北军区副司令员调任四野第一参谋长。
井冈山时期两人共事过较长时间,萧克说自己当时对林彪的印象是爱看兵书,比如《曾胡治兵语录》、《世界大战全史》(张乃燕著)等,而且他对军校的教程和条例都相当熟悉。
同时,他也觉得林彪:有军事才能,自尊心强,不聊天,极少开玩笑,给人高深莫测和凛然难犯的感觉。
萧克在评价夏曦时指出:夏曦虽然当年在湘鄂西根据地犯过错误,但不能将他全部否定掉。夏曦当年是新民学会的会员,早期曾和毛泽东一起工作。
夏曦
八七会议后,夏曦接替李维汉担任湖南省委主席期间,和柳直荀、郭亮等同志一起坚持过地下斗争。他也是在成长途中牺牲的。如果把他说的一无是处,恐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他的这些观点和意见对党史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萧克认为,研究历史“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求实存真。要对史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要有秉笔直书的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萧克将军于2008年10月24日病逝,享年102岁。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共和国的百岁将军。
本文参考资料:
《萧克将军与共和国元帅的相识相交》 周炳钦
《萧克: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何立波
《萧克将军与当时研究二三事》 蒋杰
《萧克:武将文坛寄罗霄》 陈坚 吴志菲
《开国将军轶事·精选版》 吴东峰
《萧克:授衔时的“大树将军”》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