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为什么如此重要(做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感受)
心理咨询为什么如此重要(做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感受)像亲友般的支持你只是咨询关系的一部分,咨询关系更像一种工作联盟,当你对这些有了基本了解,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你的咨询师是否专业,无法察觉的内在情境投射出来,成了命运。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探索及察觉内在情境的环境,也由此,我们得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更细腻的描述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先来回答标题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并不能改变来访者遇到的困境,现实层面的问题是无法由咨询师去解决的。
比如这个来访者欠了很多债务,我们当然知道把钱还掉他就不觉得困扰了,但咨询师是不可能也不可以去替他还债。
那么咨询如何起效果呢?
荣格曾经说过一句话:
无法察觉的内在情境投射出来,成了命运。
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探索及察觉内在情境的环境,也由此,我们得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更细腻的描述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当你对这些有了基本了解,你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你的咨询师是否专业,
像亲友般的支持你只是咨询关系的一部分,咨询关系更像一种工作联盟,
一起看看这当中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吧。
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
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
对人们的现实困境,心理咨询其实一筹莫展。
如果你向咨询师抱怨“他为什么抛弃我?”“老板为什么炒掉我?”“钱为什么那么难赚?”那他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接受。
如果一个人失恋了,很痛苦,咨询师必须承认:“失恋当然会痛苦,这很正常也很自然。”
但是,如果这种痛苦太深了也太久了,咨询师就会与你一起来分析:“为什么这个痛苦会被如此放大呢?它对你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意义?为什么你需要久久地抓住它不放?”
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却是在用眼睛听。
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解释,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
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一个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
不能在你生命中扮演一个“父亲”或差不多的角色
有一个女子,从小跟父亲关系非常密切,什么事情都希望父亲给她意见;长大了嫁了人,这个角色就变成了父亲,每当遇到问题,她就想从丈夫那里得到指导与支持。
终于有一天,她的丈夫离开了她,在痛苦中她开始做起了心理咨询,很自然的把咨询师当成了跟她父亲和丈夫一样的角色,希望咨询师能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如果咨询师满足了她的愿望,她会对咨询师充满感激之情,感到被安慰。
但一个成熟的咨询师不会满足她的愿望,当她说:“我有一个烦恼,希望咨询师帮我解决”或“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咨询师的意见”,他可能显得很可恶,并不会直接的告诉她该怎么做,反而会问她为什么问别人的意见对她来说如此重要?甚至更令她不舒服的是,会让她感觉到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咨询师很乐于扮演父亲或丈夫这样的角色,来访者就会继续依赖这种关系,失去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蛋壳里的小鸡,被某一种行为方式禁锢了自由,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帮助小鸡打碎这层蛋壳,让它来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中。
不能 或 很难立竿见影
曾经有一个心理咨询师他遇上这样一位来访者:整整一小时,她哭诉哭诉,他就听她哭诉哭诉,时间到,她说:“我还没有说完,能不能延长一会儿?”他说:“下次再来。”
到了下次约定的时间,她失约了,倒是她母亲出现在诊所里,问咨询师:“我女儿都说了些什么?”咨询师说:“你可以去问她。”母亲说:“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只说,咨询师光是听,而且只肯听一小时,我找个朋友,还可以随便谈它三五个小时。”
如果她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
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
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
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8~10次,每次50分钟。
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收费不一,咨询机构大多1小时400-800元左右。
不同于与朋友间的倾谈
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咨询师的话,经常与朋友的话很不一样。
假如有一个人告诉咨询师:“我想自杀。”
他不会说:“千万别。”
他可能与你讨论:怎样的自杀方法比较快乐?如果自杀了会解决什么问题?留下什么问题?除了自杀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在这种完全被接纳的自由讨论之后,来访者可能就领悟了自杀这个行为背后他想要表达的内容,被倾听和理解之后,大多数想要自杀的来访者就会放弃自杀的行动了。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咨询师:“我与一个妓女发生了关系,我很害怕感染艾滋病。”
咨询师不会简单地说:“赶快去做检查吧!如果是阴性就没事,如果是阳性得赶快治。”——那来访者就被咨询师推进一个更大的危机里了。
咨询师应该预先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并帮来访者做好相应的心理预备:感染的危险到底有多大?来访者有没有足够的支持系统来度过危机,比如,婚姻是否幸福,有没有可靠的朋友?他的经济状况如何?一旦查出阳性能不能承担医药费?如果是阴性,他是否正处于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中……
很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以为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你好我好大家好。
其实,有些时候,心理咨询也是很痛的,咨询师不会永远让你感到高兴,体验痛苦在心理咨询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症结往往是在那里。
此外,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
不少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师产生了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对医生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
这样一来,互动受到阻碍,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非常重要,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你们的关系。
一个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
每个咨询师都有他最适合的来访者,一位咨询师就曾说:“我最适合那些与我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就像两个物体,震动频率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共鸣。
理想的咨询就像谈恋爱,要双方都找到感觉,在同一频道互动,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你在选咨询师,咨询师也在选择来访者,当然,一个咨询师的技术越成熟,经验越丰富,适合的范围会扩大。
如果一个咨询师非常适合你,那是一种机缘;如果他没有接受你或你没有接受他,不一定是谁的错,也许只是频道各不相同。
写在最后
我们的内在情境是什么样的,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我们焦头烂额处理不了现实情境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自己的内在?
你希望通过健身保持身材,但为何总是无法坚持?
几张信用卡都已透支,却为何还是忍不住购买的欲望?
家庭对你如此重要,为何仍旧放不下与外面那位的疯狂纠缠?
这些麻烦的现实问题,即使在现实层面得以解决也只是暂时的,只有通过梳理好自己的内在情境,才能迎来你期望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