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散热器赤兔马测评:只选对的不买贵
塔式散热器赤兔马测评:只选对的不买贵S4则是百元级产品常见的热管直触设计,相对来说成本更为可控,散热能力对付i5、R5级别的产品也是没问题的。同时,S5还采用了和T6一样的CNC微雕铜底 镀镍复合型热管,属于单塔产品里非常高的配置了。先来看看Polar产品的全家福和细节区别。可以看到,这三款4个型号的产品,命名还是非常一目了然的。S我猜测就是Single-Tower的简称,代表着单塔结构。而S4和S5这两款在数字上的区别就是对应热管数量的区别。换句话说S5凭借5根热管,散热能力肯定更强。
Hello,大家好!我是沈少!熟悉DIY领域的小伙伴们应该都会追风者Phanteks这个品牌不陌生,无论是经典的P500A ATX机箱,今年火爆整个ITX领域的P121 ITX机箱,还是AMP系列电源,都是DIY玩家们经常会选择的优质产品。
在CPU散热器方面,过去这段时间追风者也推出了颜值和性能都很强的Glacier One系列水冷,我之前装i9-12900K的工作站时就是选了这款水冷。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追风者在机电散领域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是风冷啦。毕竟大多数主流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并不需要一直高负载运行,风冷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长期使用的稳定性都会更好一些。特别是针对入门级到中端的CPU,风冷可以说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选择。
这不,想必追风者也是看到这块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的推出了全新的Polar伯乐系列CPU风冷散热器。一口气推出了3个规格5个型号,价格也横跨百元级到250 这个中高端风冷的价位,我也第一时间入手了其中四款作为后续DIY项目做准备。考虑到不少小伙伴也想知道哪款更适合自己的CPU,所以这次就接着开箱和给我的i7-12700KF做测试的机会,和大家详细聊聊。
先来看看Polar产品的全家福和细节区别。可以看到,这三款4个型号的产品,命名还是非常一目了然的。
S我猜测就是Single-Tower的简称,代表着单塔结构。而S4和S5这两款在数字上的区别就是对应热管数量的区别。
换句话说S5凭借5根热管,散热能力肯定更强。
同时,S5还采用了和T6一样的CNC微雕铜底 镀镍复合型热管,属于单塔产品里非常高的配置了。
S4则是百元级产品常见的热管直触设计,相对来说成本更为可控,散热能力对付i5、R5级别的产品也是没问题的。
除了我手头的这两款S4和S5的银色无光版本,S5还有一个带RGB风扇的版本,价格高20元,对喜欢灯效的朋友们来说选RGB版本也很合适。
再来看看T6,T应该就是Twin-Tower的简称,也就是双塔散热器,加上6热管设计就是T6了。
配合2个M25风扇,以及CNC微雕铜底 镀镍复合型热管,性能属于目前市面上风冷产品里非常强的。所以我也准备用这款散热器来压的我手头的i7-12700KF。
T6同样提供了无光版和RGB版,其中RGB版本还做了好看的白色涂装,所以两者差价为80元。是否要加预算还是看大家的需求啦。
两者的散热能力应该是差不多的,所以追求散热性价比的话,选择普通款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T6的顶盖质感也比较好,还做了磨砂处理不易留指纹。简单来说就是高端型号确实在整体用料和各种细节上更胜一筹。
接下来,我们就选择这次三款产品中最强的T6来看看能否压制住i7-12700KF这颗中高端CPU。
先来简单聊一下这次的测试平台,CPU自不必说,主板是来自华擎的Z690i,在Z790i出来前,这款也是华擎在Intel 12/13代ITX版型上的旗舰款。11电源相位设计,供电方面非常靠谱,目前Intel酷睿12/13代全系产品都可以应对。
因为只支持DDR5的内存,所以搭配了金士顿Fury经典的野兽Beast系列,16GB x2组双通道的方案也是目前D5内存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
电源采用的是安钛克的NE850白色款,额定功率850W还是蛮强的。
金牌全模组,全日系电容,智能温控起停技术,这些高端电源有的配置和功能都有。
7年的换新保修政策也比较省心,除了旗舰配置,大多数小伙伴的机型用这款电源应该非常够了。
安装过程也很简单,首先找到对应的背板,按照说明书装上。
值得一提的是,T6的这些配件都是全金属的,比一些友商类似产品的塑料配件有质感不少,也更耐用。
接着涂上硅脂。
撕掉散热器底部的保护膜。
然后装上散热器塔体,并用自带的螺丝固定好。
推荐大家安装外侧风扇前,先装上内存条。
再来就是装上风扇。我这里用的是马甲条,不影响风扇安装,如果是特别高的RGB灯条,也可以把外面这把风扇向上错位安装一些,保证兼容性。
接下来就是连上风扇供电线和RGB灯控线。我这里是搭配了T6自带的“降噪线”使用,把M25的最高转速控制在了1500 RPM,这样日常使用也更为安静,必须好评。也希望其他品牌的产品,都能加配上这条线,给用户更多选择。
可以看到内存顶部和风扇底部还是有足够空间的。
主板各个位置的散热马甲也不会干扰散热器的安装。
通电开机,这个M25风扇的灯效也是非常耐看的。需要的话,小伙伴们还可以通过主板来自定义灯效。
我们看看T6的实际表现。日常使用时,因为负载不高,CPU功耗也就30多W,风扇转速在1000 RPM内噪音很轻,CPU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浮动。
模拟偶尔高负载使用的CPU-Z测试跑分下,CPU峰值功耗会达到130W出头,温度最高59摄氏度,CPU风扇会拉高到1200 RPM左右,有一定风声但是不吵。
最后是AIDA的FPU拷机测试,10分钟测试后,CPU温度稳定在83-83摄氏度,CPU功耗在180W出头没有降频,CPU风扇转速则是在1200 RPM出头,仍旧是比较安静的区间。也就是说,追风者Polar T6对付默频下的i7-12700KF没什么压力,可以长时间高强度运行,充分发挥这颗CPU的性能。
如果比较在意散热性能,我们还是可以随时“解锁”M25风扇的全部实力,也就是不加装降噪线。这样就可以达到最高2000 RPM的转速。同样AIDA下FPU拷机10分钟,功率仍旧是180W出头,风扇转速稳定在1900-2000 RPM之间,而CPU温度则是进一步降低到78摄氏度,非常凉快。
我也测试了不同场景下的噪音情况,具体如下。可以看到,1200 RPM下的噪音还是非常轻的,而2000 RPM的满载状态下,的确声音很明显,但也没有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如果不是离电脑很近,或者戴着耳机使用的话,都没啥问题。
小结一下,Polar T6的综合散热能力很强,解锁2000 RPM的“封印”之后,妥妥是属于目前风冷阵营旗舰级的表现。而即使是加上降噪线使用,散热能力也很强,还能保持一个比较安静的使用环境,对主流用户来说属于是丰俭由人。想要性能?或者希望更均衡?都可以实现。
总结&购买建议总体来说,追风者这套Polar系列的风冷散热器,从定位,到做工用料,再到最终的表现都还是听让人满意的。除此之外,还有5年的风扇 散热本体质保也让人感到很放心。毕竟不少品牌的风扇保修只有1年,也从侧面看得出追风者对自己的招牌风扇M25多么有信心。作为新品,也可以很好地支持AMD AM5平台,以及Intel包括17XX在内的近几代平台,非常适合搭配大家刚入手的新款CPU。
在具体的选购上,三款产品的推荐如下:
- 百元入门风冷:S4
可以轻松应对Intel i5非K、i3,以及AMD 5600X及一下CPU的散热需求,也是个人觉得最走量的一款。
- 中端品质之选:S5/S5 RGB
可以搞定i5-12600K,或者i7-12700这样中高端的CPU,同样可以应对AMD 5600X的散热需求,并且比S4的做工用料更好,同场景下使用温度更低,风扇噪音更轻,还有RGB款可选,属于进阶款。
- 中高端双塔款:T6/T6 纯白 RGB
可以搞定i7-12700K/KF这样级别CPU的高负载使用,如果不介意高风扇转速的话,也不是不能压i9-12900K这样的旗舰款,属于追风者目前的风冷旗舰款,并有适合白色主题装机的纯白RGB款可选。当然了,比较在意性价比的话,还是无光版更合算。
看得出来,每款产品都有各自的定位,并且定价上也做了合理的区分,都属于刚需可入的优质产品的。如果不着急的话,小伙伴们也可以等一波优惠活动,毕竟双十一也快来了。OK,以上就是关于这几款散热器的选购解析啦,希望对大家的选购有所帮助。也欢迎对类似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关注我,我是沈少,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