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铁牛故事:牛年话颐和园牛
颐和园的铁牛故事:牛年话颐和园牛事实上,铜牛在此不仅起到了祈福保佑象征治水的作用,而且还真能帮助百姓免受水灾之患。据说过去每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极易成为水患之地,在此设置的铜牛便可以方便随时观察水位线,如果水位超过了铜牛,那么洪水可能会殃及附近一带的皇家园林乃至整个北京城。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镇水铜牛作为牛文化的代表,一直体态安详地静卧在这里,目光中显露着自信和从容,犄角上蕴含着雄武和英勇,经历着历史沧桑的洗礼。 牛对人们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风俗习惯方面,更体现在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无论是二百多年前清朝时期乾隆皇帝镇水的铜牛,亦或是鲁迅先生甘为的孺子牛,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谦虚,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寓意,牛马年好种田,真心希望2021这个不同的牛年,国家个人能够牛运亨通,国泰民安,牛气冲天。
今年是辛丑牛年,坐落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那只神牛——铜牛,成了游客著名网红的打卡地。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命人铸造了一只铜牛,放置在昆明湖东岸,还在牛背上用篆文题写了《金牛铭》来表达铸铜牛的用意,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艺术和水利文化的重要物证。
“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潫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府,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铭文表达了安放铜牛镇水患的意图。
中国对牛的崇拜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理好一处水患就要铸造一只铁牛沉入水中,古人对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认知,牛可以镇压水患,是基于阴阳五行和天干地支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十二天干中牛属土,用铁牛镇河,以期望达到“水来土掩”的效果。乾隆皇帝是遵循旧制把铜牛放置在昆明湖畔。
事实上,铜牛在此不仅起到了祈福保佑象征治水的作用,而且还真能帮助百姓免受水灾之患。据说过去每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极易成为水患之地,在此设置的铜牛便可以方便随时观察水位线,如果水位超过了铜牛,那么洪水可能会殃及附近一带的皇家园林乃至整个北京城。
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镇水铜牛作为牛文化的代表,一直体态安详地静卧在这里,目光中显露着自信和从容,犄角上蕴含着雄武和英勇,经历着历史沧桑的洗礼。
牛对人们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风俗习惯方面,更体现在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无论是二百多年前清朝时期乾隆皇帝镇水的铜牛,亦或是鲁迅先生甘为的孺子牛,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谦虚,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寓意,牛马年好种田,真心希望2021这个不同的牛年,国家个人能够牛运亨通,国泰民安,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