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被谱曲改编成集体舞的《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还有那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 以及《丢手绢》、《我是一个木头人》等。北京城解放后,有些童谣还被配上曲谱并编成游戏与集体舞, 如《北京胡同》,“大胡同,小胡同, 北京的胡同套胡同, 胡同里边有小胡同。”再如“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叫妈妈呀, 妈妈不在, 骨碌骨碌滚下来。”“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卖油盐儿,卖酱醋儿;八仙桌儿,小椅子儿,竹筷子呀,小菜碟儿,你一碗儿,我一碗儿,馋得你白瞪眼儿,你一碟儿,我一碟儿,馋得××(指小孩名字)呀叫爷爷儿。”如果小孩东西吃多了肚子有些不适,妈妈们会边给揉着肚子边这么唱着,孩子听着乐着肚子也不痛啦。在1960年代中至1970年代末, 曾有些童谣悄悄在胡同里流传, 如“青年男女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1)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战国。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童谣内容非常丰富,节奏多变,朗朗上口。

老北京旧时,婴儿出生不久,家里的长辈就会诵唱歌谣给孩子听。今天,就带您领略下这些好玩有趣的童谣。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2)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你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苹果和香蕉;你要吃,就动手,吃不了,就拿走。”

小孩子们在妈妈怀抱中常听着这些摇篮曲就慢慢闭上了眼睛睡着啦。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3)

“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卖油盐儿,卖酱醋儿;八仙桌儿,小椅子儿,竹筷子呀,小菜碟儿,你一碗儿,我一碗儿,馋得你白瞪眼儿,你一碟儿,我一碟儿,馋得××(指小孩名字)呀叫爷爷儿。”

如果小孩东西吃多了肚子有些不适,妈妈们会边给揉着肚子边这么唱着,孩子听着乐着肚子也不痛啦。

在1960年代中至1970年代末, 曾有些童谣悄悄在胡同里流传, 如“青年男女结婚配, 买回枕头红一对。”

北京城解放后,有些童谣还被配上曲谱并编成游戏与集体舞, 如《北京胡同》,“大胡同,小胡同, 北京的胡同套胡同, 胡同里边有小胡同。”再如“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叫妈妈呀, 妈妈不在, 骨碌骨碌滚下来。”

被谱曲改编成集体舞的《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还有那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 以及《丢手绢》、《我是一个木头人》等。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4)

此外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一根绳儿,两个人儿,四只手,八条横儿,

你来我去折腾人儿,绕来绕去绕腾人儿,

七扯八扯扑腾人儿,闹了归齐一根绳儿。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5)

我在墙跟下种了一颗瓜,

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

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一个大西瓜,

瓜呀,瓜呀。抱不动它。

再如“猴子的金箍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

“小青蛙, 在敲鼓, 小蟋蟀, 在弹琴, 引来一群萤火虫, 提着灯笼赶来听。”

“羊,羊,跳花墙,抓把草,喂你娘,你娘不在家,喂你小哥儿仨。”

老北京时的城乡百姓家还都爱在墙边或篱笆旁养花儿,有首说牵牛花的儿歌:“牵牛花,吹喇叭,爬上篱笆来干啥?要给篱笆来戴花。戴红花,戴紫花,乐得篱笆笑哈哈。”

北京儿时的童谣,老北京的童谣原来这么好听(6)

您瞧,这些童谣都很诙谐有趣味与幽默,它们以口头文字形式体现了老北京文化,一首首童谣记录下了每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民情、民意。

如今,北京童谣更是因其积淀了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