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事实上,它们做到了吗?《不要忘记我爱你》延续了姐妹篇《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失忆梗”,刘以豪饰演的陆尧在手术后大脑发生紊乱,每隔24小时记忆就会消失。单从片名即可看出,一个强调“不要忘记”,一个强调“不记得”,关键词都与失忆无法切割。这也意味着,影片核心与“失忆梗”息息相关,它们理应深入探讨失忆症患者的遭遇或境况。新版和旧版各有各的逻辑。老生常谈的失忆梗,你又怎么看呢?屡见不鲜“套路”,还有新可能吗?大玩失忆梗的影片近年并不少见。《不要忘记我爱你》和《如果声音不记得》就是例子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看过原版的观众会发现,它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表达。

女主同样每周都会失忆,好友之所以会用日记作为信物去帮她唤醒记忆,灵感是来源于一本出自纪贯之的日记文学——《土佐日记》,日记自带记录、怀念的象征意义,由此契合女主需要恢复记忆。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1)

女主每周的记忆会消失,她因此会忘掉自己的朋友,这是对片名《一周的朋友》的点题。这个周期是源自其生病之前与同学之间的“困局”,她不希望每周一回到学校面对纠结,希望消除记忆重新开始,这才有了一周记忆在周一的消失。

影片逻辑一环扣一环,虽然其中夹杂了车祸失忆、校园霸凌等常见的套路,但并不影响其传达《一周的朋友》的真正含义。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2)

新版和旧版各有各的逻辑。老生常谈的失忆梗,你又怎么看呢?

屡见不鲜“套路”,还有新可能吗?

大玩失忆梗的影片近年并不少见。《不要忘记我爱你》和《如果声音不记得》就是例子之一。

单从片名即可看出,一个强调“不要忘记”,一个强调“不记得”,关键词都与失忆无法切割。这也意味着,影片核心与“失忆梗”息息相关,它们理应深入探讨失忆症患者的遭遇或境况。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3)

事实上,它们做到了吗?《不要忘记我爱你》延续了姐妹篇《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失忆梗”,刘以豪饰演的陆尧在手术后大脑发生紊乱,每隔24小时记忆就会消失。

这种每天都要经历一次认知冲击的设定不仅与《一周的朋友》中林湘之每周都会失忆的“病症”异曲同工,更与《初恋五十次》中患有顺行性失忆的女主如出一辙,不算新鲜。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4)

《如果声音不记得》聚焦抑郁症群体,章若楠饰演的抑郁症女孩因为陷入绝望而选择接受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最终导致失忆。

曾经有抑郁症重度患者看过影片之后对此桥段表示不满,“我也做过MECT,真不知道有这么好的效果,一次可以全部忘记事情。”她直言影片情节有夸大之处,甚至有消费抑郁症患者的嫌疑。

那些只有老玩家才能看得懂的梗:一周的朋友又玩 失忆梗(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