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机器收完出地,主家允许下地捡拾了,你看,拾秋的人们都是争先恐后进地拾捡机械遗留下来的秋粮。我们俩人在一起,在后边光找地边埂子和机械收不到的地方去拾,由于参加拾捡的人多,机械化精准收得净,半天只拾了七、八斤豆子,要去拾玉米能拾二十来斤,去拾谷子也能捡上十多斤,碰到收什么就拾什么,每天只要下地去拾,从来没空过。有个姓赵的女士说,她们村里有四十多户,260多口人,三十岁开外未婚光棍汉和离婚未娶的老光棍,就有二十多个,更奇怪的是,有个五十岁出头的寡妇,丈夫五年前在外地打工死于车祸,获赔款七十多万元,供儿子上大学,儿子毕业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她嫁给了她儿子的小学同学,她比男的大二十四岁,男的也愿意跟她过,有人劝男的,你不要小孩了?他却回答,只要俩人快乐幸福啥都不说了。赵女士说着大笑起来,听众也笑了起来。好多人都围着我问:我们小宋村的故事是你写的吧?我点头示意是。他们夸奖我写的真实好看,让我不好意思的笑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1)

你知道啥是拾秋吗?

文·图‖魏东周

为享受田园秋收风光,我陪老伴下乡到田间地头,拾秋分享秋收乐趣。回忆过去收秋艰难生活,拾秋搞小副收的往事,分享一下今天机械化收割谷子、豆子和玉米的大气场面。下地拾秋也有规矩:收割机收完出地,主家叫进地拾捡机械遗留下来的谷子、豆子和玉米,才能进地里去拾捡。

一天,回榆林乡拾谷子,刚到地头就被人认出来了,叫我姥爷,我抬头一看是侄女的二孩子,我的外孙宋广辉非要拉住袋子给我装谷子,给他好讲我们不是为拾谷子而来,是为玩,为开心为找乐趣,享受田园风光而来凑热闹。(想看看本文作者魏东周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下面的链接:1.许昌民间传说:画中仙女嫁穷汉;2.村支书回忆:45年前的收麦场面)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2)

好多人都围着我问:我们小宋村的故事是你写的吧?我点头示意是。他们夸奖我写的真实好看,让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找话题问起来今年大旱谷子的收成,他们都说真没有想到今年有这么好的收成。

我回来后写了几句顺口溜“秋天谷子地,收割用机器。谷香味扑鼻,特产榆林米。农民宋广辉,收谷笑声喜。谈论抗旱累,收成还可以。都知米粥香,何知来不易!”发到朋友群里,得到了朋友们的好评支持。

没有进地前,拾秋者相聚地头路边谈论民间新闻。听村民们说三道四,现在农村娶个媳妇真难,要房,要车,要彩礼,要男孩长得帅气,有德有才有本事……年轻人婚姻变故奇谈怪论,说什么的都有;当父母亲的真难,南乡有一家父亲,为给儿子筹款娶媳妇送彩礼,求亲访友,劳累过度,愁款不济,得心肌梗塞死亡,儿子为父亲办完丧事,一气之下给女方退婚而远出外乡打工去了。女方落得街谈巷议,名誉扫地。

有个姓赵的女士说,她们村里有四十多户,260多口人,三十岁开外未婚光棍汉和离婚未娶的老光棍,就有二十多个,更奇怪的是,有个五十岁出头的寡妇,丈夫五年前在外地打工死于车祸,获赔款七十多万元,供儿子上大学,儿子毕业在外地参加了工作。她嫁给了她儿子的小学同学,她比男的大二十四岁,男的也愿意跟她过,有人劝男的,你不要小孩了?他却回答,只要俩人快乐幸福啥都不说了。赵女士说着大笑起来,听众也笑了起来。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3)

机器收完出地,主家允许下地捡拾了,你看,拾秋的人们都是争先恐后进地拾捡机械遗留下来的秋粮。我们俩人在一起,在后边光找地边埂子和机械收不到的地方去拾,由于参加拾捡的人多,机械化精准收得净,半天只拾了七、八斤豆子,要去拾玉米能拾二十来斤,去拾谷子也能捡上十多斤,碰到收什么就拾什么,每天只要下地去拾,从来没空过。

每天早上,我七点半吃过饭从许昌出发,顺公路开电动三轮车,看到收割机在地里收割,就顺乡间生产路到地头等候。

其实我们从下地拾捡到结束,最长时间也不过两个多小时,十一点半左右准时回许昌。这哪里是拾秋?是在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追忆往昔岁月。

一个秋收季节,二十多天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总共拾豆子有十四五斤,谷子碾成小米有十七八斤,玉米有三四十斤。拾的东西没多少,主要是开心了,下乡享受了田园风光。

我下乡拾秋一是玩;二是回忆过去种地之艰辛,劳累之不易;三是了解当下的农村民间故事,补充写作素材;四是了解一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五是了解一下农村合作社的体制改革等等以便创作出新的作品。

我在许昌市农场拾玉米,和刘庄的老汉坐在一起聊天,我们俩论年龄,他比我大一岁,我叫他刘哥,这块玉米地是他女儿承包的。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4)

他女儿包地三百亩,今年天旱,但收成好。每天白天黑夜不停浇地,叫人累得不得了,受罪得很,白天温度高,风刮日头晒,身上脱层皮,夜里蚊子咬,但心里高兴,比出去打工强,守着家里,有老有小的好照顾。

今年收成还不错,麦子今年价格高,产量也高,亩产平均一千三四百斤,价格卖到一元五六一斤,承包费和化肥,雇工工资杂东杂西的费用,基本上都能包圆了。秋季收入多少都是挣的。

今年种了一百多亩地麦垅西瓜,全部装车批出去了,西瓜地里又种了玉米,还没成熟,成熟了定的有合同,也装车批给客户。种了二十亩地的豆虫,第一次种没经验,今年天旱,虫子投入大,没有赚到钱,但也没有赔钱。

他说三百亩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能落十五万元左右。我说不多。他笑了笑说:现在地价高,农户都不愿意向外包地了,包地少了不如出外打工挣钱来劲儿,包地多了投资大,土地少包不来……说着说着七十多亩玉米收完了,收割机出地了,下地开始拾玉米了,我们俩分手,结束了聊天。

我和老伴下地拾捡玉米。人多手快,四十分钟拾捡结束了,拾捡了有二十来斤玉米。天接近中午,十一点二十五分,收获满满的,享受到了拾秋的乐趣,我们俩一路顺利安全到家了。

2022.10.6日写于许昌

感受夏与秋的分界(你知道啥是拾秋吗)(5)

【作者简介】魏东周,75岁,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空军某部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工作,多次在《空军报》《战斗报》《工程报》上发表宣传报道。退伍后,曾任基层党支部书记,闲暇偶发杂文诗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