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由此可见,白字是古人眼里白米粒的意象,代表的是颜色。白,汉语常用字,读作bái,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白米粒,引申为像霜雪的颜色、纯洁、明亮、清楚、白色的东西等义。二是大拇指甲的形象。甲骨文和金文里,“白”字的外框的确是一个上边窄下边宽的椭圆形,中间的横就代表甲根部的赤白界限,但“日”上面的出头就不好解释了。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也过于牵强。三是水滴。这大概是从“白”字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外形猜测的,更与白和白色没有多少关系了。于是,我认真查了百度。网上的解释就比较靠谱。

读一位文化名人的有关汉字释义的专著,说到“白”字时,他解释了古人在造这个字时三个出处:

一是日出地平线。“日”字上边的小撇,可以表示为太阳上升的趋势。

但是,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日出地平线应该是“旦”字更合理。再说,《说文解字》还解释这个字为“西方之色”,那就应该是日落地平线才说得过去。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1)

《说文解字》【卷七】:【白部】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

二是大拇指甲的形象。甲骨文和金文里,“白”字的外框的确是一个上边窄下边宽的椭圆形,中间的横就代表甲根部的赤白界限,但“日”上面的出头就不好解释了。所以,我认为这个说法也过于牵强。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2)

三是水滴。这大概是从“白”字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外形猜测的,更与白和白色没有多少关系了。

于是,我认真查了百度。网上的解释就比较靠谱。

白,汉语常用字,读作bái,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白米粒,引申为像霜雪的颜色、纯洁、明亮、清楚、白色的东西等义。

由此可见,白字是古人眼里白米粒的意象,代表的是颜色

在甲骨文里,白字就是一粒米的椭圆形。我猜测,上边的出头,一是同“日”区别,二是表达米可以发芽,也可代表米粒上边的梗。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3)

在书法里,白字从甲骨文到隶书基本定型为现代的写法。隶书以前的书体主要是外形上的象形意义,隶书则将椭圆形变为方形,后来的楷书保持了隶书的形象。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4)

说到白字,顺便再说一下“百”字。

百,在古人造字之初是同“白”通假的。

据说,古人对数字的细化没有现代这么具体。最早的“百”就是十十,后来有了“百”的概念之后,才在“白”上加一横,成为“百”的样子。

甲骨文中的一百,就是“白”上面加一横,也就是现在的“百”,而二百就是“白”上加两横,三百则是加三横。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5)

百,在金文和小篆中有时能见到同“自”相同的写法,这应该是古人书写的一种笔误。

“白”字的引申意义:

1 明亮。正是因为“白”是霜雪一般的颜色,由此引申出“明亮”之意,如“天渐渐放白”;

2 纯洁。如,“这个人心白口直”;

3 清楚。如,“这件事终于真相大白”;

4 空白。如,“你这样做等于白费劲”;

5 表白。这是与白色这个本意最不贴边的含义,我感觉应该与“曰”字有关,因为古人早就有“须菩提白佛言”这样的用法了。

咬文嚼字的文体(咬文嚼字白)(6)

结语:

学习文化名人的专著也不能迷信权威,有些东西还真得多打几个问号。有时也完全可以向这些专著作者挑战,这才是学习的态度。

就像这个“白”字,也许我读到的这本书的作者是正确的,可我就觉得他说的有问题。在这里写这篇小文章,也算是一种商榷吧。

如果我的说法不正确,也希望喜欢咬文嚼字的朋友批评指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