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个人简介和事迹(焦守云讲述焦裕禄故事)
焦裕禄个人简介和事迹(焦守云讲述焦裕禄故事)“非常高兴来山东,回老家了。”焦守云深情地回忆道,父亲焦裕禄就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区一个叫北崮山的小山村,“这里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在她看来,成长环境给父亲带来一生的影响,“为什么他后来甘心情愿给人民群众当儿子,就是受了孝文化深刻影响。”第179期齐鲁大讲坛8月10日上午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开讲前,66岁的焦守云首先向现场深深鞠了一躬,谦卑的姿态,台下掌声一片。女儿的崇拜一身素衣,一杯清茶,众人面前的焦守云朴素低调、温和可亲,丝毫没有架子,始终面带微笑,很难联想到她身上显著的身份标签和传奇的人生经历。焦守云是焦裕禄的二女儿,曾先后受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多年来,她奔走各地作报告,策划制作纪念焦裕禄的书籍、影视剧,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更是焦家的“对外发言人”。
8月10日上午,焦守云作客齐鲁大讲坛,从一个女儿的视角,温暖、幸福而自豪地讲述了一位优秀的父亲、一名模范人民公仆背后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焦裕禄形象,感动全场。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张传鹤教授受邀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
从抵达到离开济南的近20个小时里,总是面带微笑的焦守云,面对300多名齐鲁大讲坛听众,落泪了。
“他就是一个好人。”66岁的焦守云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焦守云坦言,父亲给自己留下的最大精神财富可以用这几个字概括。这些,在她看来就是焦家的家风。
女儿的崇拜
一身素衣,一杯清茶,众人面前的焦守云朴素低调、温和可亲,丝毫没有架子,始终面带微笑,很难联想到她身上显著的身份标签和传奇的人生经历。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二女儿,曾先后受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多年来,她奔走各地作报告,策划制作纪念焦裕禄的书籍、影视剧,是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更是焦家的“对外发言人”。
第179期齐鲁大讲坛8月10日上午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开讲前,66岁的焦守云首先向现场深深鞠了一躬,谦卑的姿态,台下掌声一片。
“非常高兴来山东,回老家了。”焦守云深情地回忆道,父亲焦裕禄就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区一个叫北崮山的小山村,“这里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在她看来,成长环境给父亲带来一生的影响,“为什么他后来甘心情愿给人民群众当儿子,就是受了孝文化深刻影响。”
简要介绍完父亲的简历,焦守云便把话锋转到了让焦裕禄精神弘扬光大的地方——兰考。在焦守云看来,父亲初到兰考,是当地“最穷、最苦、最难”的时期,“难到什么地步?平均亩产只有43斤。兰考当时36万人,将近20万的人在要饭。”
“说,自从年轻时知道了焦裕禄,好多事情都是按照焦裕禄的做法去做的。”焦守云说,两次到焦裕禄干部学院,走的时候都不忘交伙食费,“我父亲那时候也是这样的。” 谈及此处,焦守云的言辞间满是敬佩和自豪。
在兰考,焦裕禄要求干部下乡要到最贫穷的群众家里吃饭,这样才能了解最低生活标准,不管吃什么,要把钱和粮票交清楚,“父亲吃过百姓家要来的‘百家饭’,吃了照交饭钱。”焦守云回忆道,父亲常说,“兰考的百姓穷,一分一厘的便宜都不能占。”
焦裕禄下乡有个习惯,每到做饭点就转着圈往天上看,“后来他解释说,做饭时间,谁家烟囱不冒烟,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家里没人,一是家里没粮食了。这时候你就要去看看,如果说没人还好,没有粮食了,就得给他解决一下。”讲到父亲考虑问题时如此详细,焦守云放慢了语速,温和的言语中充满力量。
“碰上雨雪天这样的恶劣天气,他不允许干部坐在办公室烤火,要求他们到群众中去,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所以大风大雪天,他们不是在下乡的路上,就是在老百姓的家中慰问。”
讲父亲在兰考的工作状态,焦守云情不自禁,数次哽咽,不时用纸巾擦拭眼眶,“他曾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死不瞑目’!”
坚定而有力的话语,不仅在当时打开了焦守云对父亲尊敬崇拜的大门,时至今日也打动着台下所用观众的心。
谁也不能搞特殊
“书记说‘焦门家风’,家风是一代一代相传的。我奶奶就说,家里虽然穷,穿的衣服虽然破,但出门进门要干干净净,要抬起胸来走路。” 焦守云说,儿子出远门或者回家的时候,她都拿个小笤帚在身上扫扫。
2014年3月,重访兰考会见焦裕禄后人,焦守云负责向汇报,“当我说一定把焦家的家风一代代地传下去,边听边点头,还重复了两遍‘好家风,好家风’。”
“父亲去世那年我12岁,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对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的印象还是挺深的。”焦守云说,关于家风,因为那时候还小,父亲也没有给规定一二三,只知道父亲对孩子们的要求比较严,“现在想起来,无非就三条。”
“第一条是从小培养我们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第二条是艰苦朴素,不能跟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比进步;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一条,不管对我母亲、还是对我们的要求都是领导干部的家人不能搞特殊化。”
焦守云分享了几个家人的小故事。
有一次,她的哥哥没买票,看了一场“白戏”,父亲听说后严厉地批评了一番,又领着她哥哥把两毛钱的戏票钱补上,并对工作人员检讨自己对孩子管教不严。
“你这么小就会打着我的旗号看戏,那长大了还了得!”此后,焦裕禄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来制约领导干部家属、孩子搞特殊化的行为。
焦守云的姐姐初中毕业后,本来可以找份好工作,但焦裕禄规定“县里头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硬是要她去条件最艰苦的酱菜厂,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
姐姐碍于面子要罢工,焦裕禄亲自带着女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教女儿怎么挑担子不磨肩,怎么吆喝把酱油咸菜卖出去。姐姐说,“爸爸,你回去吧,我再也不闹了。”
后来,她老老实实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所以姐姐比我们能吃苦能耐劳,为什么?因为她接受我父亲的教诲比较多,她那时候的年龄大一点,能够理解父亲对她的一片苦心。”
言传不如身教,一个亲切的父亲形象油然而生。焦裕禄的一举一动树立了良好家风,感染着子女们,也感动了现场的观众。在焦守云的记忆中 这些时光是最美好的。
“父亲临终前给母亲约法三章:不准跟组织上要钱、要东西;不准给组织上添麻烦;不准跟组织上要救济。”焦守云说,尽管生活困难,但“我们全家都遵循不管做什么事,不能给父亲带来不好的影响。”
“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焦守云坦言,父亲给自己留下的最大精神财富可以用这几个字概括。这些,在焦守云看来就是家风。
坚强的男人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在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里的一句话。焦守云认为用这句话形容她父亲很贴切。
焦守云还记得,父亲得了重病时医生给他开了30块钱一副的中药,但焦裕禄觉得太贵而拒绝使用,可是当他下乡发现一个孩子因为生病脸憋得又红又紫,一家人束手无策,看病没有钱,就只好等着孩子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就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写下:“这是咱农民的孩子,不管多大代价都要救活。”
“父亲出去工作,母亲最为难的就是到底给不给他钱和粮票。”焦守云说,父亲在外面总要吃饭,不能不给他装钱装粮票,但是给了,这些钱和粮票又可能不是他自己用的,因为父亲下乡看到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总会将兜里的钱和粮票掏给老百姓,看到老百姓没有衣服穿,甚至脱下外套就送人。
焦裕禄其实早知道自己的肝出了问题,妻子劝他去看病,“我父亲就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春天有好多会要开,好多工作要布置、要春耕、要春播、要春种,哪有时间去看病?他就这样,骑着车子下乡,肝疼了就趴在车座上,用车座顶着肝还在往前走。”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焦裕禄被确诊为肝癌而且皮下扩散后,他的肚子里已经长满大大小小的瘤子,还骑着自行车在兰考大地跑来跑去。病痛时,常拿茶杯盖和鸡毛掸子顶着自己身体里的“大疙瘩”,时间长了,他的藤椅上都顶出来一个大窟窿。
“他不知道疼吗?他太知道了,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病。” 焦守云试图控制自己的情绪 声音通过话筒透出难以抑制的哽咽声。
“医生说这个病不是疼死就是饿死,父亲刚开始还打止疼针,后来就不打了。为了止疼,他把袖子撸起来,悄悄地烧胳膊。” 说到此处焦守云满是心疼,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大家哭着劝他打止疼针,他说,“止疼针只能止疼不能治病,这么贵,还是留给比我更需要的人吧。兰考这么穷,我不能再花这个钱了。”
讲到这里,台上的焦守云拿起纸巾轻拭眼泪,台下,一片低声抽泣。
“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经历了若干的关、若干的坎,之所以能够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我们党内有若干像焦裕禄书记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脊梁。”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的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张传鹤教授,在总结发言中给出了这样的结语。
父亲的魅力
提到焦裕禄,普通人眼中似乎是苦干硬干的公仆形象,但焦守云眼里的父亲,会唱歌能跳舞,喜写作擅篮球,个人魅力不可小视。
李雪健老师演过《焦裕禄》,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焦守云微笑着说,“但从外形上来讲,李老师确实不大像,我父亲1.78米的个子,非常英俊。”
焦守云说,父亲多才多艺,曾在文工团工作过,二胡是童子功,也曾出演过《血泪仇》的男一号,是很好的男中音,“所以当我发现儿子也是男中音,就把他送到了中国音乐学院让他学歌剧,他出演的第一场音乐剧就是《焦裕禄》,看完我们全家都哭了,这也算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焦裕禄还善舞,因为他个子高,跳起来也很好看,“我母亲个子高高的、瘦瘦的,两个人在舞会上是最搭的一对”。焦守云骄傲地说,“当时苏联专家也很吃惊,说没想到你一个‘拉牛尾巴的’(意思为农民)舞也跳得这么好。”
“他这一辈子穿的最好的衣服,就是他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时,隔三差五有小文章见报,弄个一块半块的稿费,我母亲给他攒下来,做了这件衣服。”在焦守云的讲述里,焦裕禄写得一手搞文章。
不仅如此,焦裕禄非常热爱生活。他特别酷爱运动,是篮球场上的灵魂,“如果老焦这场篮球赛没有来,那大家就觉得没有把握赢。”
言者动情,听者动心。
两个小时的报告,在焦守云的讲述中,一个真实、饱满、可敬、可佩的焦裕禄形象,仿佛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浮现在了人们面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曾说,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焦守云的言行举止,让人深切感受到焦裕禄留给家人的,是温情美好的回忆和思念,是坚定高尚的信仰和品格。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极为难得的。”一位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到现场的妈妈在讲座之后如此感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崔岩 实习生 魏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