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女孩为什么不嫁给汉人(畲族人的婚配习俗很特殊)
畲族女孩为什么不嫁给汉人(畲族人的婚配习俗很特殊)畲族所行婚嫁仪式也很简单,姑娘出阁当天,新郎往女家迎亲,新娘只同新郎步行回夫家,俩人“同持一伞”,半遮其面,一路且行且歌,夫唱妇随,以歌取乐,抵夫家,婚礼基本完毕。解放前畲族在婚姻制度上买卖包办十分严重,从订婚直到结婚,有一整套的陈规陋习。男方娶亲须交给女方许多聘礼,贫苦农民因经济困难,往往终身不能成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畲族民众婚姻价值观比较开放,畲族乡村社区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崇尚自由的婚姻方式和生活形式,未婚同居和未婚生子现象较多。
畲族[shēzú]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有本民族语言,以口头流传民族历史,祭盘瓠为其始祖。早在远古时代,大约公元前2205年前,即夏王朝建立前的“五帝”时代,中华大地主要有四大部落群体:一是西部和中原地区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二是东部的古夷集团,后称东夷族;三是南部的三苗蛮集团,也称苗蛮族;四是东南沿海的古越集团,后称百越族。
其中东夷集团是一个很大的部落群体,北至辽宁南部,西到河南东部,南至安徽中部、江苏北部,东至渤海、黄海。东夷集团以鸟为图腾,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以鸟为官职命名。后来,炎黄部落入主中原后和东夷部落混合,逐渐形成了一个在中原地区影响力大的部落集团。畲族的盘瓠图腾还有凤鸟崇拜的因素,正是这种犬鸟结合的图腾神话,折射出了畲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身影。从畲族的神话和传说中,可以猜测到其是一个以狗为图腾和以鸟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联盟。这种犬鸟合一的信仰,最终成为畲族的民族特征。
畲族与苗族、瑶族同宗,苗族、瑶族与畲族一样,都自称是盘瓠之后,都传唱《盘王歌》。瑶族的姓有盘、沈、郑、黄、李、邓、周、冯、赵、胡、雷、蒲;黔东南苗族汉姓有李、杨、潘、王、雷。畲族长期实行本族内蓝、雷、钟等姓之间的婚配,同姓远房可婚,不与汉族通婚。同姓不婚,同姓不同宗的可以结婚,但比较少见。这些约定俗成的婚俗,早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族规,族人陈陈相因。不得逾矩。畲族这种内婚的习惯,可能就是原始氏族社会实行氏族婚外制和部落内婚制这一古老婚俗的残余和影响。
这种古老的婚俗也同样反映在畲族婚嫁礼仪上。早期畲族婚嫁礼仪非常简朴,男女结合比较自由,他们在劳动、赶集、节日、走亲访友等场合,通过唱歌就可以建立爱情关系。嫁女不计聘金,嫁妆不是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以农具作为陪嫁物,近代以后在个别地区仍然存在。畲族姑娘出嫁前必须到舅家“做表姊”,长则三月,短则半月,是姑娘告别少女时代的前奏曲。这期间,姑娘必须穿上婚礼盛装:传统的凤凰装、绣花围兜、佩戴上最精致的手镯、耳环。舅舅村的青年男子来陪姑娘对歌、唱歌,通宵达旦。
畲族所行婚嫁仪式也很简单,姑娘出阁当天,新郎往女家迎亲,新娘只同新郎步行回夫家,俩人“同持一伞”,半遮其面,一路且行且歌,夫唱妇随,以歌取乐,抵夫家,婚礼基本完毕。解放前畲族在婚姻制度上买卖包办十分严重,从订婚直到结婚,有一整套的陈规陋习。男方娶亲须交给女方许多聘礼,贫苦农民因经济困难,往往终身不能成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畲族民众婚姻价值观比较开放,畲族乡村社区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崇尚自由的婚姻方式和生活形式,未婚同居和未婚生子现象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