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农场最新(非凡十年奇台农场篇)
奇台农场最新(非凡十年奇台农场篇)依托旅游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奇台农场打好“绿色发展”这张牌,积极探索“党建 产业”发展模式,以建设“生态、高效、品牌”产业为突破口,持续加大“一片区一特色”“一连一品”培育力度,做强小麦、玉米、西瓜、甜瓜、马铃薯、啤酒花等产业品牌。近年来,奇台农场党委在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常规动作”的基础上,积极围绕“党建 ”做文章、下功夫,把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十项重点”任务相结合。9月17日,在奇台农场十九连党群服务中心,连队党支部书记郝常江正和连队种植大户徐志斌面对面交谈,了解他在农业上遇到的困难。“今年,我们合作社种的1000多亩冬小麦收入不错,这几天除了收玉米,还要播种200亩冬小麦,连队‘两委’帮我们提前联系农机。”奇台农场十九连职工徐志斌说。这是奇台农场依托“党建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职工群众的一个缩影。
金秋时节的奇台农场,处处都是职工忙碌的身影,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这是丰收的味道,是收获的喜悦。
素有“边陲绿宝石”之称的奇台农场,坐落于天山北麓,是国家级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有着“兵团粮仓”的美誉。
近年来,农场坚持党建引领,在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同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探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新路径,持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擦亮“兵团粮仓”这张名片。
加强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9月17日,在奇台农场十九连党群服务中心,连队党支部书记郝常江正和连队种植大户徐志斌面对面交谈,了解他在农业上遇到的困难。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的1000多亩冬小麦收入不错,这几天除了收玉米,还要播种200亩冬小麦,连队‘两委’帮我们提前联系农机。”奇台农场十九连职工徐志斌说。
这是奇台农场依托“党建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职工群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奇台农场党委在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常规动作”的基础上,积极围绕“党建 ”做文章、下功夫,把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化改革、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十项重点”任务相结合。
依托旅游资源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奇台农场打好“绿色发展”这张牌,积极探索“党建 产业”发展模式,以建设“生态、高效、品牌”产业为突破口,持续加大“一片区一特色”“一连一品”培育力度,做强小麦、玉米、西瓜、甜瓜、马铃薯、啤酒花等产业品牌。
产业的发展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王发斌是农场十七连职工,如今他在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挣钱,还有时间照顾家人。”王发斌说。
新疆科赛德薯业有限公司通过增加生产线,提高了农场马铃薯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传统的小户种植模式,释放了剩余劳动力,激发了职工就业创业的活力;奇台农场新疆昌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农场优质的小麦加工成面粉,销往全国各地……
奇台农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成片振兴”为目标,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探索出一条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路子。
在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奇台农场党委积极探索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两委”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融合参与的“一核多元、四治协同”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与共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路子。
农场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唱“主角”,通过“众定立规矩、众评树榜样、众治净风气”,实施连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虽然我退休了,但我是一名党员,用心用情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初心不能变,为居民服务特别开心。”奇台农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队长胡燕琴说。2018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胡燕琴就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至今已有四年。
在居民自治、自管的过程中,农场进一步激发了居民自治主体内生动力,在社区居民素质提升、邻里关系融合、和谐社区建构等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农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激发农业潜力 保障粮食安全
丰收时节,奇台农场的田间地头, 一串串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像一层层波浪,随风翻涌。
奇台农场二十二连职工邵大文是科技种粮的受益者,今年种了22亩玉米、53亩冬小麦,他种的冬小麦创造了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
“能有这么高的产量,是因为地好。”邵大文告诉记者,自家的麦田是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小麦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小麦收割后,运粮车直接拉到收粮点交售,当天就能拿到售粮款。
奇台农场是师市粮食主产区,近年来该场通过技术革新、合作社引领发展、种养结合等方式,在稳粮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到了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穰穰满家,得之不易。
地里种的都是粮食,不怕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赔钱?
“不会赔钱!现在种粮补贴很多,我家的地也是高标准农田,不用看天吃饭,旱涝保收,收粮企业保底价收购,种粮有赚头。”邵大文说。
近年来,农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成17.65万亩“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奇台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志远,带我们找到了奇台农场粮食高产的“秘诀”。
稳面积、用良种,奇台农场出奇招。农场采取领导班子成员包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包连、连队“两委”成员包户的方式,将粮食种植任务分解到各连队。各连队采取小麦、玉米、经济作物轮作的方式,抓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把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户,形成全场上下层层抓落实、共同扛起保障粮食供给责任的局面。
“稳穗数、增粒数、争粒重”,农场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持续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加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育、繁、推力度,引进推广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让种植户用好种子种出好粮食。
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粮食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使用滴灌、测土配方施肥、化除化控等先进种植管理技术,进一步节本增效,为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奇台农场大力开展“三个一万”高产创建工作,即创建单产达到800公斤的1万亩冬小麦高产示范区、单产达到650公斤的1万亩春小麦高产示范区、单产达到1500公斤的1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通过高产示范创建,辐射带动周边团场和地方县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积极落实粮食生产奖补政策,调动职工群众种粮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农场已经发放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近600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近3500万元。”孙志远说。
不仅种粮有补贴,创高产还有奖励。
今年,奇台农场对完成小麦和玉米种植任务,且小麦和玉米单产均达标的连队,予以5万元奖励;对完成小麦和玉米种植任务,且小麦或玉米单产单项达标的连队,予以3万元奖励;对小麦、玉米单产创国家、自治区、师市、团场、连队纪录的种植户,分别予以3万元、2万元、1.5万元、1万元、5000元的奖励。
“一套增产提质‘组合拳’下来,想不丰收都难!”孙志远自豪地说。
专业合作社 开出致富花
“咱们吃的这个刀把子馒头,就是用奇台农场生产的黑麦面粉制作的。”9月16日,在奇台农场硕之辰农业专业合作社乡味体验馆内,合作社社长周生伟向游客介绍说。就着奇台风味的乡村辣子鸡,游客张凤兰觉得手中的大馒头格外好吃。午饭体验结束后,便购买了5袋“天山健客”黑麦面粉,由体验馆代发到家。
敢想敢干的周生伟在2013年牵头成立了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 基地 产品 社员”的生产经营模式,带领职工不断探索。
“当时合作社虽然注册了‘天山健客’商标,也有能力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但我们只生产初级农产品,大部分利润都被订购商拿走了。”于是,周生伟决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2016年,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购进14套杂粮加工设备,建成1万平方米的库房,投资建设了杂粮加工厂,开发出15种深加工产品。
2019年起,硕之辰农业专业合作社特别推出“七健下天山”系列产品,石磨面粉、鹰嘴豆、藜麦米、手工面等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十年来,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大家更愿意为健康营养买单,我们的杂粮系列产品卖得特别好。我们也积极探索,发展线上销售模式。2021年,我们销售额680万元。”周生伟乐呵呵地说。
“硕之辰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光因为大家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更因为我们找准了方向,在产业链延伸和规范化生产方面下足了功夫。”周生伟说。
合作社现有小麦种子代繁代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品牌农产品精加工、果蔬保鲜库储存等业务。
如今,硕之辰合作社有社员139户,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就业难题,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2015年,回乡创业的陈钰成立了钰祥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利用农场的优质面粉,生产纯手工挂面,形成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餐桌的小麦经济产业链。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作为礼盒销售,通过线上线下销往上海、北京、太原等城市。
近年来,农场根据地域及产业特点,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引领作用,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养殖,以创新思维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促进职工增收。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任斐斐
图 片:李华北 王静玮 王雪洁
编 辑:鲍 飞
责任编辑:孔德华
副总监制:牛宏君
总 监 制:方 瑛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热线电话:0994—5805522
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投诉举报电话:0994-58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