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走过那么多城市,我还是喜欢咱们阎良!”望了望蓝天,谭盛祥似乎想起了更多的往事。钟情蓝天,风筝再续飞机情结 暖阳下,坐在广场上的石凳子上,口袋里的收音机飘出舒缓的音乐,谭盛祥不时收收放放线,一个人的世界,却显得很是惬意。1500米长的风筝线,谭盛祥已经放出去600多米,蓝天下,拖着长尾巴的蝴蝶风筝“自由”飞翔。“没风收收线,有风放放线,有收有放,人生做任何事情不都是这样的。”别看已经是花甲老人,谭盛祥精气神显得特别好,“首先对眼睛好,经常看远视力好;其次户外活动适应大气环境,一年四季不容易感冒;第三低头抬头对颈椎也很好。”说起放风筝的好处,谭盛祥来了兴致,顺手关了收音机,喝了口自己随身带的茶水,就和记者“唠”了起来。顺着风,冬天不会冷,夏天找个树荫下凉快处就能放,稍微有点风,就能借力把风筝飞上天……一年365天,谭盛祥有200多天都会放风筝,6年来,他通过放风筝,除了感觉是一种全面的身体锻

加工飞机零件40多年,退休后放风筝再谱蓝天梦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1)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2)

导读

二八大自行车已经骑了30年,装水杯的军绿色帆布袋子,是自己做的……有些记忆在66岁的谭盛祥脑海中似乎很难磨灭,9岁就来到航空城阎良,在西飞公司从事了43年和飞机有关的工作,6年前退休后,喜欢上放风筝,因为某种特殊的“蓝天情愫”, 谭盛祥一年四季都会通过放风筝,来续写一种不变的情怀。

2月28日,记者走基层,讲述谭盛祥和风筝的故事。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3)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4)

暖阳下,坐在广场上的石凳子上,口袋里的收音机飘出舒缓的音乐,谭盛祥不时收收放放线,一个人的世界,却显得很是惬意。1500米长的风筝线,谭盛祥已经放出去600多米,蓝天下,拖着长尾巴的蝴蝶风筝“自由”飞翔。

没风收收线,有风放放线,有收有放,人生做任何事情不都是这样的。”别看已经是花甲老人,谭盛祥精气神显得特别好,“首先对眼睛好,经常看远视力好;其次户外活动适应大气环境,一年四季不容易感冒;第三低头抬头对颈椎也很好。”说起放风筝的好处,谭盛祥来了兴致,顺手关了收音机,喝了口自己随身带的茶水,就和记者“唠”了起来。

顺着风,冬天不会冷,夏天找个树荫下凉快处就能放,稍微有点风,就能借力把风筝飞上天……一年365天,谭盛祥有200多天都会放风筝,6年来,他通过放风筝,除了感觉是一种全面的身体锻炼,更觉得思维敏捷了,心情愉悦了很多,“做风筝有成就感,能把风筝放上蓝天更是一种乐趣。”摘下防刺眼的墨镜,谭盛祥乐呵呵得。

钟情蓝天,风筝再续飞机情结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5)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6)

“走过那么多城市,我还是喜欢咱们阎良!”望了望蓝天,谭盛祥似乎想起了更多的往事。

1958年,年仅9岁的谭盛祥随支援西北建设的父母,从河南来到阎良,也是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汇集在航空领域,大展身手。“那时候阎良就是农村,连一条公路都没有很荒凉的,几十年的发展,这里的变化是翻天覆地呀!”

学校毕业后,谭盛祥进入西飞公司成了一名做飞机起落架的技术工人,这一干就是43年。因为与航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看着身边每天忙忙碌碌的航空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让谭盛祥每天很是坐立不安。

偶然的机会看到身边老伙伴们玩风筝,不想从第一天开始学习做风筝,到第一天放自己的风筝,谭盛祥突然发现有一种蓝天情结,终于找到了再次释放的方式。

造了一辈子飞机,很懂得力学与平衡,这些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风筝制作和放飞中,谭盛祥应用的得心应手,很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经验。

“我们家四代人都在航空城里居住,感觉很幸福的。”谭盛祥说。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7)

风筝有技巧,协会高人有绝活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8)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9)

放风筝讲究看风向,风力大小选择风筝线的粗细,和风筝的抗风结实度。6年来,谭盛祥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做风筝来放,每次放他不用到处跑,准确找到风点,站在原地他就能把风筝放上蓝天。 前几年,谭盛祥又加入了阎良区风筝协会,这个100多人组织里,年纪最大的有92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大多数都是身怀“绝技”,曾经在航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技术工人。 提起协会里的风筝高手夏师傅,谭盛祥尤为佩服,他说,作为曾经的飞机老工艺员,夏师傅做出的老鹰风筝不仅栩栩如生,更绝的是,夏师傅可以使用自制的“摇盘”,在地面没有一丝风的情况下,通过盘旋放飞,靠旋力把风筝最终放飞蓝天。“在天空,远远看着和真的老鹰一模一样呀。” 不过放风筝,似乎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颇有安全意识的谭盛祥指了指空中的风筝线,“这比刀子还厉害呢,所以我们放风筝都会离人群远点。” “有成就感,开心!”放了3个多小时的风筝,谭盛祥收线准备回家了,不远处,是他骑了30年,不舍得丢弃的二八大自行车。

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看着风筝飞上蓝天我特别开心)(10)

记者手记 好风助力彩鸢舞,争奇斗艳满目春。每一个风筝,都携带着每个人的梦想和快乐在翱翔。其实中国古人就有飞向蓝天的幻想,从嫦娥奔月到制造各种飞行器具,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所以,风筝作为最朴素的一种飞天梦想,在被誉为中国航空城的阎良,人们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