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国乳业发展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如今伊利蒙牛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都更看重盈利水平了,利乐替代方案已逐渐成为了各大乳业与饮料品牌着手的关键,掌握核心科技,是一国之本,也同样是企业之本,虽然目前中国仍是利乐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这种过度依赖利乐的时代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逝去,这资本获利最大化的原始诉求,也是中国乳业、饮料业实现百年基业的基石所在,利乐中国正在“被替代”……利乐包装在1954年由鲁本.劳辛所创立,后历经劳辛家族几十年的运营,利乐包装迅速成长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包装公司。利乐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玻璃瓶,不仅轻便易携,还去掉了玻璃瓶回收、清洗的成本,在运输上也减少了玻璃瓶破损所带来的损失,并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包装袋“无菌、密封、防潮、防紫外线”的特性,在保证牛奶风味和营养的同时,使牛奶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从几个小时延长到数个月。在利乐包装的加持下,

2000年以前,中国人均牛奶消费不足一公斤,而就在10年后,全国乳制品消费量达到了2480.5万吨,2018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更是达到了36.9公斤,虽然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仍堪称是大步跨越的发展。

而在乳制品高速发展的背后,也诞生了如“伊利、蒙牛”这样的乳业巨头。2019年伊利以112亿,蒙牛以103亿美元的年收益分别拿下全球第八,第十的桂冠,抛开中国乳制品品质问题,中国乳业堪称是迎来了黄金二十年的发展期,但在中国乳业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掠金者,它就是垄断中国甚至全球市场,占据90%以上无菌包装市场——全球最大无菌包装设备制造商“利乐”包装。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1)

利乐被誉为“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这不仅是因为利乐攫取了每盒利乐包装牛奶利润的3/4,也不仅因为利乐将偏安内蒙古一隅的蒙牛、伊利推向了草原双雄的宝座,还因为利乐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乳业的格局:鲜牛奶的沦落,以及常温奶、复原乳和调制奶的盛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利乐就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试探,以授权技术给国营造纸厂的模式,在中国顺利实现了本土登陆,此后的十几年,利乐更是凭借着强大的商业远见与魄力实现了中国市场的完美布局。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2)

在那个混沌的岁月里,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厂刚刚改制为伊利集团。而另一巨头蒙牛还要在六年后才会出现,那时候的中国乳业是一没市场,二没技术,自身加工能力也不强,资金实力更是羸弱不堪。但相比这些时代困境而言,限制中国乳业发展的最大羁绊则是乳制品的存储问题,牛奶在出厂后没有合理的方式进行长期储存,储存期保证不了,就没办法将囤积的牛奶销往更远的地区,也就谈不上发展扩张,这也是为什么早起的乳制品品牌大多都是区域品牌。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利乐这个拥有几十年无菌包装的巨头发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

利乐包装在1954年由鲁本.劳辛所创立,后历经劳辛家族几十年的运营,利乐包装迅速成长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包装公司。利乐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玻璃瓶,不仅轻便易携,还去掉了玻璃瓶回收、清洗的成本,在运输上也减少了玻璃瓶破损所带来的损失,并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包装袋“无菌、密封、防潮、防紫外线”的特性,在保证牛奶风味和营养的同时,使牛奶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从几个小时延长到数个月。在利乐包装的加持下,牛奶实现了卖的更快更远的诉求,同时利乐自动灌装机极高的罐装效率,更是可以让企业向外拓展变得如虎添翼。利乐当时带着这样的优势去跟正处于婴儿期的中国奶厂谈条件,可以说没有哪一家企业不为之心动,拥有利乐似乎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3)

但现实的问题,当初90年代的中国整体市场经济实力有限,各大奶厂都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余粮不多,打造一条成熟的流水线动则要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没有几家企业可以拿得起这份钱。但这个考验对于利乐这个老牌商业帝国而言并不算什么问题,处于对中国市场的前瞻性,利乐开展了“半卖半送”的中国式服务,利乐将灌装机以亏本的低价销售给奶厂,但会在合同中要求厂商必须在约定期间购买规定数量的包材,甚至还在一些合同中添加排它协议,也正是依靠着“免费送设备、包材赚利润”的模式,利乐迅速占据了中国包装市场,销售了1000多条无菌包装灌装线,从此坐收渔翁之利,赚得盆满钵满,并由此成为了中国乳业背后的隐形巨头。利乐的商业手段高明之处不止于此,其实际掌权人在90年代来华考察时,对中国利乐的负责人下达了明确的命令,那就是让中国人喝奶,而这个命令也在若干年之后被实现。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4)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庞大的消费体量,利乐也逐步成长为一个时常被忽略的隐形巨头,“利乐”之所以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其产品不同于可口可乐等消费品。它的身影总是隐藏在饮品公司的身后,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对于各大厂家而言,利乐才是其最大的支出成本。据业内人士透露,就容量为250毫升的中国饮料而言,“利乐”包装成本占了产品出厂价的50%;就容量为1升的饮料而言,这个数字是30%。现实表明,中国的饮料企业无异于利乐公司的印钞机,这家控制了中国95%的无菌软包装市场的利乐,不仅是背后的掠金者,更是垄断巨头。这时候各大中国牛奶和饮料企业才发现,曾经利乐的美好诱惑,现实却是如此的痛!

伊利蒙牛发展现状(百亿巨头伊利蒙牛)(5)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中国乳业发展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如今伊利蒙牛在追求规模的同时,都更看重盈利水平了,利乐替代方案已逐渐成为了各大乳业与饮料品牌着手的关键,掌握核心科技,是一国之本,也同样是企业之本,虽然目前中国仍是利乐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这种过度依赖利乐的时代在不远的将来必将逝去,这资本获利最大化的原始诉求,也是中国乳业、饮料业实现百年基业的基石所在,利乐中国正在“被替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