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兵连的纪录片(我们的新兵连之)

新兵连的纪录片(我们的新兵连之)李副院长是抗美援朝初期参军的老同志,个子不高但很精干。他和我说过他的运气好,当时几列车的新兵集结在丹东等候入朝,这时朝鲜前线传来消息,急需医务人员。前线某首长大手一挥,他所在的一列车新兵全部去军医大学学习。这样,几年后李副院长成为建国后第一批军医大学的毕业生。翟所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原公安军医校的学员。我是在文革时期听大人们讲过医校的学员们可厉害了,揪斗公安军(后来改成二炮)和医校的首长、抄家、请愿、贴大字报等等,什么都敢干。由此我才知道还有个医校。李医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和高护士同来自西北某基地医院。我挺崇拜他的,戴着一副眼镜,白皙的面孔,一身合体的军装,更衬托出军人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高护士白里透红的脸庞,加上银铃般的笑声,给人一种亲切和喜欢和她接近的感觉。刘化验比较内向,有点严肃。长得属于小模小样的那种类型,她家和我家住一个院,父辈也都是老公安(公安军)的,都很熟

(1)在筹备组

西乡县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南部,汉中东部,东邻石泉、汉阴,南接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与城固、南郑接壤。西乡地当川陕要冲,历史上因形势险峻,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兵家所必争。西乡其生态环境优良,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嘉陵南去,汉江东流。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南北气候过度带区位,孕育和滋养了极为丰富的物种,造就了适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良环境,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8医院始建于1977年12月,原称第二炮兵西乡医院,1983年列入军队医院编制序列,2001年8月从西乡迁至南郑县大河坎镇。系陕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驻军医院。

新兵连的纪录片(我们的新兵连之)(1)

1977年10月,我到二炮西乡医院筹建组报到。筹建组办公室临时设在二炮后勤部办公楼,就和我家隔一条小马路。办公楼在北院,我家住南院。记得筹建组有李副院长,翟所长,司机班李班长,李医生,高护士,刘化验,我的发小和战友小李。那时小李还是一个大男孩儿,和陌生人说话还会脸红呢。筹建组虽然就是这几个人,但我却感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就我和小李是新兵,其他人都是干部和老兵,除了李副院长,翟所长(不知道为什么管科叫所,翟所长就是后来的外科主任)和李班长,李医生高护士刘化验还都是70年的北京兵。每天和筹备组的同志们开着那辆绿色的救护车外出采购,去火车站发货,忙得也是不亦乐乎,但心里是高兴的,因为这里没有像101仓库那种干部、老兵、新兵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大家都是一起工作、干活。特别是高护士刘化验两位大姐,还特别照顾我们两个新兵,其实她们那时年龄也不大,也就是二十多岁吧。但她们的美貌,她们的善良,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李副院长是抗美援朝初期参军的老同志,个子不高但很精干。他和我说过他的运气好,当时几列车的新兵集结在丹东等候入朝,这时朝鲜前线传来消息,急需医务人员。前线某首长大手一挥,他所在的一列车新兵全部去军医大学学习。这样,几年后李副院长成为建国后第一批军医大学的毕业生。翟所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原公安军医校的学员。我是在文革时期听大人们讲过医校的学员们可厉害了,揪斗公安军(后来改成二炮)和医校的首长、抄家、请愿、贴大字报等等,什么都敢干。由此我才知道还有个医校。

李医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四军医大学毕业的,和高护士同来自西北某基地医院。我挺崇拜他的,戴着一副眼镜,白皙的面孔,一身合体的军装,更衬托出军人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高护士白里透红的脸庞,加上银铃般的笑声,给人一种亲切和喜欢和她接近的感觉。刘化验比较内向,有点严肃。长得属于小模小样的那种类型,她家和我家住一个院,父辈也都是老公安(公安军)的,都很熟悉,我和她弟弟小时候常在一起玩儿,所以我也随着她弟弟叫她姐姐。这三个人都是一口标准的北京腔,我更感到了亲切。能和他们为伍,一起工作,怎么能不使我高兴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