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推广民歌是一次寻根之旅(青年推广民歌是一次寻根之旅)
青年推广民歌是一次寻根之旅(青年推广民歌是一次寻根之旅)《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2日12版)民歌要发展,必然会融入当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段。我们回望每个时代的民歌、新民歌或者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都会发现这样的特征。若不如此为之,便很难得到传承。但是,我们的创新不能没有支点、毫无根据,而要充分了解民歌的创作背景、所处时代和文化环境,以及它蕴含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围绕民歌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去展开,进行新的编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时代的气息融入民族的韵律,抒发当下的情感。我期待更多青年人加入开发民歌宝库的队伍,让中国传统音乐的“百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绚丽绽放!饭养身,歌养心。民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亲密的伴侣,承载着历史、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记录着人们生活的面貌。只不过伴随城市化进程,民歌中的某些功能被削弱了。但是,在口耳相传的民歌中,我们依然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能感受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能追溯遥远的民族记忆。所以在青年群
【观察者】
作者:雷佳,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深耕中国传统音乐,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培养中国声乐人才。
最近,一场民歌热潮在青年群体中悄然兴起,很多关注的朋友都问我“您是什么感受?”我想,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审美多元化的时代,能有更多舞台面向民歌开放,对于从业者而言是十分欣喜和感动的。一些节目中呈现的歌曲不完全是我们讲的“传统民歌”,是民歌在当下的一种演变和创作新方向,但是,许多青年人能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不同的音乐手段与民歌进行结合,把自己对民歌的理解和思考带到舞台上,这值得鼓励。
无论这种尝试的结果能否被大家认可、接受,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它带来了这样的效果——吸引更多人走进民歌、了解民歌。一些作品即便采用了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的形式,也同样会对民歌的普及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会让大家发现,原来身边还蕴藏着这样一座巨大的音乐宝库,等待我们各个领域的音乐人去发掘,因为这里正蕴含着我们中华文化的根脉。
饭养身,歌养心。民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亲密的伴侣,承载着历史、民俗等各方面的内容,记录着人们生活的面貌。只不过伴随城市化进程,民歌中的某些功能被削弱了。但是,在口耳相传的民歌中,我们依然能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能感受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能追溯遥远的民族记忆。所以在青年群体之间推广民歌,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寻根之旅”,也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最好的方式之一。
接到湖南卫视《春天花会开》节目邀请时,我很高兴,不仅因为盼来了民歌的“春天”,还因为自己有一些心得想与年轻的歌者分享。多年来,我自己也在做着类似的探索,我十分注重田野采风工作,每年都会到各地区采集民间音乐素材,并尝试将这些歌曲和旋律进行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化的加工。从2017年起,我推出了“源远流长寻根之旅”系列音乐会,将各种中西乐器编配的方式运用到民歌改编之中,就是希望在民歌的殿堂化与艺术化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因为我深知我们的民歌是有这样的发掘空间和可塑性的。
每一个舞台都以留下好的作品为初衷。有这么多的新鲜血液愿意为民歌的发展尽一份力,我们一定要多加鼓励。况且,民歌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扩充内涵。音乐界一位著名学者曾说“传统是一条河流”。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从源头的第一滴水开始,奔流不息奋勇向前。每一个时代都会在这条河流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也会被源头而来的水不自觉地浸润着。这就是我对民歌“焕新”的看法。
民歌要发展,必然会融入当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段。我们回望每个时代的民歌、新民歌或者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都会发现这样的特征。若不如此为之,便很难得到传承。但是,我们的创新不能没有支点、毫无根据,而要充分了解民歌的创作背景、所处时代和文化环境,以及它蕴含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围绕民歌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去展开,进行新的编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时代的气息融入民族的韵律,抒发当下的情感。我期待更多青年人加入开发民歌宝库的队伍,让中国传统音乐的“百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绚丽绽放!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2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