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昆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从脱贫攻坚走向)

昆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从脱贫攻坚走向)“三品一标”累计创建1001个,晋宁区、寻甸县创建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蔬菜、花卉等“6 2”重点产业产值突破1606亿元,“绿色食品牌”成为昆明农业发展的品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75个、家庭农场12694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47.7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61.15%,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五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28.5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19.5亿元,年均增长5.7%。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光耀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53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1.8%,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基本稳定了粮食生产。任熙忠介绍,昆明市坚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全市建档立卡人口100%享受帮扶措施,其

掌上春城讯5月25日上午,昆明市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昆明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专题进行新闻发布。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婕主持发布会。

昆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从脱贫攻坚走向)(1)

昆明市无返贫人口 山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昆明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任熙忠介绍,2019年底,昆明市实现了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58万户35.05万名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提前一年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了绝对贫困。2020年,全市无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555元增长到2020年的17719元,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931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06元,3个摘帽县增速高于同期国家平均水平。

任熙忠介绍,昆明市坚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全市建档立卡人口100%享受帮扶措施,其中,89.21%享受产业帮扶、90.63%享受就业帮扶、14.48%享受公益岗位、32.94%享受金融帮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昆明市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建成行政村硬化路256公里,完成自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3043公里,新增通硬化公路自然村1364个,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全面完成配套电网建设,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行政村(社区)均实现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全覆盖。374个村级活动场所、181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部完成达标建设,山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9% 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光耀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53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1.8%,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基本稳定了粮食生产。

“三品一标”累计创建1001个,晋宁区、寻甸县创建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蔬菜、花卉等“6 2”重点产业产值突破1606亿元,“绿色食品牌”成为昆明农业发展的品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75个、家庭农场12694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47.7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61.15%,新型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五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28.5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19.5亿元,年均增长5.7%。

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车、覆盖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实现五个100%,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1.9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98.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9.55万人、发放率100%。截至目前,全市近1/3的村庄实施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刘光耀介绍,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9元,比2015年增加6275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2020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71:1。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权承包地面积573.9万亩,颁证率98.6%。全市所有县(市)区提前一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市户籍城镇化率68.7%,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确保农村劳动力牢牢端稳就业促增收“饭碗”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21.98万人,较2019年底增长8.31万人,增长7.31%;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5.78万人,较2019年底增长2.78万人,增长21.39%。”会上,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云川介绍,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在省内县外转移就业37.0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7.59万人。

同时,昆明市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稳岗专项支持计划。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4.12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23.47万人次,创业培训1.06万人次,引导性培训59.59万人次。

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69个,累计创建达标农业创业示范村152个、农业创业园区34家、农业创业孵化基地10家、创业之星20名;累计建设扶贫车间113个,吸纳1.23万人就业,吸纳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0.35万人,既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也为乡村地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截止2020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9.55万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万人,市、县两级累计投入代缴资金8824万元,符合参保条件贫困人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7.53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现100%参保。

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共圆老百姓“安居梦”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航介绍,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从2016年精准对接脱贫攻坚至2020年底,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29万户,投入中央、省、市补助资金共计47.75亿元。其中,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区3个贫困县合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2.81万户,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3.74亿元,市级配套补助资金28.46亿元。

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农村危房数量大幅度减少,为实现贫困退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改善了农村住房条件,提升了村容村貌,改变农户的建房思想观念,更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农村社会发展。

2.75万水窖饮水人口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13.48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4803件,受益农村人口191.14万人。”昆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龚询木介绍,昆明市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0年的67.4%提升到了2020年底的99.7%,全市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安全“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全部达标。

龚询木介绍,昆明市农村供水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新开工建设箐门口、鱼龙2件中型水库和39件小型水源工程,续建的真金万、海马箐、轿子山3件中型水库和酸水塘、大坝箐等14件小型水库相继完工,新增库容680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全市累计配套农村饮水安全净化消毒设备1316套,建成引水干、支管道4836千米,蓄水设施4000余座,提水泵站871座,新增供水能力3723万立方米。

此外,昆明市还着力在供水工程建设或改造中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基本消除了以水窖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供水方式,使2.75万水窖饮水人口从“有水喝”到“喝好水”。针对因严重旱情造成水源干涸、出现饮水困难的情况,昆明市完善应急供水预案,及时组织各级力量帮助拉水、送水,结合抗旱应急工程建设,解决好旱灾导致的群众饮水困难。

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 实习记者:张潇潇

责编:农天琴

编审:沙兰梅

终审:李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