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烈日灼心镜头里的厦门(摄影师春节期间坚守工地)

烈日灼心镜头里的厦门(摄影师春节期间坚守工地)坚守台海网2月23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春节假期,位于翔安的上海宝冶集团厦门新会展中心-展览中心二标段项目工地上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近100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坚守在岗位上。作为项目建设全程跟拍摄影师,朱小军也留了下来,和其他建设者们一起在工地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并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大家的笑脸,自己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想办一场摄影展,让更多人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城市建设者,提升他们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共筑美好生活。朱小军和建设者们坚守工地,过了一个特殊的年。朱小军用相机镜头记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来源:台海网

人物名片

朱小军,上海宝冶集团厦门新会展中心-展览中心二标段项目工地跟拍摄影师

牛年展望

我想办一场摄影展,让更多人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城市建设者,提升他们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共筑美好生活。

烈日灼心镜头里的厦门(摄影师春节期间坚守工地)(1)

朱小军和建设者们坚守工地,过了一个特殊的年。

烈日灼心镜头里的厦门(摄影师春节期间坚守工地)(2)

朱小军用相机镜头记录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台海网2月23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春节假期,位于翔安的上海宝冶集团厦门新会展中心-展览中心二标段项目工地上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近100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坚守在岗位上。作为项目建设全程跟拍摄影师,朱小军也留了下来,和其他建设者们一起在工地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并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大家的笑脸,自己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坚守

每天拍摄100多张照片记录工地点滴变化

出生于1978年的朱小军是江苏扬州人,与厦门有着不解之缘。1996年,他来到厦门小嶝岛当兵,在那个海岛上喜欢上了新闻摄影。他买来摄影器材和书籍潜心自学。1998年12月23日,他在《厦门晚报》头版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新闻图片。“看到报纸后,战友们比我还激动,欢呼雀跃的同时合力把我抛向了空中。”朱小军回忆。从那以后,他长期在军营从事新闻摄影宣传工作,12年的军旅生涯,发表了1000多幅(篇)摄影作品、摄影报道。2009年4月,他转业后带着摄影器材行走中国若干个城市,继续从事摄影宣传工作。

今年1月19日,朱小军接到一通来自厦门老战友的电话,有个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一名摄影师全程跟拍,询问他是否愿意来厦工作两年。“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厦门,感觉这里比我的家乡更亲切!因此,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坐飞机来厦门了。”朱小军说。

此行,他随身携带近20万元的专业摄影器材,每天早晨6点20分起床,8点准时到达工地,开始起飞无人机,从空中几个固定的角度拍摄一些画面。之后,他带着相机深入工地,拍摄工人的工作场景等。“工地每天都有变化,这段日子以来,从原来一片荒凉的平地,到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工人进场,办公楼也慢慢盖起来了。”他每天都拍摄100多张照片,及时整理好后传给项目部。

欣慰

以前手握钢枪守护海防线

如今端着相机记录厦门美

朱小军的父母都快70岁了,爱人在老家带着正读初三的16岁儿子和年仅一岁多的女儿。过年不能回去陪伴家人,他心里挺愧疚的。但他说:“我如果回去,照片就断了档。我对这份工作很热爱,愿意留下来客观如实地记录工人们在工地上是如何过年的。这样的画面在我过往的拍摄经历中还是空白。”

除夕夜,朱小军与留守新会展工地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围炉。大家来自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东北等地,各自讲着带有乡土气息的普通话,相互举杯祝福。他用相机镜头定格了大家的笑脸,自己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朱小军回忆,在厦门当兵的第一年,大年三十晚上,在海岛连队海防最前沿的哨所,他主动请缨,站岗值班,身着军装,手握钢枪,守卫着祖国的海防线,当时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与神圣。“20多年过去了,时刻随行的照相机也成为我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钢枪!”他说,接下去他还会时刻端起相机,发现、记录、传播、分享厦门的发展与美好。

(文/记者 龚小莞 图/受访者提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