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的猜想周迅回顾过去(周迅神一样的演技)
李米的猜想周迅回顾过去(周迅神一样的演技)周迅做得很自然,也许生活中的她本身就是如此。这是周迅在很多电影中,习惯的动作。而所有的情绪焦点,都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是李米,是周迅……有时候会觉得周迅就是李米,如果换任何一个人再去演李米,我想应该再也不会演出那种撕心裂肺,却又不枉此生的感觉。周迅,有人喊她公子,有人喊她周爷,周迅身上有一种难以明说的“爷们气”,她站在那里,斜歪着头,眼角上挑,带着不屑,而转身的低垂抹泪,然后再倔强的又把头抬起,然后大力的往前走……
2018年《狗十三》上映的时候很是期待,原因很简单,因为导演是曹保平。
而对曹保平之所以抱有如此大的期待,不是因为铸就了三大影帝的《烈日灼心》,也不是因为黑色幽默的《追凶者也》,只因为2008年的那部《李米的猜想》。
(下文并不会讲述《李米的猜想》的具体剧情,电影上映在2008年,时至今日已经十一年之久,所以我想没有看过的人应该也不会点开这篇文章,看过的人应该也不会忘记剧情。)
曹保平在业界素以善于讲故事而闻名,但《李米的猜想》,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反复看了几次以后,愈加的觉得它并没有讲述一个好故事,它只是真切的表达了一种好的情绪。
而所有的情绪焦点,都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是李米,是周迅……
有时候会觉得周迅就是李米,如果换任何一个人再去演李米,我想应该再也不会演出那种撕心裂肺,却又不枉此生的感觉。
周迅,有人喊她公子,有人喊她周爷,周迅身上有一种难以明说的“爷们气”,她站在那里,斜歪着头,眼角上挑,带着不屑,而转身的低垂抹泪,然后再倔强的又把头抬起,然后大力的往前走……
这是周迅在很多电影中,习惯的动作。
周迅做得很自然,也许生活中的她本身就是如此。
李米是什么样的?于是这种外表像个爷们的周迅,便表达了最好的李米,因为思念的等待下,李米的最佳呈现状态就该是这样的:倔强而又让人怜惜。
李米在大街上对叶倾城(张涵予 饰)嘶吼道:“四年!你知道等一个人四年是什么感受么?”
是的,李米等了方文四年,四年足以让一个熬过了最初的死去活来,熬过了最初的肝肠寸断,于是成了如今的麻木不仁。
这也便是很多人诟病和吐槽的:为何李米的等待,看不到有多么的伤心?
“等”就如同“蹲”一样,蹲久了,再站起来就会麻木了!那种伤心早已被时间一分一分的按在了躯体之下。
但是这种麻木表现得越明显,它的内心就越坚定,当遇到一切可以引爆的那个点,它便会如火一般,瞬间爆发!
于是李米在失去了杂志以后,会不顾顶在后背的尖刀,转身便对劫匪大吼。
又会在看到方文以后,不顾一切的跟在后面,一路背诵着那些早已刻在心底的信。
……
李米的情绪,经历了希望、绝望、麻木、再到希望、绝望,最终还是停留在了温暖的开心中,因为这四年,方文其实一直在陪着她。
录像带里,李米的每一个镜头晃动、闪现的时候,李米都会笑,但是眼泪却又嵌满了泪水。
周迅饰演的李米,几乎传达了一个人在爱情里所可能有的一切情绪。
“初恋时的羞涩”、“热恋时的浓烈”、“分别时的心碎”、“等待时的盼望”、“再遇时的癫狂”、“破灭时的绝望”,以及知道原来那个人一直如此的爱她时的满足,再到这个人终究失去了的心如死灰。
这样的李米,让人怜惜,却也羡慕。
整部《李米的猜想》,最大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塑造了一个极度完整和立体的李米,这个人物的情感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缺憾,也不需要再做任何多余的补充,这就是一部电影所能表达的一个人情绪的极致。
最后叨叨一句王宝强,王宝强的表演天花板,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就在那里!但王宝强却又总是可以打破所有人对他的猜想和框定,他在不同的角色类型和人物性格间来回穿梭,游刃有余,每每总是给人惊喜。
(文/影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