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大青岛的也一样,2016到2017年每年出生11万多,到了2018到2019年大约出生9万人左右,2020年只有6.7万人。当年计划生育都没有达到的效果,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将导致出生率再难上升。东亚国家和地区,向来如此,无论是日、韩还是台湾、新加坡,都是人口出生率极低,政府如何鼓励,再也升不上去。因为2019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只有927万对结婚。2020年只有814万对,2021年只有763万,也是一年下滑一个小台阶。考虑到今年的疫情和经济惨淡,出生人口和结婚对数必然还会下滑。所以,2022年,是中国人口的转折点,达到一个最高点后逐渐回落。

百忍老师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2016年到2017年青岛二胎生育高峰,多生了十万婴儿,那批孩子成长至今,导致今年到明年,青岛市内四区的多个学校持续预警,执行了更为严格的小学招生条件,让很多家长更加焦虑。

如今还有一个关于学区房未来20年的重要判断,不妨提前几个月说一说。

中国今年的人口可以确定的说是负增长了,因为这些年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比较稳定, 一直是1000万左右,但是出生人口却是大幅度下滑,所以导致人口增值阶梯式下滑。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1)

2019年跌破500万大关,只增长了467万;2020年继续下滑,只增长了204万;2021年只增长了48万,按照这个规律,今年大概率是负增长。

因为2019年中国结婚登记对数首次跌破1000万大关,只有927万对结婚。2020年只有814万对,2021年只有763万,也是一年下滑一个小台阶。

考虑到今年的疫情和经济惨淡,出生人口和结婚对数必然还会下滑。

所以,2022年,是中国人口的转折点,达到一个最高点后逐渐回落。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2)

当年计划生育都没有达到的效果,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将导致出生率再难上升。东亚国家和地区,向来如此,无论是日、韩还是台湾、新加坡,都是人口出生率极低,政府如何鼓励,再也升不上去。

大青岛的也一样,2016到2017年每年出生11万多,到了2018到2019年大约出生9万人左右,2020年只有6.7万人。

而且这五年都是二胎比一胎生育多,全靠80后为主力在生,这在全国,只怕也是唯一。

2021年青岛出生了5.7万人,相当于2017年的一半而已。死亡人口7.55万人,人口负增长近2万人了。只不过靠吸引山东其他区域人口,才维持了正增长。

就全国来说,2019年之前,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波动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而2021年之后,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将维持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也就是说,只用了三年时间,那个1000万的大头就没了。

90后一代观念转变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如此之大。

人口出生的大幅度下滑,会减轻内卷,降低就业、生态、交通等各种压力,这是有利的一面。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3)

当然也会引发各种市场的紧缩反应。这两年的婴幼儿奶粉的销量已经开始大幅度下滑了,很简单,因为婴幼儿少了。

接下来,幼儿园的招生将出现萎缩,各种民办幼儿园将大幅度减少。

幼儿园之后,当然就是小学了,所以,2030年之前,小学的入学人数将大大减少,最多只能维持一半的规模。青岛因为可以吸引外地孩子,能稍微好一些,但是总体来看,也是大幅度的萎缩。

然后到2035年之前,初中入学也是如此,同样萎缩。之后的高考录取率,将大幅度提升,很多民办学校和职业学院,招生不足,压缩规模,甚至倒闭关门。

中小学不再配备45人的大班制,可能维持30人的小班制,即便如此,很多老师还是过剩,非重点的学校或将关闭。现在很多年轻人拼命考教师编制的,要注意到这种趋势。

一轮快速淘汰之后,会发现,剩下的都是重点学校,升学率都很高,但是未来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怕依然是问题。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4)

我们现在有本科1200多所,专科1300多所,到时候怕是也要淘汰。

整个教育产业的规模和新生儿的数量一样,出现大规模瘦身和缩水,质量当然会提高。这就是未来20年因为出生率导致的大调整。

所以,2030年代,学区房将和前些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完成一个阶段的使命之后快速消失。

这些年的名校扩张,集团化办学,新学校扩建,这一切也将为教育平权化打下基础,而这些工作之后,再遭遇人口出生下滑,将使得名校和重点学校实现快速普及化,家长们追求的那个升学率也将变得简单很多。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5)

家长们也会明白,只会考试不行,只有成绩不行,还得提高素质教育,还得有自己的个性、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思考方法,否则不但会输在起跑线,还会输一辈子。

百忍老师一直说,学区房其实在成才的角度上说,就是个伪命题。就是家长们推卸自己教育责任的一个挡箭牌和安慰剂。

家长们的见识和认知,以及对孩子的熏陶和教育,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很多糊涂家长就是个夹头粉,你能指望他孩子能有多大出息?就是司马夹头自己,把儿子送去美国留学7年,最后也只学了个钢琴修理专业。

因为青岛集体盲目形成的二胎潮,这两年学区房的焦虑将达到顶点。那群孩子从小学到中考,再到高考,因为童年出生的太多,竞争压力将一直存在——毕竟大学招生人数不会太大改变。

以后还会存在学区房吗(2030年之后学区房将消失)(6)

多年以后,这个伪命题在大多数人那里,真的就基本消失了,当然,家长们的焦虑还在,并且因为就业的难度而不会减少——毕竟,我们改开以来4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期结束了。

很多人说,这会对地产形成冲击,听闻此话,一笑置之。去年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下半场,且民企巨头们集体躺平了,早就提前预支了这种冲击,所以对这个行业来说,已经没啥了。

对房子的参与者而言,这最后一句才是重点:那些不是这两年为了孩子上学而投资学区房的,尤其是不具备居住改善功能的老破小学区房,将持续贬值而最后依然无人问津,因为没有需求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