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洞庭系碧裙, 李家湾是李姓村民聚居的屋场,走过一片青草坪,步入水泥村道,远远看见有一家村民在办丧事,不闻鼓乐鞭炮之声,不见硝烟弥漫,但用几个素白花圈簇拥灵堂,也足见悲戚。一种丧事“简办”“新办”的氛围让人在沉重中感到轻松。采风者们远远地向丧家行过注目礼,然后在一处水塘凉亭里小憩,听完村主任介绍村情村貌变化,艺术家们开始晒唱自己的音乐作品,这些都是讴歌家乡的原创作品,来的作者,或词作,或曲作,或词曲兼作,有的还是自己作品的原唱。一曲终了,一曲又起,有“老夫聊发少年狂”,有“少年不知愁滋味”,我这才感到艺术家是不能扎堆的,不然,他们真会又“疯”又“狂”呢。也许艺术家们“疯狂”染人,我居然一时来了灵感,信手写下歌词《华容乡村好风采》: 采风队伍来到东山镇天井山村。天井山村支书很潮,戴着无线耳麦,操着普通话,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着村里的变化。天井山村都有哪些变化,多得我都记不得了,但村民房屋外墙

偶从新村读风华

蔡勋建

孟夏的太阳,比热烈差几分,比温煦多一点,间或微风吹拂,让人感到依然惬意。那天,我陪着市里来华容乡村采风的作家艺术家们,走过了一村又一村,居然没人感到有审美疲劳。眼前的山水、田野、村道、民居、花木、庄稼,都已不是过去的模样,似乎都是唯美的特写。大家兴致勃勃,胜过许多赞许。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1)

作家们在三封寺镇墨山村里流连。那些依山傍岭的民居,本质上是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细细察看,却又有着中西合璧的风格。不管怎么说,这是墨山人祖祖辈辈过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末了,大家把目光聚焦在那一片菜地。这是一片村民自留地,集中成片,梯田结构,形状各异,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为序,地里生长着各种蔬菜,黄瓜豆角各自为架,开花结果,各得其所。这种集中连片的农家自留地,可能在全县乡村还未普及,但它的好处已经初露端倪:过去农家门前屋后自由种植,屋后栽辣椒种茄子,门前长丝瓜结扁豆,如今门前屋后只有绿草如茵和杂花生树,小汽车就泊在自家楼下。想想,在自家菜地也是“我挑水来你浇园”,何等浪漫。君不见,那可是“集体浪漫”!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2)

采风队伍来到东山镇天井山村。天井山村支书很潮,戴着无线耳麦,操着普通话,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着村里的变化。天井山村都有哪些变化,多得我都记不得了,但村民房屋外墙上那一幅幅图画却让人难以忘怀、感慨连连。大墙上的宣传画是“诗配画”,诗是唐诗,画是水墨丹青。墙面上也有简笔画,宣传孝道的,“百善孝为先”,这样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有位音乐家老师指着墙面笑着对我说,这在过去,墙上准写着“谁砍我的树,我拆谁的屋”“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呢,这话与曾经的植树造林和计划生育有关,委实令人深思。想昔日铺天盖地吓人的各类标语,看今朝寓教于画的墙面彩绘,这个变化是深刻的。变化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理念、心灵。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3)

离开天井山村时,作家子华从农家屋里走出来,他不胜感慨:如今农家“改厕”真是前无古人,说“厕所革命”绝非谎言,农家用上水冲厕所、抽水马桶这在过去也是做梦也不敢想的。我亦深有同感。这让我想起过去农家通用的水厕和旱厕,有的地方农家厕所不仅建造简陋,甚至有的连遮羞都不够,真有一种难言的苦楚与尴尬。最尴尬的是,旱厕你必拿上一把芭叶蒲扇,否则那蚊虫会向你凶猛地扑来;水厕你须当心“粪水嘀咚”、四下飞溅,不敢轻易下蹲。那种尴尬你真还不好意思启齿向人言。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4)

下午,来到禹山镇李家湾。但见公路左侧耸立一尊高大的大禹塑像,大禹全身被金,手持一柄长耒,正在“疏凿九州”的样子。由此可见,禹山人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王情有独钟尊崇有加。这让我想到,一个村子仅有“美貌”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灵魂。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5)

李家湾是李姓村民聚居的屋场,走过一片青草坪,步入水泥村道,远远看见有一家村民在办丧事,不闻鼓乐鞭炮之声,不见硝烟弥漫,但用几个素白花圈簇拥灵堂,也足见悲戚。一种丧事“简办”“新办”的氛围让人在沉重中感到轻松。采风者们远远地向丧家行过注目礼,然后在一处水塘凉亭里小憩,听完村主任介绍村情村貌变化,艺术家们开始晒唱自己的音乐作品,这些都是讴歌家乡的原创作品,来的作者,或词作,或曲作,或词曲兼作,有的还是自己作品的原唱。一曲终了,一曲又起,有“老夫聊发少年狂”,有“少年不知愁滋味”,我这才感到艺术家是不能扎堆的,不然,他们真会又“疯”又“狂”呢。也许艺术家们“疯狂”染人,我居然一时来了灵感,信手写下歌词《华容乡村好风采》:

洞庭系碧裙,

长江扎玉带,

华容乡村好气派!

民居如别墅,

村道接世界,

鸟喧那个竹林

一村轻烟缭绕就像小蓬莱。

红了樱桃,

黄了枇杷,

美了银杏水杉一排排,

家家说富泰。

鼎山挂云霞,

禹峰飘雾霭,

华容乡村好风采!

田野连天际,

庄稼也澎湃,

风吹那个芥菜

万顷绿波荡漾就像小南海。

欢了泥鳅,

醉了龙虾,

喜了村歌社舞一台台,

人人乐开怀。

临走,音乐大咖们还不忘给村委主任进一言,有位老师指着凉亭边上的绿色塑料垃圾桶说,这种塑料的不适合,遇上未燃尽的烟头会着火烧坏,要换成那种不锈钢的。村主任忙说,有,有。顺着村主任的手指方向,果然还有一个赭色垃圾桶,不过,那不是不锈钢的,而是一个仿树根的立式陶制烟蒂大缸,朝天张口,立于亭旁。村主任送别大家,连声“打广告”,说禹山镇马上要在这里举办首届“泥鳅节”,希望大家再来吃华容团子、看蚌壳戏、下田捉泥鳅。看得出,这些文人方家虽然来不了,但一样很兴奋。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6)

惯于市井听旧雨,偶从新村读风华。我之所以说是新村,是因为这些村庄都在脱略蝶变、华丽转身。汽车在如画的村庄里穿行,采风的作家艺术家们一个个望着车窗外,争睹新村风华。这一路下来,我的脑海里不断汇聚叠加着许多新鲜的及物动词:家园清洁、路面清扫、垃圾清运、偏杂房清理、空心房整治、打造美丽屋场、创建五小庭院、风貌改造房屋、改水改厕、清洗沟渠、种植草皮……所有这些,都为着一个目标:天蓝、地绿、水清、村美、人和。现在,全国农村都在建设美丽乡村,把垃圾、污水、厕所的整治称为“三大革命”,而且,“垃圾革命”排在头前。农村垃圾处理,当是人居环境整治之重,而今纳入国家视野,这在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用说,这是建设美丽乡村之关键。想起在三封寺镇华一村口遇见那些保洁员,我仿佛听到一支号角劲吹: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7)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走出村庄,进入县城,我的心仿佛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里走出来,陶公《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句子在耳边回响。想当年陶令此记只不过是为其《桃花源诗》写下的小序,不想这区区三百余字竟而成为其文学绝响。据说人间真正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陶公虚构桃花源,也是借武陵渔人行踪,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来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陶公的理想可能只是一介隐士的理想,而他的这段文字,给我们呈现的却是一种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的倾情描摹。是古圣先贤的刻意追求,抑或后生晚辈的倾心向往?陶公远去近1600年了,然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追求一直仍是向善向美。美、洁、静,应为人居环境的主旋律。

吉安风华新村(偶从新村读风华)(8)

书记讲,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美是中国美的应有之义。我想,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生态宜居”,这也是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之一。可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我们要告别、扬弃许多东西,我们甚至要像“凤凰涅槃”一样去“浴火重生”。当然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生前说过:“如果世界看不见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应该看到中国人的顽强奋斗。”我想,同样,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家国壮举中,世界一定能看到中国人的顽强奋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