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鬼堡之谜(小山村地下别有洞天)
古村鬼堡之谜(小山村地下别有洞天)张隋亮地下惊现神秘地道古堡,一时间张壁村的这个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都亲自前往其中一探究竟,好让这个跟介休市张壁村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地下古堡重见天日。在张壁村的下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些暗道机关,张隋亮下到地洞后发现地下的暗道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甚至还存在着一些机关。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暗道是人工挖掘的,张隋亮在这漆黑的地道中一顿摸索,差点迷了路,几经辗转之下才找到了出来的路。知情者各执一词 地下堡重见天日
1994年6月的一天,介休市张壁村的村民张隋亮在修理自家房屋时,突然地面出现了塌陷,他赶忙闪开,一阵响动后地面上留下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黑洞。胆大的张隋亮打着火把慢慢下到了洞里,没想到这一下就发现了隐藏在张壁村下方的秘密。
“咱们村这地底下是个古代的墓葬群。”
“听说地底下有暗道,具体不知道是什么用处。”
张壁村的老人们时常会谈论一些类似的话题,但都是从别人嘴里听过来的,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这次张隋亮的意外发现,让一些老人们的话得到了证实。
在张壁村的下面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些暗道机关,张隋亮下到地洞后发现地下的暗道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甚至还存在着一些机关。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暗道是人工挖掘的,张隋亮在这漆黑的地道中一顿摸索,差点迷了路,几经辗转之下才找到了出来的路。
知情者各执一词 地下堡重见天日
地下惊现神秘地道古堡,一时间张壁村的这个发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都亲自前往其中一探究竟,好让这个跟介休市张壁村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地下古堡重见天日。
张隋亮
郑广根是介休市的一位著名学者,早年他曾在介休市的纺织厂当钳工,后来退休后便致力于研究介休市的历史文化,为介休市的文化旅游业的传播做了不少贡献。所以当郑广根得知张隋亮的发现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张壁村。
据他说,他小的时候就在张壁村住过,对这里的一切可以说是了解至深,也深爱着这片平凡的土地。所以郑广根也是第一时间前往洞中进行查看,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线索来佐证张壁村的来历。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村子附近耍,没事就跑来跑去藏东藏西的,有时候就在附近的小土坡上发现一些洞穴,但我们那时候胆子小也没敢进去查看。”
郑广根这样说道,他对张壁村的历史向来就有所研究,认为这种构造严谨丶地势险要的村落必然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这次地下暗道的发现更加验证了他心中的这种想法,他联想起小时候的一些发现,觉得其中肯定隐藏着什么大秘密。
郑广根
郑广根深入地堡后发现,这个地堡的面积可以说是出奇的大。不仅暗道四通八达,而且还分上中下三层,层层相扣,各暗道之间又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呼应。
暗道中每隔几米洞壁上便有一个凹槽,此外还有许多宽大的窑洞。据郑广根猜测,这个地堡很有可能是古代人为了躲避战争或应对战争的一种手段,窑洞内可以住人,洞壁的凹槽内可以挂上油灯,还可以放置一些铁器工具之类的东西。
尽管地下这些洞堡地道之类的设施已经大致呈现在了郑广根的眼前,但这个地下堡垒到底有多大谁也不知道,目前郑广根也只是对地下堡垒的轮廓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想要真正弄清楚这个地下堡垒的秘密还需要借助更大的力量。于是郑广根前往介休市求助专家,希望能从一些历史记载中发现其中的秘密。
侯清白
侯清白老先生是研究介休市历史的一名学者,对介休市的古代历史更是了如指掌。在他的帮助下,郑广根翻阅了不少记载古代介休地区的史书,但奇怪的是并未有多少关于张壁村这个地下堡垒的记载。
照常理说,这么庞大的一个地下工程不可能没有相关史料的记载,否则他如此大的规模如何解释得通呢?难不成这个庞大复杂的地下工程仅仅只是某个朝代的私人产物吗?一个个谜题笼罩在郑广根的心头,他迫不及待地想查清楚其中的渊源。
在介休市有关部门的介入下,相关专家对张壁村的地下堡垒展开了详细的勘察。随着勘察的进行,一些更为震撼的发现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他们发现这地下的暗道不光错综复杂,蜿蜒曲折,规模更是大得惊人。
据初步勘测推断,整个地下的暗道长达三千米,这还不包括尚未发掘的,因年代久远被堵塞的地道。
而最底层暗道的高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米之多,最深的地方距离地面已经有了三十多米,已经发现的三层暗道层层相连,上下相通,构造十分的精致巧妙。此外,专家们还在地道内发现了一口水井,最深处的窑洞内还发现了一些类似稻谷栗米的残渣。
溯源屡次陷入僵局 张壁村愈加扑朔迷离
如此规模的地下堡垒究竟是何人修建的?它的目的又是用来做什么?针对已发现的地下堡垒的规模,相关专家提出了一种猜测。这个地下工事的目的就是用作战争或者说是为了躲避战争。
专家们也是给出了具体的论断,首先最上层的地堡是用来圈养牲畜的,所以构造的就比较低矮一些;中间的一层窑洞用来住人,窑洞之间都有暗道相通,洞壁的凹槽内可以挂上油灯以及挂上武器。
最底下一层作为粮仓来储存粮食,这么大的空间,而且最底层还挖有水井,即便被困在地下,也可以靠着粮食和水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疙瘩庙
此后专家们更是在最底层的边缘发现了类似于排水管道的设施,这更加坚定地证实了专家们的想法,哪怕是遇到雨水的侵袭,人们躲在中层的窑洞内也能安然无恙。
这种看法一出也引得了郑广根的认可,他早就意识到这个地下工事的建造可能就是战争催生之下的产物。为什么这种说法让大家都很信服呢?我们还要从张壁村的规模构造开始说起。
说起这张壁村,位于介休市的东南部,四周布满了大大小小、高低不一的黄土梁,而这个村子更是直接建在了一个陡峭的黄土台上,说是建在“悬崖边上的村落”也不为过。
张壁村的四周更是沟壑纵横,仅有村子的后部靠着大山,从远处看去,地势十分的险要,这个村子的建造如果不是有着某种特殊的目的,那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因为没有正常人会在一个那么危险的地方建造自己的住宅。
看完外部的张壁村,我们再走进村子内部去瞧一瞧究竟。整个张壁村被包裹在一个环形的城墙之中,城墙长达一千三百多米,村南村北还各建造了一座堡门,供来往的人们出行。
南门北门间有一条三百多米长的宽大街道,沿街道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民居和商铺,各个房屋之间也是被胡同巷道所连接,看起来倒是和地下的暗道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有些城墙处更是有着另外的城墙堡楼加以衔接,形成了一种“城中有城”的格局。
供奉的尉迟恭雕像
别看这张壁村规模不大,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村子里有许多祭祀用的祠堂,但你要是问起这些祠堂的来历,张壁村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只知道这些祠堂的历史比较悠久,祖祖辈辈祭祀下来就成了传统。
而在村子的最高处还建有两座庙宇,其中供奉着两尊人像,一位据称是可汗王,而另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尉迟恭。
这两尊人像身份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张壁村的悠久历史,也许早在唐朝时期这个村子就已经存在了。专家们据此推断,在唐朝时期这里很有可能发生过战争,而庙里的人像正是为了纪念勇猛的尉迟恭所立。
介休市记载唐朝历史的相关古籍上也证实了这一猜想,那庙中的可汗王人像很有可能就是唐朝时期的突厥王刘武周,而刘武周就曾在古时的介州(今介休市)地区吃过唐军的败仗。
所以专家们猜测张壁村的地上以及地下的古堡就是刘武周为了躲避唐军的追杀所建,张壁村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位置的确具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
突厥王刘武周
但针对专家的这一说法,介休市研究古史志的侯老先生提出了反对意见,据他的研究,虽然历史上刘武周与唐军的的确确在介休市境内进行过战争,但却不是在现在的张壁村的位置,而是介休市的其他地区。
这一说法让张壁村古堡的来历又陷入了不确定之中,按照白老先生的说法,这些庙宇人像很有可能是后人们所建立的,并不能说明张壁村的古堡在唐朝时就已经存在。
就在大家都开始新的猜测的时候,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从地下传了出来,原来就在地下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发掘时,竟意外发现了一座古代墓室。
这座墓室十分巧妙地隐藏在了洞壁上,如果不是知情人的话根本无法发现这个墓室,这让专家们都很兴奋。
通过对墓室历史的推查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其存在的年代,也就是说张壁村的历史最起码就能得到一个定论。
整个墓室的构造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许多墓室,墓室整体呈圆形,顶部还用土砖堆砌成的穹顶,墓室的四壁刻有独特的彩绘,看起来像是我们今天蒙古族人居住的蒙古包一样。
再看彩绘上的人物图案,显然也不是中原汉人的装扮,反倒是充满了异域的风情,这让专家们不禁猜测起这座墓室主人的来历。
一种说法是这个墓主人是宋金时期的金人贵族,还有一种说法是金人的将领,总体看来墓主人生活的年代基本上断定就是宋金时期了。
随后出土的一些墓葬品和砖雕也是十分的精美,让专家们不禁感叹起当年工匠们的艺术水平。在众多出土的砖雕中,有一块尤其的突出,上面题着“汾州灵石县张壁村”。
据专家们的说法墓室里的这块砖一般被叫做“埋地券”,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意味着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年这块土地的主人,而这块砖的发现也让张壁村的历史最晚确定在了宋金时期。至于再往上推溯则就无法定论了。
虽说这张壁村的历史上限被拔高到了宋金时期,但这村子的来历却仍然是个迷,墓室中也没有多余的线索可供考证,这让专家们的调查一度陷入了僵局之中。
但郑广根并没有放弃对张壁村古堡的寻根溯源,他开始对地上的村落进行更加细致的考察,希望从中能发现一些确切的线索。
古堡来历尚成疑 史书古籍终得证
这天郑广根正在村里闲逛,突然发现一座年代十分久远的古宅,但透过古朴肃穆的大门还是可以看出宅子主人当年的地位十分的显赫。
据村里的老人们说,这栋老宅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富商所建,当时那个富商可谓是名震一方的人物,财力物力在当地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根据这个说法,郑广根突然脑袋里涌入了一种想法——张壁村的古堡会不会就是曾经的富商修建的呢?这个想法可以说是有着充分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山西历史上可是出了不少有名的富商,明清时期更是把山西的富商称作“晋商”。那么这看似村庄,实则堡垒的张壁村会不会就是当时的晋商所建呢?
在历史上,由于国家时常动荡不安,因此有一些地区往往盗贼横行,人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富商为了保护自己家族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往往会选择修建这种地堡形状的建筑,用来抵御一些流寇马匪的侵扰,甚至有些人还会豢养一些家丁来充当士兵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种说法听起来十分的有道理,但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历史上富商建土墙土堡的有,建高院深宅的也有,但像张壁村这么大规模的城堡还从未有过,更别说还有那地下的骇人规模了。张壁村这古堡的修建怎么看都像是作为一个军用工事,而非居住所用。
城墙内的地形错综复杂,“城内城”的设计更是安全性十足,整体的设计让张壁村的这个古堡呈现出一种易守难攻的态势。哪怕是城门被敌人攻破,也可以迅速转移到地下的暗堡继续与敌人周旋。
在地下的暗堡内,专家们也是陆续发现了一些军事设施,包括通讯用的管道以及瞭望孔等,此外地道中也是设置着许多深坑陷阱,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个防御属性十分强劲的地堡。
随着地堡的作用被一一查证,张壁村也坐实了曾经作为一个军事建筑的事实,但还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着专家们,那就是张壁村的建造时间,究竟是何朝何人修筑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专家们看法不一。
据《介休县志》记载,当年唐高祖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刘武周,刘武周在张壁村附近的雀鼠谷战败后逃到了张壁村的位置修建了这座军事堡垒,而张壁村庙中祭祀的可汗不是刘武周,而是他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
但后来根据查证,刘武周历史上只在张壁村附近的地区待了几十天,根本不具备修建如此规模工事的条件。
而根据《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一些学者提出的另外一种说法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北魏时期孝静帝为了防御外敌在介休县城以南。
也就是今天张壁村在古堡的位置设立了一个据点,并派兵在此驻守,而这地上的古堡以及地下的暗堡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士兵所修建。
此后历经各朝各代的修缮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而古堡的最早规模距今也大约已有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此张壁村的来历便大白于天下。
这座融合了不同朝代特色的古堡也吸引着许多学者的目光,如今更是成为了介休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而关于张壁村名字的来历还有个浪漫的说法,据传张壁村的南北堡门对应着天上的张宿和壁宿,因此得名张壁村。
历史上张壁村所在的地区遭受过多次地质灾害的侵袭,那么它为何能够安然无恙的屹立千年而不倒呢?根据有关地质专家的勘探与研究,发现这座地堡在修建之初便利用了洪水侵蚀留下的岩石层地貌,用这条土层中的砂砾层作为地道的顶部,自然是十分的坚固。
而地堡里的黄土也是黏性十分的强,且易于成型,再加上一些草木的根系深扎于土中,这才让纯手工挖出来的地堡有了极其罕见的硬度,虽历经洪水地震但始终屹立不倒。
张壁村的发现不仅是当地历史的重大发现,也为中国整个古代历史的完整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我们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为这段曾经璀璨的历史的逝去感到遗憾。
但如今的张壁村依然矗立在那里,矗立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坡上,这也许就是对古人工艺最大的肯定。任你暴雨山洪,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