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容易被忽略(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为什么总容易被忽略(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2)舒张期心脏不再泵血液进入动脉腔,这时没有流入,只有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血液量下降,压力下降。如果外周动脉阻力下降,或舒张期时间较长,就会使舒张压较低。(1)收缩期血液从心脏快速流入动脉腔,流入速度快于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内总血液增多,压力上升,形成收缩压。如果从心脏输出的血液不足或因为血管腔较大而相对不足,就会使收缩压变得较低,尤其是体位改变到直立位时,因为重力原因上半身的血管腔会充盈不足。血压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由4个因素决定:心脏的心输出量(决定血液流入动脉腔的速度)、血管腔的容量(大动脉的弹性决定动脉腔容积的可变化性)、远端小动脉的阻力(决定血液离开动脉腔的速度)、身体总血液量。大家想像: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边波
高血压是全球第一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据估测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7亿,防控形势严峻。大家经常听到关于高血压的各种知识,但时不时也有人问我低血压怎么办?
严重的低血压可以出现晕厥,也可以因心脑血管低灌注而出现心梗或脑梗塞。相对高血压,关于低血压的知识大家更加陌生,今天和大家说一说。
再谈血压的形成
血压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由4个因素决定:心脏的心输出量(决定血液流入动脉腔的速度)、血管腔的容量(大动脉的弹性决定动脉腔容积的可变化性)、远端小动脉的阻力(决定血液离开动脉腔的速度)、身体总血液量。
大家想像:
(1)收缩期血液从心脏快速流入动脉腔,流入速度快于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内总血液增多,压力上升,形成收缩压。如果从心脏输出的血液不足或因为血管腔较大而相对不足,就会使收缩压变得较低,尤其是体位改变到直立位时,因为重力原因上半身的血管腔会充盈不足。
(2)舒张期心脏不再泵血液进入动脉腔,这时没有流入,只有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血液量下降,压力下降。如果外周动脉阻力下降,或舒张期时间较长,就会使舒张压较低。
可以看出,容量、阻力和心输出量三大因素都很重要,都可能是低血压的原因。
体位与血压
在正常人体,由卧位或坐位转变为立位时,因重力原因,血液会从上半身流向下半身,导致上半身的血管腔充盈不足而压力下降。但聪明的机体很快通过压力感受器传递到脑部中枢,再经由交感神经发出命令,使血管收缩,将下半身的血液重新挤回上半身,从而保证上半身尤其头部的血压基本维持稳定。
但如果这样的感受和指挥系统出现问题,就不能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及时收缩血管,从而会导致头部的血压下降而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或在使用影响神经系统药物的患者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卧位或坐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下降20/10mmHg为体位性低血压,是最常见的低血压表现形式。其它还有持续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血管迷走性低血压等。
常见导致低血压的疾病和状态
1、遗传性生理性低血压。
2、神经系统损害:高龄、脑卒中、脑萎缩、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导致血管压力反射不灵敏。
3、重度消瘦、营养不良、久病卧床,导致血管压力反射失灵。
4、酒精、麻药、某些抗神经、精神、心理药物、降压药尤其是特拉唑嗪等、过敏、迷走反射等扩血管因素。
5、贫血、利尿剂、透析、严重腹泻、过度低钠清淡饮食等导致容量不足。
不同低血压的处理方法
1、生理性低血压
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年女性因为遗传的原因,血压维持在90/60mmHg左右,但没有任何症状,不影响任何工作、学习和生活。这就属于正常状况,不需要任何处理。
2、症状性低血压
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昏沉、黑矇、走路不稳、甚至晕厥,尤其是在直立位易出现。
(1)准确评价血压。测量卧立位血压,先测量卧位血压、再测量直立后1、3、5分钟血压。评价低血压与症状的相关性。
(2)分析低血压的原因,见前文,看是否存在可改变的原因。
(3)健康教育。教育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哪些因素容易出现低血压、哪些形为可以避免或减轻低血压、如何在出现低血压时做好自我保护。
(4)生活方式改变。缓慢改变体位、多饮水尤其是淡盐水补足容量、穿弹力祙等。出现低血压症状时要及时采取卧位,并多饮水。尤其要避免盲目含服硝酸甘油,这样更会加剧低血压。
(5)纠正低血容量。如纠正贫血,及时补足因腹泻、利尿、透析而导致的液体不足。可采取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
(6)纠正血管过度扩张。如纠正过度使用的降压药,尤其是α受体阻滞剂。纠正过敏、感染、中毒、酒精中毒等。
(7)适当运动。消瘦、体弱、久病卧床的人,应适当锻炼和增加营养,恢复血管反应性。
(8)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等皮质激素,保钠贮水,提高血容量和血管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也可应用米多君等α受体兴奋剂收缩血管。
(9)折中原则。在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时,采取折中原则很重要。避免过高的卧位血压,也要避免过低的直立性血压。此时补足血容量尤为重要,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尝试适当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