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与此相联系,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体系与制度,一方面作为技术基础和经济部门,一方面作为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和民主社会的基础,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而转型中的巨大困惑和危机也越来越多地激发人们的思考。一系列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做出清理与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理论资源的批判传播研究在长期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中,一直坚持不懈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传播学的发展,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促进传播制度朝向更平等、公正的方向转型,并为传播学理论的多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汇聚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的各种力量、视角与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危机与问题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回应,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新批判理论的发展探索新路。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转折点,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所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等方面的危机不断加深。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全世界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都面临挑战。作为对资本主义的

对普通大众而言,传播学可能是个陌生的领域。但实际上,传播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常说的“心理战”就属于传播学范畴。二战期间,美国开始进行心理战项目,通俗说来,即:按既定计划进行宣传,主要目的在于影响对手的军队和人民,影响中立国和盟国民众的观点、情绪和辨识能力,以促使国家的目标和任务顺利地完成。此后,美国就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和深化这种心理战手段。

美国新闻署和“美国之音”的心理战项目基本上都是公开的,中央情报局的心理战项目大都是秘密的,而美国军方开展的项目则介于两者之间。1950年代最有名气和最有影响力的传播研究项目中,不少都是在美国军事机构的支持下进行的,只不过后者很少公开承认。

里维尔项目(Project Revere)是其中一个生动鲜活的例子。“简单来说,该项目的科学家通过美国空军的飞机,向(华盛顿州、爱达荷、蒙大拿、犹他州和阿拉巴马州)几个选定城镇空投了上百万包含国防宣传或商业广告的传单。然后他们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对当地居民接触到的样本信息的扩散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洛厄里和德福勒后来指出,空军为此项研究投入了大约30多万美元(按20世纪50年代的价值计算),这是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传播研究最大的一笔投资。(自《胁迫之术》)”

如此可见,我们的生活其实在你不经意间,早已和传播学卷在一起了。在《胁迫之术:心理战和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一书中,这些都有更为详细和深入的描述。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1)

《胁迫之术》一书出自丛书“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该丛书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之下,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批判传播学”书系总序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转折点,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所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等方面的危机不断加深。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全世界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都面临挑战。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想象与信念,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消亡,而是在这些新的问题与危机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生机。马克思的“幽灵”在世界各地正以不同的方式复活。

与此相联系,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体系与制度,一方面作为技术基础和经济部门,一方面作为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和民主社会的基础,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而转型中的巨大困惑和危机也越来越多地激发人们的思考。一系列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做出清理与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理论资源的批判传播研究在长期复杂的历史与现实中,一直坚持不懈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传播学的发展,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促进传播制度朝向更平等、公正的方向转型,并为传播学理论的多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汇聚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的各种力量、视角与方法,对当代社会的危机与问题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回应,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新批判理论的发展探索新路。

由于中国问题和传播问题是讨论全球化危机与出路的两个重要领域,中国传播学界具有担当起自己历史责任的义务和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在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新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全球视野中整理、理解与反思这一理论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这一历史传统的更新与发展,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个全球视野不仅面对西方,同时更向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开放,并希冀在不同的比较维度与视野中,重新确立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2)


图来源于网络

近一个世纪前,在1929-1930年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后的欧洲,在法西斯主义屠杀共产党人、扼杀左派思想的腥风血雨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用大写的“批判”一词代指“马克思主义,”在他们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此后,“批判”一词,因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的内核,几乎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一切以追求人类解放和挑战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为价值诉求的学术取向的代名词。今天,我们不愿也无需遮掩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我们把此书系定名为“批判传播学”,除了出于文字的简洁性考虑之外,更是为了突出我们的批判立场,强调我们弘扬以挑战不平等社会关系为价值诉求的传播学术的主旨。当然,批判的前提与归宿是建设,批判学术本身即是人类自我解放的建设性理论实践。在此,我们对传播的定义非常广泛,包括任何涉及符号使用的人类意义分享实践以及这些实践所依托的传播技术和知识基础。

本书系以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道路,重新检讨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前提的观念、范畴与知识谱系,反思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在历史和当代语境下中国化的成就与问题,探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传播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挑战,分析当下的经济危机与全球媒体、信息与文化产业的状况和相关法规、政策,以及全球、区域与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传播与社会变迁。我们尤其关注当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播定位和文化自觉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信息社会现状,社会正义与批判的生态学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信息产业与阶级、种族、民族、性别以及城乡分野的互构关系,阶级意识、文化领导权的国际和国内维度,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阶级性的动态历史关系、文化传播权利与全球正义等议题。我们还将挑战横亘于“理论”与“实践”、“观念”与“现实”、以及“批判传播”与“应用传播”间的简单二元对立,不但从批判的角度检视与质询那些维系与强化不平等社会关系的传播观念与实践,而且致力于促进与发展那些挑战和变革现有不平等社会传播关系的传播政策、观念与实践,并进而开拓批判视野下的组织传播、环境传播、健康传播等应用传播领域的研究。最后,我们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方法论发展与经验研究的批判性运用,探讨文化研究如何在当下传播情境中更新其批判活力,关注媒介教育、文化赋权和社区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大众传媒与网络时代的大学、学术与跨国知识流通如何强化或挑战统治性知识权力关系等问题。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3)


图来源于网络

本书系包括“批判传播学译丛”“批判传播学文论”“批判传播实践”三个系列。“译丛”系列译介国外批判传播研究经典文献和最新成果;“文论”系列以专著、讲义、论文集、工作坊报告等形式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批判传播学研究的前沿;“实践”系列侧重传播实践的译作和中国经验,包括有关中外传播实践和劳动过程的实证研究、卓有成就的中外传播实践者有关自己的传播劳动和传播对象的反思性与传记性著作、以及富有批判性的优秀新闻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ECNU-Cornell Center for ComparativeHumanities)和2013年7月成立于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是这套书系依托的两家专业机构,并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支持。宗旨是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和跨文化全球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推动传播学术的创新和批判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尤其是新一代批判传播学人的成长。

在西方,面对信息资本主义的持续危机,“马克思回来了”已然成了当下批判传播学界的新发现、新课题和新动力。在中国,在这片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就被一代思想家和革命家所反复思考、探索与实践的古老土地上,我们愿以这套书系为平台,为发展既有世界视野又有中国学术主体性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传播学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需要对过去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与实践做出深刻反思,需要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与实践前沿建立有机的联系,需要在克服媒介中心主义的努力中与国内外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产生良性互动,更需要与各种不同的传播研究学派、观点进行真诚对话,彼此砥砺,以共同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推动以平等与民主的中国社会发展,促进以和平与公正为诉求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建立。

是所望焉。


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4)

《胁迫之术——心理战与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1945-1960)》

(美)辛普森 著

王维佳 刘扬 李杰琼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公开文献与美国解密档案,从知识考古的角度,梳理了1945年至1960年间美国大众传播学在“冷战”背景下兴起的过程。“二战”后,为了满足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部门、军方、情报机构和重要的基金会组织通过各种渠道推动传播学者们从事说服技巧、民意测量、刑讯审问、政治与军事动员、意识形态宣传等课题的研究。这些以宣传和胁迫为目的的研究项目不但在传播学“奠基人”的选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帮助确立了学科的核心问题与主导范式。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5)

《马克思归来》

(瑞典)克里斯坦·福克斯(加)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 编

传播驿站工作坊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归来》文集为Triple-C(Communication Capitalism Critique)——3C(传播、资本主义与批判)学刊于2012年出版的特刊,聚焦在资本主义危机的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回归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批判学者通过重读马克思来重新武器武装自己,以在批判学术道路上再出发的努力。

《马克思归来》提醒我们:马克思从未离开我们,是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他。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遗产应该始终成为我们手中的“思想武器”之一,而不是一种装饰或修辞。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6)

《别对我撒谎——23篇震撼世界的调查性新闻报道》

约翰·皮尔格 选编

牟磊 许庆豫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别对我撒谎》收录了历来调查性新闻报导的扛鼎之作,涵盖过去五十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与抗争,选录篇章依写作年代编排,类型包括新闻报导与专论、电视节目底稿与专书节录,每一篇作品都深入官方缄默之墙的后方,披露令人坐立难安的重大真相。

从玛莎·盖尔霍恩笔下的纳粹死亡集中营达豪,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的血腥杀戮,一路走来,读者将深入理解不公不义如何蹂躏越南、柬埔寨、东帝汶与巴勒斯坦等地的人民。皮尔格为每一篇报导做了详尽的导读,针对作者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同时皮尔格也为全书写了一篇绪论,他大声疾呼:本书全力表彰的调查报导,正面临诸般恶势力从新闻界发动的颠覆威胁,这些恶势力正是调查报导要口诛笔伐的敌人。

《别对我撒谎》收录了历来调查性新闻报导的扛鼎之作,涵盖过去五十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与抗争,选录篇章依写作年代编排,类型包括新闻报导与专论、电视节目底稿与专书节录,每一篇作品都深入官方缄默之墙的后方,披露令人坐立难安的重大真相。

从玛莎·盖尔霍恩笔下的纳粹死亡集中营达豪,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的血腥杀戮,一路走来,读者将深入理解不公不义如何蹂躏越南、柬埔寨、东帝汶与巴勒斯坦等地的人民。皮尔格为每一篇报导做了详尽的导读,针对作者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同时皮尔格也为全书写了一篇绪论,他大声疾呼:本书全力表彰的调查报导,正面临诸般恶势力从新闻界发动的颠覆威胁,这些恶势力正是调查报导要口诛笔伐的敌人。

《别对我撒谎》收录了历来调查性新闻报导的扛鼎之作,涵盖过去五十年来意义重大的事件、丑闻与抗争,选录篇章依写作年代编排,类型包括新闻报导与专论、电视节目底稿与专书节录,每一篇作品都深入官方缄默之墙的后方,披露令人坐立难安的重大真相。

从玛莎·盖尔霍恩笔下的纳粹死亡集中营达豪,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的血腥杀戮,一路走来,读者将深入理解不公不义如何蹂躏越南、柬埔寨、东帝汶与巴勒斯坦等地的人民。皮尔格为每一篇报导做了详尽的导读,针对作者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同时皮尔格也为全书写了一篇绪论,他大声疾呼:本书全力表彰的调查报导,正面临诸般恶势力从新闻界发动的颠覆威胁,这些恶势力正是调查报导要口诛笔伐的敌人。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7)

《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宣言——赫伯特·席勒思想评传》

迈克斯·韦尔 著

张志华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赫伯特·席勒是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先驱,以其思想的开创性、深刻程度与影响力而独树一帜。从20世纪60年代起,席勒就打破了美国传播学界对美国帝国主义和美国“冷战”时期信息政策的沉默,挑战了私营企业对作为公共产品的信息供给的商业化图谋,揭示了有助形成市场导向的信息经济的美国政府政策,并揭下了信息时代曼妙幻境的神秘面纱。席勒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深刻洞见,成了全球各地抵抗美利坚帝国和跨国媒体企业权力的重要思想资源。

在其成果丰硕的学术生涯中,席勒持续对两个主要趋势敲响警钟:在国内,私营企业对美国公共空间与公共机构的接管;在国外,美国企业对当地文化生活的支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迈克斯韦尔教授的《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批判宣言:赫伯特·席勒思想评传》将席勒的重要文献与其生平相结合,细致梳理了席勒思想发展的脉络,呈现了席勒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历史的有机联系,并阐明了在当下的世界体系中席勒的思想何以依旧发出铿锵回响。本书可作为新闻媒体从业者、新闻传播学人和学生以及关注社会思潮的读者的必读书目。


批判传播学·文论系列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8)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

吕新雨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术、传媒与公共性》是吕新雨教授十数年新闻传播研究历程中的重要论文汇编,各篇文章就学术和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层层推进,从社会科学基本方法论到学术伦理的梳理,从新闻事件到具体的纪录片文本分析,全书不但彰显了作者颇具理论魅力的学术造诣,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各篇章既交相辉映,也自成体系。

传播学最好的教材(这几套书可以让我们看清全球视野下的传播学现状)(9)

《传媒公共性与市场》

冯建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态,其公共性与市场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引起广泛争议,作为大众传媒形态,它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而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又兼具逐利的本质。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通论,主要讨论传媒的公共性与市场的复杂关系。下篇为个案,作者借鉴了大量西方传播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欧美、韩国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媒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深度解剖,这部分对中国传媒界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文献丰富、观点独到、视野开阔,作者冯建三教授为未来中国公共媒体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