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多是为了满足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而基于减排项目的碳交易可能是用 于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也可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发展需要。 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2)减排碳资产:也称为碳减排信用额或信用碳资产,是指通过企业自身主动地进行温室 气体减排行动,得到政府认可的碳资产,或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信用额交易获得的碳资产。 一般情况下,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减排碳资产,用以抵消其二氧化碳超额排放量。碳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一定的二氧化碳配 额,发放给有排污需求企业,配额富余企业可将富余配额出售给配额不足企业,形成一定减 排收益。在碳市场中交易产生的资产即为碳资产。具体指在强制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 放权的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娄永刚、黄礼恒)

1 新能源革命,新材料进阶

新能源革命:全球碳资产扩张,新能源金属迎来需求超级周期

(1)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2021 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再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意味着到 2030 年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 慢减下去;到 2060 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 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实 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碳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一定的二氧化碳配 额,发放给有排污需求企业,配额富余企业可将富余配额出售给配额不足企业,形成一定减 排收益。

在碳市场中交易产生的资产即为碳资产。具体指在强制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 放权的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配额、减排信用额 及相关活动。 在碳交易制度下,碳资产又可细分为配额碳资产和减排碳资产。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1)

(1)配额碳资产:指通过政府机构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碳资产。在结合环境目标 的前提下,政府会预先设定一个期间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上限,即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 的基础上,将总量任务分配给各个企业,形成“碳排放配额”,所为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允许 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2)减排碳资产:也称为碳减排信用额或信用碳资产,是指通过企业自身主动地进行温室 气体减排行动,得到政府认可的碳资产,或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信用额交易获得的碳资产。 一般情况下,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减排碳资产,用以抵消其二氧化碳超额排放量。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多是为了满足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而基于减排项目的碳交易可能是用 于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也可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发展需要。 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在强制性减排机制下,由政府分配碳排放量配额,获取碳资产;

(2)企业内部通过节能技改活动,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使得企业可在市场流转交易的排 放量配额增加,从而获得碳资产;

(3)企业投资开发的零排放项目或者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信用额,且该项目成功申请了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或者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通过核证、备案后获取 减排量(碳资产)。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2)

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主要类型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 或供热、甲烷回收发电或供热、及林业碳汇项目等。

碳交易市场可以鼓励低减排成本的企业多减排,缓解高减排成本企业的短期减排压力,降低 全社会减排成本,确保减排效果,并且可以为低碳投资提供资金。因此,为实现双碳目标势 必会快速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发展。

(2) 碳交易市场发展有望促进企业碳资产扩张

碳资产将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战略等各项活动,因此企业开 展以碳资产生成、利润或社会声誉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碳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碳 资产管理包括正资产管理和负资产管理,也就是说,碳资产管好了是利润,管不好就是负债。

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可以(1)实现企业内部碳中和,满足下游客户要求;(2)实现碳资 产保值增值;(3)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便利,避免受发达国家“碳关税”的限制;(4) 节省能源和融资成本,增加竞争力;(5)提高企业形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企业可以在履约前针对拥有的碳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期货交易等,实 现碳资产增值。当企业经过一系列节能努力后,如果继续往下减排的成本很高,甚至高于市 场碳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其它领域开发可再生能源或林业碳汇等减排项目进行抵消,完 成履约任务。如果经过节能减排后,企业碳排放量小于碳配额,则可产生碳余额,即碳净资 产,可以拿到碳市场去交易,卖给配额不足的企业。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3)

因此,碳资产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及利润,碳资产价格涨跌均会传递到企业净利 润。中国碳交易试点自 2013 年启动以来,七个试点(北京、深圳、上海、广东、湖北、天 津、重庆)的碳市场价格在 10 元/吨到 80 元/吨之间波动,平均大概在 30 元/吨左右。全国 碳交易市场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开市,至 9 月份平均碳价最高超过 45 元/吨,而欧洲 12 月 份碳价则超 80 欧元/吨,美国拜登上台之后将 2021 年碳排放社会成本定在 51 美元/吨,均 超过 300 元人民币/吨。

另外,据 ICAP 统计,2020 年全球 21 个在运行的碳市场配额总量约 47.82 亿吨,其中欧盟 碳市场配额量全球最大,达到 18.16 亿吨,占比 38%。中国从 2005 年开始参与国际碳交易 市场,2013 年之后开始碳交易试点,截止 2020 年底碳交易市场成交量约为 4.5 亿吨,成交 金额约为 105 亿元,在规模与流动性上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

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和碳约束的加强,尤其是伴随免费碳配额比例的下调,碳价 上涨将是必然,碳也将从不良资产向稀缺资产转身,碳资产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同时在成 本和利润地驱动下,企业碳资产将不断扩张。同样,全球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均 会推动企业碳资产持续扩张。

(3) 企业碳资产扩张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对于大部分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因此实现碳中和或碳资产扩张的路径主要是能 源减排。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来减少碳排放量,如果通过 碳减排努力后仍存在碳排放,则可以通过购买碳额度的形式,抵消自身无法避免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实现企业碳中和。可以购买的碳额度项目包括:风光水电等再生能源项目,森林碳汇,碳捕集和封存项目(CCUS)。或者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一方面可以满足 自身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申请减排碳资产额度,通过碳市场售卖。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4)

除了能源减排外,企业还可以在运输方面进行有效减排。通过将燃油车更换为电动车或者能 耗更低的轻量化运输车型,可以减少碳排放。 能源使用过程中减排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电力中除电冶炼外有 80%-90%的部分 为电机所消耗,使用高性能电机、高性能磁材能够显著提升电能效率、降低电力消耗;未来 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渗透率提升将减少使用过程碳排放 10-15%。

企业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使用比例、提高新 能源汽车渗透率等方式实现碳资产扩张的过程,将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和投资机会。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将会进一步限制钢铁和火电铝的产能,重塑行业供需格局,同时推动 再生铝行业快速发展。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一方面会加速“光伏(风电) 储能”的发展, 另一方面会重构电力系统,扩大电力系统的投资,从而带动新能源金属及新材料(锂、镍、 铜、稀土磁材、白银、晶硅等)的需求增长。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样会带动锂、钴、镍、 铜、磁材等新能源金属及铝镁等轻金属的需求增长。

新材料进阶:中国产业升级,金属新材料步入发展快车道

“十四五”(2021-2025 年)是中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 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十四五”规 划表示中国要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技术工艺达 国际先进水平,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显著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中国逐步向 新材料强国迈进。

过去 10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由 2010 年的 6500 亿 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 23%。工信部预计在“十四五”期末新材料 产业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规划时期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13.5%。

当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各国产业发展各有所长。第一梯队是美国、 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 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新材料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第三 梯队是巴西、印度等国家。从全球看,新材料产业垄断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日趋显现。 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技术研发、资金、人才等优势,以技术、专利等作为壁垒,已在大多数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材料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受制于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 差等问题,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部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增强制 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 项规划》、《“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新材料 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方案》、《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 计划(2018-2020 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 年版)》等。在国家 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推动下,近几年新材料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在众多细分领域逐步进行国产替代,标志着中国新材料产业正在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 发展进阶。

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 等。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均属于金属新材料范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主要有稀土功能材料(磁材等)、稀有金属材料(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钼电极、钨窄带、 硬质合金、银铟镉控制棒、贵金属催化材料等)、半导体材料(晶硅、氮化镓、碳化硅、磷 化铟、锗及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等)、其他功能合金(铟锡氧化物(ITO)靶材、软磁 材料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有高品质特殊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和新型轻合金 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

国内金属新材料已进入供需同步发力的加速发展阶段,铜、铝、镁、钛等高端合金,金属粉 体,高温合金,软磁等在众多细分领域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建议重视金属新材料各领域的 “专精特新”龙头企业。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