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幼承庭训,青少年时代随着在河南、陕西、山西各地为官的父亲生活。六岁开始读书识字,生性颖悟,记忆力强,对于理解历史有天赋。青少年时代,发愤读书,圆木警枕,《宋史》本传说他,“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年甫二十,考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根据苏轼的《司马温公行状》等资料的记载,司马光祖父炫,进士及第,仕宋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县事(今陕西省富平县)。父亲司马池(980-1041年),官吏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他们这一支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在《资治通鉴》里,编撰者的这位开宗之祖,始终以曹魏忠臣的面目出现。北魏时,先祖司马阳在山西做官,死后葬于当地,司马家族的一支从此就在这里繁衍。隋唐以后家道中落,在祖父司马炫之前,数代皆为布衣,此后至于司马光,父祖皆为进士出身,他属于仕宦出身的第三代。父亲司马池幼年丧父,矢志于读书入仕。真宗

司马光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他编写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正文300多万字,加上考异与胡注,约600万字,共294卷,记载了战国到北宋建国前的历史,内容包括政治、军事以及经济、文化等。《资治通鉴》的唐五代部分,编撰在两《唐书》和新旧《五代史》之后,作者在正史之外,引用的各种史料多达二百多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在资料取舍上,都有专业眼光下的甄别和严格的考订。同时,《资治通鉴》又是一部政治教科书,受到历代政治家的重视。《资治通鉴》还影响了史学体例的创新和发展,包括李焘、朱熹、袁枢、胡三省、王夫之、毕沅、陈垣在内的古今学问家、思想家都有围绕着《通鉴》而创作的著述出版。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1)

一、司马光家世与生平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019年11月17日)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祖籍是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小晁村)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关于司马光的家世和生平,苏轼(1037-1101年)撰写的《司马温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是第一手资料。南宋史学家王偁(历高孝光宁四朝、约略与朱熹同时)《司马光传》,《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司马光传》,则代表了南宋及元朝史家对司马光的记述。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2)

根据苏轼的《司马温公行状》等资料的记载,司马光祖父炫,进士及第,仕宋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县事(今陕西省富平县)。父亲司马池(980-1041年),官吏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他们这一支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在《资治通鉴》里,编撰者的这位开宗之祖,始终以曹魏忠臣的面目出现。北魏时,先祖司马阳在山西做官,死后葬于当地,司马家族的一支从此就在这里繁衍。隋唐以后家道中落,在祖父司马炫之前,数代皆为布衣,此后至于司马光,父祖皆为进士出身,他属于仕宦出身的第三代。

父亲司马池幼年丧父,矢志于读书入仕。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司马池进士及第,做过几任地方官吏。天禧三年(1019年)三月出任光山知县,当年十月,次子出生,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司马光。

司马光幼承庭训,青少年时代随着在河南、陕西、山西各地为官的父亲生活。六岁开始读书识字,生性颖悟,记忆力强,对于理解历史有天赋。青少年时代,发愤读书,圆木警枕,《宋史》本传说他,“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年甫二十,考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3)

他最初任华州判官,为了与在杭州做官的父亲比较接近,获准调任苏州判官。但是,由于1039年母亲去世,接着1041年父亲去世,司马光丁忧去职,并未能去苏州莅任。至1044年丁忧期满,司马光再度出仕,签书武成军(治所在今山东)节度使判官、次年知丰城县事。

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司马光被征召到朝廷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寻改大理丞。从此直到1054年离开开封,他在首都任职前后有八年。这期间,父亲的故友庞籍(988-1063年)出任枢密副使。庞籍在与司马池交往的时候就很欣赏司马光的才华,因而推荐他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殿中丞,史馆检讨,修日历,加集贤校理等职。司马光历任的这些馆职选拔很严,是北宋士人仕途生涯中令人羡慕的清要之选。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4)

司马光仕途的第二个阶段,也与庞籍有关。1054年,庞籍出知郓州,再迁并州,皆辟司马光通判州事。在并州通判任上,他提出对咄咄逼人的西夏采取强硬措施,经济上断绝互市,军事上修筑城堡。可是,有边将肇起事端,轻率出兵进击,被西夏打败。司马光主动将责任揽归自己,最后庞籍作为边帅承担了首责。这次强硬的边防政策失利,也许对司马光后来在对外关系上偏向保守的态度,有一定影响。

司马光再次到中央任职是1057年,几近不惑之年。他先任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再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此后,他在首都地区工作了多年,特别是担任了天章阁侍讲,有机会直接接触皇帝。再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司马光这两段中央任职,第一阶段是馆职,第二阶段是谏职。馆职是检讨文史,增益学问,对于酷爱读书的司马光来说,是如鱼得水;谏职是对军国大政向国君提不同意见,范仲淹曾任谏职,其《灵乌赋》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之句。北宋谏职素来咄咄逼人,司马光担任谏官长达五年,对于许多军国大事,都提出过自己的犀利看法。

司马光仕宦生涯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北宋王朝政治的多事之秋。仁宗赵祯(1010-1063年)无有子嗣,1035年,抱养了年仅4岁的濮王赵允让之子,即后来的英宗赵曙(1032-1067年)。四年之后由于苗妃(苗妃是仁宗乳母许氏之女)为仁宗生了儿子赵昕,这是苗妃的第二胎(头胎为长女福康公主),赵曙又被送出宫回到生父身边。这是1039年,赵曙8岁,处在懂事又不全懂事的年龄,送入宫又送出宫,心中的憋屈,可以想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解:司马光与他的资治通鉴(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