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出人头地有多难(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孩子出人头地的机会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出人头地有多难(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孩子出人头地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就差多了,他们可能很能吃苦、有韧性、智商高,但没有资源加持,还有扭转农村给予的落后思维,只能看着别人不断进步而自己原地踏步。一个在国企的老乡说,自己就知道和自己同时入职的同时两年升一级的原因,奈何自己没关系。一个同时这就不难理解五人中为何都是单位核心骨干然而却一直在某个职位上不去的原因。四是资源匮乏。好的职位和发展更需要大量的关系网和金钱去支撑。从小学到大学,从选专业到找工作,城市里面的孩子有家长给予的各种各样帮助和信息,哪些专业今后好找工作、工资高,哪些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城市里的孩子得到的信息更加准确和广泛,而农村毕业的孩子们,只能漫无目的地在人才市场投简历。在参加工作之后,尤其是体制内,一些城市孩子很快就懂得职场运转的底层逻辑,加之资源的加持,自然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多。一是眼界问题。农村孩子眼界窄,我们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高中前出过本市,还是因为远方的亲戚生病探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前天周六晚上和三个老乡一块吃饭,我们一共五个人,五人中,有人在体制内,有人在国企,也有人在私企的。
五个人中,我们有着共同点:一是都是85后男同志,年龄差不多,对事物的认知高度和广度相似;二是我们都属于大别山一个腹地县里的,但不是县城,都是乡镇及农村背景;三是不约而同,都娶了一个当地老婆;四是职位都不高,但又确是单位或部门的业务骨干。
因为现在疫情的原因,大家很少见面。这次见面,话题格外多,有的分享暑期带着孩子去西藏自驾游,感受自然风光之绝美和心灵净化之纯粹;有的分享最近做的项目,甲方多么难缠、吃相多么难看;有的在发表对俄乌战争前因后果及后续走向的高见......说到这些,大家都畅所欲言、倾吐心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最终落到了异地农村孩子在城市越来越难混的问题。
谈及这个话题,大家都有些沉默和郁郁寡欢,完全没有了之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概和风采。在我的引导下,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了些观点,我也有意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调研,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以期对现在仍在农村的父母及孩子有所帮助:
一是眼界问题。农村孩子眼界窄,我们五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高中前出过本市,还是因为远方的亲戚生病探亲;大家高中前从来没出市旅游过,更没有进过大型博物馆、歌剧院、音乐厅。眼界的狭窄导致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处于一种模糊地带。五人当中,有两个在体制基层。谈及当时为何不考省级或市级机关,他们都说,在他们父母眼中,乡镇干部那是相当有威望的,考上乡镇机关就已经很知足了。
二是思维问题。农村出身的孩子本身有家庭和环境的限制,无论是思维还是做事情都显得非常谨慎,寒门里边的孩子在原生家庭的衬托下,更显得畏首畏尾,非常的不自信。五个人中,大家一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后悔年轻的时候没去一线城市拼一拼、闯一闯,谈及原因,有的说那时没钱也不敢去,有的说不知道一线城市有多好,离开了乡村进入了城市就觉得这个城市比家里好。但有一个老乡说的话让我感触颇深,他说,当年毕业的时候银行还很吃香,自己千军万马经过三四轮面试,最后去上海总部参加终面的时候,看到绝大数面试者穿名牌西装、提名牌包,自己只能穿着街头地摊着的廉价皮鞋、背着劣质挎包,一下子就涌现出天上地下、高贵卑微的差距感,着实刺痛人的神经,觉得上海不再属于自己了。
三是试错成本。大家一致认为,农村孩子试错成本高,风险抵抗力弱,在做选择时,总是想着如果失败了,这个后果是否承担得起。比如,两个在基层的朋友,当年参考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也想报考省、市的职位,但又想着如果失败了,那家里是绝对没钱支持待业备战的,还必须尽快反哺家庭,加之家中父母的期待,只好选择有把握的职位,这样在基层一蹉跎,就是七八年。
四是资源匮乏。好的职位和发展更需要大量的关系网和金钱去支撑。从小学到大学,从选专业到找工作,城市里面的孩子有家长给予的各种各样帮助和信息,哪些专业今后好找工作、工资高,哪些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城市里的孩子得到的信息更加准确和广泛,而农村毕业的孩子们,只能漫无目的地在人才市场投简历。在参加工作之后,尤其是体制内,一些城市孩子很快就懂得职场运转的底层逻辑,加之资源的加持,自然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多。
而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就差多了,他们可能很能吃苦、有韧性、智商高,但没有资源加持,还有扭转农村给予的落后思维,只能看着别人不断进步而自己原地踏步。一个在国企的老乡说,自己就知道和自己同时入职的同时两年升一级的原因,奈何自己没关系。一个同时这就不难理解五人中为何都是单位核心骨干然而却一直在某个职位上不去的原因。
五是心理问题。苦难从来不是财富,对苦难的反思才是财富。农村孩子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更容易敏感、自卑、缺乏自信心。一个在私企工作的老乡说,自己企业去年搞竞聘上岗,明知道自己资历、能力可以胜任更高一个职级的岗位,也准备了好久,但到报名的时候自己硬是放弃了,原因是万一败选了,“丢不起那个脸面”。
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我们农村孩子仍要怀抱希望。通过努力,争取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城一代”。
以上五个因素,你认同吗?看看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