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打地鼠绘画(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
疯狂打地鼠绘画(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电影镜头不过,我不怎么喜欢电影的改编。为了电影的所谓效果吧,影片开头的设定一点儿也不温情友善有爱:熊生活在地上,视老鼠为可怕之物。老鼠生活在地下,认为熊是吃老鼠的坏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缺了小赛娜优美的歌声!再次到了大街上,轮到赛娜紧张了——这就是特别生活化、特别能打动人的地方:处处是儿童视角。艾特的回答也是:”把眼睛闭上”。最终,赛娜唱着歌,艾特拉着小提琴,他们赚了好多钱。可是,最后他们还是没能修理天花板,这里又有什么故事呢?艾特熊和赛娜鼠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这部电影获得翻过2013年凯撒奖最佳动画,并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败给了当年大热的《冰雪奇缘》。不过,观众好评度很高,在美国很有名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获得了百分之九十七的新鲜度。
年底的一个童书评比上,再次看到“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非常高兴,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绘本,内容很感人,我是把大熊和小老鼠看做是一对父女的,这条故事就是一套父亲如何与女儿相处,如何为女儿做出真善美的榜样示范。也有的读者认为艾特熊和赛娜鼠是一对夫妻,也有人觉得是室友……我也不反对,怎么读、读出什么,真的是由读者而定。这也是这套绘本父母、小孩、年轻人都喜欢的原因吧。
新版“艾特熊和赛娜鼠”已经出了8本,这一次我从中选了《街头音乐家》来推荐。故事开场是他们家的阁楼漏雨了,大熊认为“我们得赶在冬天前把屋顶修一修哦。”赛娜鼠则认为要花很多钱!于是,他俩想办法要去挣钱。
赛娜想到了一个主意,立即爬起来到处找小提琴,才不管是不是睡觉时间呢——这不正是孩子惯有的表现么?然后翻箱倒柜终于她找出艾特以前的小提琴,还把在睡觉的艾特叫起来,让他拉小提琴;不仅如此,还有一次翻箱倒柜找出了乐谱……
第二天,俩人穿得整整齐齐上了街,艾特很紧张,“赛娜,我全身发抖。”赛娜说“闭上眼睛就好了。”可是,艾特终于拉琴了,却没有人给钱。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缺了小赛娜优美的歌声!再次到了大街上,轮到赛娜紧张了——这就是特别生活化、特别能打动人的地方:处处是儿童视角。艾特的回答也是:”把眼睛闭上”。
最终,赛娜唱着歌,艾特拉着小提琴,他们赚了好多钱。可是,最后他们还是没能修理天花板,这里又有什么故事呢?
艾特熊和赛娜鼠还被拍成了同名电影,这部电影获得翻过2013年凯撒奖最佳动画,并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败给了当年大热的《冰雪奇缘》。不过,观众好评度很高,在美国很有名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获得了百分之九十七的新鲜度。
不过,我不怎么喜欢电影的改编。为了电影的所谓效果吧,影片开头的设定一点儿也不温情友善有爱:熊生活在地上,视老鼠为可怕之物。老鼠生活在地下,认为熊是吃老鼠的坏蛋。
电影镜头
图画书
从小生活在孤儿院的小老鼠赛娜为完成牙医主管交代的任务——收集小熊脱落的乳牙,一路偷偷摸摸从地下世界来到熊的王国。在收集牙齿的过程中,赛娜遭遇了种种困难,疲惫的她沉沉地睡在垃圾桶里,一觉醒来,她发现一只饥肠辘辘的大熊正拎着自己,瞪大双眼……
嘉贝丽•文生(Gabrielle Vincent),原名莫尼克•马丁(Monique Martin),之所以隐姓埋名来创作绘本,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职业画家对插画家的工作依然抱有很多偏见。作为一个出身高等艺术学院的经典画派画家,莫尼克也许从来没有想到过,令她闻名世界的,会是这26本画给儿童的一只熊和一只老鼠的故事。
然而文生笔下看似甜美的艾特与赛娜的世界,却绝非浅薄单一的。她以简单立体、纯美深沉的图画与文字,展现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时而雀跃时而沉重,时而依恋又时而孤单分裂的精神世界。对复杂世界的勾勒,对人生中无法避免的哀愁与无奈的描绘,这些莫尼克·马丁早期职业绘画生涯中不断尝试探索的话题,在“艾特熊和赛娜鼠”里以一种儿童的天真,被智慧又唯美地重新阐述。
从1981年出版系列第一本《西蒙不见了》到2000年去世,“艾特熊和赛娜鼠”系列故事是嘉贝丽创作时间最长的图画书,整套书画了近20年。她几乎不接受采访,不追逐潮流,对于本书的成功态度淡然。
“我想表达的一切已经都在我的作品里。”
“一本动人心弦的图画书必须基于快乐而创作、为自己而创作,那样成人、父母、孩子、作者之间将建立极大默契,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快乐和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