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有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和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唐叔虞;有叱咤于春秋之际政治舞台的赵国奠基人赵鞅,战国之初赵国第一代国君赵毋恤,北魏末东魏初的丞相高欢,后汉的创建者刘知远,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有享誉文坛的隋代史学家王劭,唐代著名诗人王翰、王之涣、白居易,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乔吉,元明之际杰出的古典小说家罗贯中,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文学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汉学家阎若璩,画家、小说家刘璋;有身系国家安危的西汉外交家常惠,唐代名相狄仁杰,明朝中叶重臣王琼;有驰骋于战场的三国魏名将郭淮、王昶,西晋保卫晋阳的刘琨,家喻户晓的北宋杨家将;有春秋古晋阳城的创建者董安于,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宋代著名绘画史论家郭若虚,书画家王诜、米芾……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晋阳山水孕育出众多彪炳史册的千古风流人物。相传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三过家门而不入”,太原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区域,有禹在太原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1)

太旧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并创下了当时三项全国之最: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公路始于太原,途经山西黄土高原与太行山脉两大地貌地带,横跨地势平缓的汾河河谷平原,沿途风光无限。始发地太原,更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

太原,别称为“并州”,古称“晋阳”,同时也称“龙城”。这里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这里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集中且丰富,在国内非常少有。

“龙城”起源远古传说

据 《左传·昭公元年》载:“台骀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台骀降服汾河黑龙,洪水退去,露出平坦的土地,人们给这块沃野起名 “太原”,很久以后,这块“龙”的土地上逐渐形成城市,于是太原又有了“龙城”的说法。

相传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三过家门而不入”,太原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区域,有禹在太原北部系舟山停泊的传说。

约公元前4500年,太原先民定居汾河流域。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冲突与交融的接壤地带,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渗透的走廊与通道。太原风俗民情因此具有同于中原而异于中原、同于北陲而异于北陲的地方特色。周秦之际,太原受中原影响日增,农牧经济和商贸文化迅速发展。汉至魏晋,太原人民经历一次次战火乃至民族大迁徙的洗礼,陶冶成刚劲不屈、吃苦尚俭的民情民风,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孕育千古风流人物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晋阳山水孕育出众多彪炳史册的千古风流人物。

有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和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唐叔虞;有叱咤于春秋之际政治舞台的赵国奠基人赵鞅,战国之初赵国第一代国君赵毋恤,北魏末东魏初的丞相高欢,后汉的创建者刘知远,北汉的开国皇帝刘崇;有享誉文坛的隋代史学家王劭,唐代著名诗人王翰、王之涣、白居易,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乔吉,元明之际杰出的古典小说家罗贯中,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文学家傅山,清代著名学者、汉学家阎若璩,画家、小说家刘璋;有身系国家安危的西汉外交家常惠,唐代名相狄仁杰,明朝中叶重臣王琼;有驰骋于战场的三国魏名将郭淮、王昶,西晋保卫晋阳的刘琨,家喻户晓的北宋杨家将;有春秋古晋阳城的创建者董安于,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宋代著名绘画史论家郭若虚,书画家王诜、米芾……

他们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边疆的开拓、生产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繁荣,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历史悠久名胜众多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2)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3)

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这些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高品质文物的集中,在国内非常少有。

太原市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被称为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

晋祠圣母殿内的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凌霄双塔”欲把星摘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4)

“三晋楼城俯首看,一声长啸倚栏杆。振衣绝顶青云湿,酌酒危峰白日寒。矗矗苍龙擎宇宙,绵绵紫气发林峦。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这是明代诗人李溥登临山西太原永祚寺双塔后的抒怀。

“双塔凌霄”是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双塔也是太原市的城市标志。凌霄双塔,高度分别54.76米和54.78米。

太原双塔并非同时而建,首先建起的是“文峰塔”。北宋初平定北汉后,火焚水淹了存在1500年的繁华大都市晋阳古城。之后又新建了一座城市,这也是现今太原城的前身。为了能够“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于是集资兴建了文峰塔。1608年开建的宣文塔是一座佛塔,是为了纪念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

双塔两塔一线指向东南方向。《礼记》中记载:“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此天地之仁气也。”“气”是道家思想的特征,双塔走向指向东南巽方,体现了古人兴文运崇尚和祈求东南之气,这也正是道家世界观的反映。

龙山石窟道教代表

三大石窟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沿着高速看山西)(5)

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石窟开凿于元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 (公元1271~1368年)道教石窟群。

龙山石窟雕凿技术奇特,面型方圆,衣饰沉厚,线条简练,风格粗犷,生活气息浓郁。我国石窟造像多为佛教题材,此窟甚异,内容全为道府诸神和立门列祖。截至目前所知,尚属海内孤例,亦可称之为元代道教雕像的代表作。

元代以前的龙山已有道教造像两窟,是宋德芳游太原西山时所发现,宋德芳重建昊天观,并开凿三洞石窟。现存第四、第五两窟,面型衣饰、线条手法,极富宋风,似为宋人开凿,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这五窟面型方圆,衣饰厚沉,皆为元初风格。第八窟规模甚小,石雕躯体之外敷以泥塑,为后人补造。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窟,实则一窟三层,与第六、第七两窟同为宋德芳所主持开凿。

艺术风格区别佛教

龙山石窟分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等。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第一窟名虚皇龛,龛内雕有元始天尊坐像,衣饰披垂于座上,自然流畅,两旁各雕有侍者像十尊,脚下流云缠绕,头上刻有光环。第二窟叫三清龛,是龙山诸窟之最大者,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第三窟为卧如龛,窟内左右雕碣龛各一。第四窟为三天大法师龛,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龛各一。第五窟为玄真龛,内雕石像三尊,主像结跏而坐,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衣饰、手法及造像风格与第四窟同。第六窟为五帝龛,主像一等,端庄凝坐,左右待者谦恭微谨,右角雕妇人半掩门。第七窟为七真龛,分内外两室,内室雕王重阳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龙白虎像……

浓重的笔墨描述的只是太原古韵一角,双塔古韵,石窟技艺……坐拥悠久历史的龙城太原正以开放的姿态等待着游人的探奇。

来源:山西青年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