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是孔雀东北飞(孔雀东南飞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孔雀东南飞为什么不是孔雀东北飞(孔雀东南飞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由此可见,焦母与兰芝的矛盾由来已久,作为儿子和丈夫,焦仲卿并没有协调好母亲和媳妇之间的关系。面对兰芝的控诉与焦母的逼迫,他显得很无奈,缺乏理智和智慧。在二人分别时,兰芝还特别提醒丈夫:"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周易》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在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焦仲卿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焦母说: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因此,封建家长制的压迫是造成他们夫妇二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孔雀东南飞》控诉和批判的矛头也直指黑暗愚昧的封建家长制,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其次则是作为丈夫的焦仲卿的不作为。其实现在也是一样的,调和婆媳关系,丈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孔雀东南飞的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篇脍炙人口的《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落泪的爱情故事。两个相爱的人迫于封建礼教和长辈的压迫不能不分开,最终以死明志,双双殉情。而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作为儿媳的刘兰芝勤劳美丽又善良,并未犯错却仍被焦母赶出家门,最后不得不投湖自尽。在我们看来,焦母的所作所为令人十分费解,她确实是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但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压迫。诗歌开头的小序写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兄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显然,焦母的遣和刘兄的逼是造成二人悲剧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没有焦母和刘兄的压迫,焦仲卿和刘兰芝会殉情吗?不会。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因此,封建家长制的压迫是造成他们夫妇二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孔雀东南飞》控诉和批判的矛头也直指黑暗愚昧的封建家长制,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
其次则是作为丈夫的焦仲卿的不作为。其实现在也是一样的,调和婆媳关系,丈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周易》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在祸患还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焦仲卿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焦母说: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由此可见,焦母与兰芝的矛盾由来已久,作为儿子和丈夫,焦仲卿并没有协调好母亲和媳妇之间的关系。面对兰芝的控诉与焦母的逼迫,他显得很无奈,缺乏理智和智慧。在二人分别时,兰芝还特别提醒丈夫:"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在那一刻,焦仲卿就应该想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对妻子的担忧未引起重视。焦仲卿在兰芝与焦母的矛盾不可调和之前没有及时协调与化解,又在兰芝被逼婚之前没有采取妥善的解决办法,作为丈夫,他是不称职的。因此,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有仲卿的无所作为。
而第三点则在于刘兰芝的性格。兰芝勤劳善良,知书达理,不慕富贵,但同时她也坚强勇敢、不畏强权和压迫。
她的确是一个很有主见、坚强不屈、不甘示弱的女子,从她一开始的"自请遣归",到后来面对兄长的逼迫突然允婚,再到最后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都体现出来这一点。刘兰芝性格刚烈,焦母霸道蛮横,所以最终兰芝"举身赴清池",酿成了悲剧。
当然,两人的殉情也是自由的觉醒,也许人格的平等才是世人追求的真谛,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他们对时代的呐喊。他们的悲剧,是历史的错漏,是社会的逼迫,但是,也正是如此,他们给后人以力量,给后人以希望。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