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得以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由发展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孩子拥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情感、更多元的思维更重要的是

一个孩子阅读和行走的范围

就是他的世界

阅读

不仅可以让孩子

拥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

更丰富的情感、更多元的思维

更重要的是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孩子

得以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自由发展

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阅读不单单是以量取胜

如何有效读书?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

我们邀请到三位老师

与大家分享

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

⬇️⬇️⬇️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1)

01

频繁的指令与繁琐的任务起反作用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刘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刘勇

首先,不要指望孩子每本书都精读,这对于大人而言也办不到。

其次,要善于利用形式活泼的、过程有趣的、有挑战难度的话题或者任务来驱动孩子深度阅读。如阅读《西游记》,孩子可能看过电视剧,看过连环画,常规的阅读任务,显然不适合阅读这本书。那么,这本书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他们构思了诸多有趣的活动,如:《西游记》妖精武力值大排行、九九八十一难之最、最美妖精排行等。这些活动吸引着孩子们进行深度阅读,“精读”的目的也就自然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时不要有太多的任务,更不能让写读后感败坏了孩子的阅读胃口。

如果要安排阅读任务,家长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与特质,安排一些有趣的任务。如阅读《论语》,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布置任务:当个小老师,将你从《论语》中学到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当个故事家,搜集整理,讲一讲孔子相关的故事;当个朗诵者,配音朗诵全文,鼓励创意;当个演讲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论语》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箴言;当个表演家,合理想象,再现《论语》中对话场景……

当然,我也并不反对读写结合,有时阅读的输出可以促进阅读的输入。但是,所有的写作,都应以不妨碍阅读为前提。

此外,一定要留给孩子充足的、真实的、有效的阅读时间。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有较高的兴趣度、参与度、思考度和收获度,从自由阅读、任务阅读到达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的境界,从而达成“动眼、动手、动情、动脑”的深度阅读状态。只有“读过”之后才能“读懂”,最后才能“读透”。当然,也不要贬低消遣阅读的地位,因为它是自发、休闲、愉快的阅读,是读起来的第一动因。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注意两点:一是读本应当与孩子的心智相称,不能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惧怕或者无聊;二是要求不能过度,频繁的指令或者繁琐的任务会让孩子觉得厌烦,甚至拒绝阅读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2)

02

摒弃陈旧的阅读指导理念

四川天府新区太平中学语文教师 何蓉琼

在读书方式上,老师一般期望心无旁骛地静态阅读,而学生却更喜欢话题探究式的动态阅读。鉴于此,应摒弃陈旧的阅读指导理念,以有趣的任务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

比如,读《海底两万里》,老师可布置如下有创意的导读任务:完成《海底两万里》的旅行筹备活动,并根据目录制作旅行攻略;设计“怪物”档案、“怪物”通缉令;成立军事法庭,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进行辩论、审判……

这些新奇好玩的任务能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当他们全神贯注地去探索这些“跳一跳才可以摘得到的桃子”时,他们的阅读之旅自然而然就变得妙趣横生……若能得到家长及时的关注和点赞,孩子必会感到其乐无穷。

同理,在家中开展亲子阅读时,家长的指导也应更“适当”。

家长可以和孩子对书籍展开讨论,让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发生碰撞,但不要主动干涉孩子的阅读。当孩子遇到困难无法独立解决时,家长再参与其中陪他一起解决问题。当然,家长可以时不时地主动抛出问题,与孩子讨论交流,以此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帮助。

家长还应明白,不是只有写出读书笔记、读后感的阅读,才算有收获。有思考的阅读就叫有效阅读。比如,阅读完《骆驼祥子》后,我的学生提交了各种各样的打卡作业:有给作者老舍写信,问他为什么会创造这个角色的;有给祥子写信,问他为什么变得堕落的……这些与书籍对话的活动,就是一种有效阅读。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奖励。试着询问孩子,看完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教给爸爸妈妈什么?在孩子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后,给他一些奖励。此外,还可以在朋友圈公开地肯定孩子阅读的行为。孩子被广泛认可后,会激励他主动去阅读。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3)

03

从一场深度“阅读旅行”着手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吴利容

阅读活动开始之前,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做好阅读对象的筛选。这是解决“去哪儿”,也就是“读什么”的问题。

教材推荐的名著是师生阅读的首选,涵盖了散文、诗歌、纪实作品、中国古典小说,外国小说等,读好这类书,能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辐射到同类型的其他作品阅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阅读一本书,还应确定好阅读计划。这是解决“怎么去那里”的问题。

师生可以一起确定——

时间计划。依据文本性质和学生阅读的速度,将计划细化到每周、每节课,特别是对一些较长的作品,更应规划,这能让阅读行为更持久。

读法计划。文本不同,读法不同,如《骆驼祥子》需要边读边批注,记录下想法;而《海底两万里》则需要浏览,一口气读完才更能感受其科幻魅力。

活动计划。一般来说前期导读、中期推进、后期的整合提升,都应有活动规划,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阅读活动,一站一息都在计划之中,才能在“精华景点”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度“游”。

最后,针对不同文本的特质,定制专属的“阅读交流活动”,这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过程性写作,主要是撰写读书笔记和提要,如读《骆驼祥子》可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概述祥子生平。

文学性写作,主要是续写、改写、文学性创写等,如《朝花夕拾》中阿长买《山海经》是非常重要的事件,补写阿长买书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阿长对鲁迅的真诚关爱。

评论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养成思辨的习惯,如《水浒传》中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评价。

另外也可有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书签制作、手抄报编写等各种丰富的输出形式。学生借助活动,多次穿行于文本,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以及持久阅读的韧性。

有哪些寻宝小技巧的书籍(从书中寻找宝藏的正确方法)(4)

如何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下面13条建议很实用

⬇️⬇️⬇️

1. 父母做爱读书的榜样。

2. 多和孩子一起讨论书的内容。

3. 尽力保证每天一段亲子共读时间。

4. 家中给孩子创造能随处接触到书的环境,最好能给孩子定制自己的书架。

5.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尊重孩子对阅读书目的选择。

6. 读书目的性不要过强,不要把书分为有用与无用、课本与课外。

7. 鼓励孩子读纸书。

8. 鼓励孩子读原著,而不是少儿版、精选本等经过再次编辑的。

9. 常带孩子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

10. 常带孩子旅行,可与孩子阅读的内容相结合。

11. 常把书作为孩子的礼物。

12. 不以暴力或利诱强迫孩子读书。

13. 不把读书作为惩罚孩子的方式。

趁春光,一起读书吧~

教育导报综合整理

编辑:向颖 | 审核:刘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