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产业发展强基赋能(发展向实)
为产业发展强基赋能(发展向实)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共同探讨江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拥抱巨变时代,重塑产业未来”为主题的国缘V9·2022(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即将在江苏涟水拉开帷幕
党的十九大以来,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巨变时代,全球格局发生根本性调整,一切仿佛都被重新定义。
面对巨变时代的威力,我们该如何抉择?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看家本领”,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巩固制造业领先优势,推动集群竞争力和产业强链走在前列。
全球疫情绵延未绝,社会经济危机四伏。巨变时代,只有抓住重大机遇,做好风险管理,重塑产业结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屹立不倒,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以“拥抱巨变时代,重塑产业未来”为主题的
国缘V9·2022(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
即将在江苏涟水拉开帷幕
共同探讨江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写在《双城记》中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当今时代的真实写照。
自2020年以来,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大了贸易壁垒、地缘政治风险和离岸生产及国际贸易的风险……面临时代巨变,我们艰难跋涉,淌过每一处暗礁、漩涡,追赶每一个潮流、风口。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下,江苏正积极推进“智改数转”,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整,以“双碳”“双循环”“新基建”为代表的新经济生态正逐步形成。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经济政策,确立了新形势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和机制,企业转型升级的节奏不断加快,产业优化重塑的步伐持续扩大。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巨变的时代。
拥抱巨变时代 重塑产业未来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想要勇立潮头,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主动且快速地推动变革,重塑产业链,找到企业在变局中的创新发展之道。
去年10月,在2021(第九届)苏商发展大会上,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就表示,当前外部形势依然复杂,加快促进企业管理提质增效,对于苏商群体来说尤其重要和紧迫。围绕双循环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既要看清外部形势,也要练好自身内功,在智能制造、低碳节能、绿色环保、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狠下功夫,以国际视野和标准加快实现引领和突破,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初,沈文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发展是当今钢铁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高质量”还是“双碳”,都对新时代钢铁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沙钢将自加压力、提高标准,为中国制造服务,提供中国制造需要的钢铁,为‘制造强国’贡献沙钢力量。”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办好实业?在吾道书院课堂上,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江宝全再谈金箔的“三势”对策,即认清形势、发挥优势、顺应时势。他指出,民营企业要想活下去、活得更好,必须顺势而为,并坚持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业不动摇,二是企业要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三是各条战线都要招聘培训人才,四是要搞好企业传承。
同为吾道导师的江苏华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洪金则坚持“守正创新”,并将华朋的迎变之道概括为“三从”,即“从德”“从精”“从人”。“从德”就是坚守道德底线、坚守质量唯一;“从精”是专注变压器行业,做实“拳头产品”;“从人”则指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钱洪金指出,现在是买方市场,对江苏制造业而言,一定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打造品牌、打造精品,解决行业的痛点,获得差异化的竞争力。
“有担当、有作为、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的企业家要一根筋办好实业。”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认为,回归品质才能站在“世界之巅”。中国制造已经开始摆脱“中低端”“廉价”的标签,向着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大吨位发展,这是徐工的制造强国梦。他还表示,徐工高度重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坚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契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提及“双碳”目标,长期从事新能源行业的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最有发言权,他认为,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载体、科技为本体,由创新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创举,必将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全新变化。他指出,在“双碳”目标牵引下,自2021年开始,协鑫启动“凤凰涅槃”计划,依托31年的绿色低碳科技,积极释放绿色产业优势,发展“双碳经济”,推出自身的碳中和行动计划,努力打造零碳先锋企业。
“制造强则国家强,而制造业要强盛,关键靠科技。”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谈及民企的时代担当时强调,中国民企,只有科技自强、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有立足之地。民企的根在中国,要围绕国内大循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把根深扎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根深才能叶茂。谁能抓住国内大循环机遇,谁就成为国内一流企业;谁能抓住国际国内双循环机遇,谁就成为国际一流企业。
学习先进企业发展经验
聆听前沿专家观点
国缘V9·2022(第十届)苏商发展大会
暨江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涟水)论坛
即将启幕
看实力苏商拥抱巨变时代,重塑产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