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自己喜得贵子(怎样求得贵子)
如何表达自己喜得贵子(怎样求得贵子)大家记住,我们求老天保佑,是希望生贵子,不是说能生孩子就可以了。这里告诉我们:残忍是不育的根本。我想问大家:如果你想生孩子,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肯定想生个聪明、漂亮、能干,让你欢喜的,对不对?如果生个败家子,天天气你,你要不要?第三,“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当你有爱心,就有利于生长万物;当一个人很残忍,就会令其他生命难以化育。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我看到有不少人脾气很不好,还很残忍,经常杀生,杀鸡杀鸭杀鱼的,按道理来说,是不是不能生孩子啊?怎么会生一大堆孩子呢?”怎么理解呢?这个生是什么意思?是生贵子。如果生了一大堆,但都是败家子,那又有什么用?这就是:余庆生贵子,余殃生祸端。有子非善恶,看是来何方。
文:吴知(家长公益课堂主讲)
《了凡四训》中,袁黄反省了自己没有孩子的原因:
第一,“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地虽然很脏,但可以生长万物;水如果很清,里面一条鱼都没有。
海纳百川,资源满仓。
海域国家,争界相伤。
海纳百川,海底资源多得不得了。大海什么都装得进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海一样的心量,保证你非常富有,一生平安健康,万事如意,要什么有什么。所以,袁黄命中没有孩子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因为有洁癖。
第二,“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意思是我常常生气发火,没有一点儿和育之气。如果整个气场很和谐,就能生万物,生育孩子也同此理。
第三,“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当你有爱心,就有利于生长万物;当一个人很残忍,就会令其他生命难以化育。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我看到有不少人脾气很不好,还很残忍,经常杀生,杀鸡杀鸭杀鱼的,按道理来说,是不是不能生孩子啊?怎么会生一大堆孩子呢?”
怎么理解呢?这个生是什么意思?是生贵子。如果生了一大堆,但都是败家子,那又有什么用?这就是:
余庆生贵子,余殃生祸端。
有子非善恶,看是来何方。
我想问大家:如果你想生孩子,想生个什么样的孩子?肯定想生个聪明、漂亮、能干,让你欢喜的,对不对?如果生个败家子,天天气你,你要不要?
大家记住,我们求老天保佑,是希望生贵子,不是说能生孩子就可以了。这里告诉我们:残忍是不育的根本。
他还说:“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好名节,不肯舍己为人,帮助别人,这也是没有孩子的第三个原因。这就是“无仁生无人,有仁自然成”,无仁的人,别人不喜欢和他在一起,所以自然也难生育孩子。
第四,“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多言耗气,身体健康受损,这是没有孩子的第四个原因。
第五,“喜饮铄精”。喜欢喝酒,伤及自己的精力,这是没有孩子的第五个原因。
第六,“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喜欢彻夜长坐,不懂保养元神,这是没有孩子的第六个原因。
后面三条合起来就是:“精气神旺托子身,三者缺弱子难生。”当我们的精气神有亏耗,肯定会影响身体,很可能造成生育困难。
当然,这里仅仅讲了六个原因。后面袁黄也说了:
“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其实我的过错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
我们要学袁黄,事业、生活不如意,要往内去寻找原因,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
因此:
自知之明真可贵, 知根知底生惭愧。
怨天尤人愚之最, 有的放矢良策对。
我们碰到任何事情,有自知之明是最可贵的。寻根究底,找到自己的毛病,就会生惭愧心。如果怨天尤人,那是最愚蠢的。针对自己的毛病,去找对治的良策。这是我们从袁黄的反省中要学到的。
关于财富,云谷禅师告诉袁黄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定数的,老天没有任何安排,顺其自然。这是告诉我们老天的态度:各人因果各人了。
财落何家有定数, 时长时短皆有度。
不择手段实自负, 物归原主终归处。
我们学了这个,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要从内在去反省,而不是从外在去找借口。
云谷禅师告诉他,生子也是如此:“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必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这话不完全对。比如范仲淹的家族就非常了不起,至今有八百多年了。当然,这种例子不多。
所以能不能生孝子贤孙,看我们的福德厚不厚。福德厚,也可享百世之福。如果福德浅,一世都享不了,就会败散。所以生儿育女不是靠外在求神拜佛,而是靠自己修善积德。
关于命运的真相,我们必须明白这些。
为什么“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子孙保之”?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俗的人认为儿孙享的是祖先的福,其实不完全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爱喝酒,就感召一批酒友;你爱打麻将,就感召一批麻友;你爱读书,就感召一批书友;你德行好,就感召德行好的人给你传宗接代。
这就是所谓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感应道交,庶类相承。
生儿育女不是靠求神拜佛,而是靠自己修善积德。
摘自《了凡家风》(吴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