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这样帮孩子检查作业)
如何帮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这样帮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不仅知识点忘得快,等到第二天课堂讲解时也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有的孩子写完作业就算完,不知道对错,也不清楚有没有混淆缺漏。通常,一项家庭作业的完整流程包括:①老师布置作业→②孩子课后完成→③第二天上交批改→④老师下发作业并评讲其中,①②和③④间隔较长,足足过了一整个晚上。
文:文雨
课后作业,不仅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效,更考验家长的辅导检查能力。
要知道,家长检查作业得当,将有助提高孩子的成绩哦!
一、作业检查好,孩子的学习才更连贯!
通常,一项家庭作业的完整流程包括:
①老师布置作业→②孩子课后完成→③第二天上交批改→④老师下发作业并评讲
其中,①②和③④间隔较长,足足过了一整个晚上。
有的孩子写完作业就算完,不知道对错,也不清楚有没有混淆缺漏。
这样做,不仅知识点忘得快,等到第二天课堂讲解时也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
在资深老教师看来,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将大大增加孩子的学习连贯性:
既能让孩子订正错误,还有助于孩子及时查缺补漏,以便有针对性地请教老师、复习巩固。
而只有尽早排查错误、缺漏内容,孩子才能打好学习基础,越考越高分!
此外,作业正确率提高了,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借机培养孩子自主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家长务必重视孩子的作业检查!
二、检查作业,家长要避开这3大错误做法
对家长来说,辅导孩子的功课需要技巧,检查孩子的作业也是门学问。
如果用错方法,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使孩子染上不良的习惯。
以下是检查作业时常犯的3大错误,家长们一定要避免:
① 孩子一写完,家长立马检查
有的家长追求“高效”“无缝衔接”,恨不得孩子写一行就检查一行。
这种做法,看似节省时间,却会让孩子产生“检查是家长的事,与我无关”的想法。
如此一来,既剥夺了孩子提高自我检查能力的机会,还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推卸心理。
②只看答案对错,忽略过程书写
一些家长在检查作业时贪方便,只看答案对错而忽略步骤过程、字迹书写。
然而,有时候孩子只是碰巧做对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并不到位、用的方法并不正确、答题格式并不规范......
时间一长,孩子在学习上的漏洞将越积越大,还可能染上走捷径的坏毛病。
③ 发现错误后,给孩子详细解答
面对孩子怎么改也改不正确的题目,不少家长忍不住给他们上小课、详细解答。
该方法能提高孩子改正某一道题的效率,却不利于孩子吸收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到头来,孩子听过即忘,等到下回做题(甚至是原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三、科学检查作业,将助力孩子的成绩!
用错方法事与愿违,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助力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家长要怎样检查呢?
以下3大思路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借鉴:
①孩子先自查,家长再复查
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检查具体内容是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自查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家长不宜紧盯孩子写作业,要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只在必要时上前指正。
孩子完成作业后,先让他们自查一遍,无误后再由家长复查,以此锻炼孩子的纠错能力。
②查答案,更要查过程书写
家长不仅要从答案着手检查,更要有所侧重地查看孩子的答题情况。
如果孩子在读一、二年级,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书写字迹、语序表达等等。
三年级以后,家长则要多关注孩子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书写格式等等。
③改错题,家长要点到即可
要清楚一点,家长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学习,而不是一股脑地替他们解答。
当查出孩子的错误时,家长的点评要适可而止,给他们指出错误范围而不是具体的错误。
引导孩子翻看课本、笔记并尝试自行修正,如果孩子无法解答,家长应教给他们方法和思路。
从今天开始,避开3大错误做法,采取3大科学检查方式,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的学习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