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你去做了一件事,跟你做成了一件事相比,明显后者更高效,它包含了一击即中的意思。你看,面对同样一个需要说服别人的问题,不会讲故事的人跟会讲故事的人所体现的成事效率是完全不同的。“跟着我干,我保证你五年之内能够在五环附近买个小房子。我保证你至少能挣出几十万首付,还能买到一辆20万元左右的中级车。虽然不算豪华,但是也不丢面子。”十有八九,优秀的人都会跟着后面这位老板走吧!这就叫会讲故事。

如果你是个老板,遇到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才,你怎样劝他跟你一起干?

你可能会说:“你跟着我好好干,将来一定发展不错,让你吃香喝辣。”

你也可能这样说:“你跟着我干,我能让你买房子。”

如果试试这样说呢:

“跟着我干,我保证你五年之内能够在五环附近买个小房子。我保证你至少能挣出几十万首付,还能买到一辆20万元左右的中级车。虽然不算豪华,但是也不丢面子。”

十有八九,优秀的人都会跟着后面这位老板走吧!

这就叫会讲故事。

你看,面对同样一个需要说服别人的问题,不会讲故事的人跟会讲故事的人所体现的成事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你去做了一件事,跟你做成了一件事相比,明显后者更高效,它包含了一击即中的意思。

试问自己,我是那个做事能够一击即中的人吗?

如果不是,我建议你一定要认真读读这本《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1)

“知行合一”不玄妙,其实就是教你怎样成事

看到“知行力”这三个字,你肯定会想到王阳明。

本书作者何伊凡,确实是阳明先生的忠实粉丝,同时他也是知名商业观察家,《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在书中,何老师主张“实处用功、事上磨炼“,这是一种能带给你希望感和行动力的“积极心理学”。它并不如你所想的那样玄妙,其实就是教你怎样“成事”的。

在书中,作者把成事的逻辑分为三部分:

由知而行、由行而知、知行合一。

你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输入、输出、升级(输入 输出)。

在三个方面之下,作者还帮我们把成事的逻辑拆解和归纳为以下9种能力:

提纯力、拆解力、简化力、共鸣力、结构力、结晶力、自省力、提问力、螺旋力。

由知到行,怎样实现更高效的输入?

著名小说家许荣哲在《小说课》中引用了电影《怪物史莱克》的台词:

“洋葱有层次,妖怪也有层次,万事万物都有层次。”

如果不能看出层次,那么史莱克永远是一个丑陋的怪物,如果能看出层次,那么怪物就会有很多种可能:一个值得信任的好朋友、值得一辈子相守的好伴侣。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2)

这就是书中提到的“简化力”——剥洋葱法,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抽丝剥茧般看透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而提升认知效率。

再比如,书中提到的“展现,而非讲述”,我个人深有体会: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做了大量的达人广告,领导问我,效果怎么样?

我回答:效果挺好的,大部分赞评转都跟他们近期展现量持平,再过几天会有更多增长。

你觉得领导对我的回答满意吗?如你所想,根本不满意。

于是,我做了一个PPT来呈现这次广告投放的效果: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3)

领导看完很满意,只说了一句:好,就这样执行吧!

我是怎样想出这个解决办法的呢?

是受了《知行力》这本书的启发,书中提到美国作家盖伊所写的《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中,是这样描写一座城市的: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4)

这种描述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技巧,只是把细节的白描组合到一起,就体现出了非常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一下子就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印象。

我正是效仿了这样“展现,而非讲述”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工作汇报的过程,轻松实现了跟领导的良好沟通。

书中还讲了“三环套月笔记法”、“如何判断论证的质量”、“归纳法:从局部到整体”等诸多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知效率的手段。

由行而知,怎样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就像开篇所讲的那个事例,你怎样说服他人,就会收获怎样的成事效果。

你说吃香喝辣,“吃香喝辣”勉强算是讲故事,但如果你是员工,你脑子里可能只冒出两个字:忽悠。你会觉得老板并没有设身处地考虑你的前程。

所以,不论商业还是职场,甚至小到你去劝父母做一件事、制止孩子哭闹,都需要会讲故事。

能成事儿的人都是会讲故事的人,都能通过故事快速而有效地影响他人。

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都懂得控制故事的节奏,引起目标听众的共鸣。

乔布斯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有一句话,就让可口可乐副总裁过来了,这句话就是:“你是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愿意跟着我去改变世界?”

直击内心啦,人这辈子就是为了一件伟大的事情而来,不能无声无息的过一辈子,所以副总依然辞职跟了乔布斯。

再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上来就跟赵太后话家常,从自己的小儿子舒祺入手,向太后请求为他谋一个前程,以备自己百年之后儿子能有所托,以此引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成功说服赵太后将长安君送去他国为质子。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5)

触龙用的正是“讲故事”,他由自己的小儿子舒祺(与长安君年纪相仿)切入,很容易引起赵太后的共鸣。

共鸣,是一个直指人心的讲故事技巧。

再说讲故事的结构力,你需要设置叙事的路标,也可以理解为控制故事的节奏。

比如,触龙一上来先说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询问太后的身体状况,解除了太后的戒备心,让赵太后的思路跟着他走。可以说赵太后是慢慢步入一个平缓的坡道,逐渐被触龙带入“佳境”,不知不觉被他说服的。

所以你看,古今中外,凡是能做成事的人,都具备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更多的讲故事技巧,如“反共鸣”、“如何完成转场”、“五步结晶法”等,你可以去书里寻找。

知行合一,进化成更优秀的人

《教父》里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举个例子:

2012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在集团大会上分享了一个目标:2015年美团应该实现全年(交易额)1000亿元的目标。

这个目标听起来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2012年美团的交易额只有55.5亿元。

但王兴提出这个目标是在对过去三年进行复盘的基础上,对未来三年的展望。 他的观点是:再难的事情,你只要把它分解,分解,再分解,然后每一步都有人负责,都有团队负责,每个人都靠谱,那么整个事情就都靠谱。

实际结果是,2015年年底,美团平台交易额达到1300亿元。

能成事的人都有什么特质(真正能成事的人)(6)

美团之所以能成事,是因为王兴看透了企业和市场发展的预期,制定了合理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行了目标分解。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不仅是上述所提到的这些,关于自省力、提问力、螺旋力这三个方面,书中还提到了很多非常可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商业,也适合每个人自我提升。

写在最后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人、别的企业能够连续成事,持续获得正向反馈,而你自己、你的工作或企业却屡遭挫折呢?

因为别人掌握了把事做成的具体方法,而你总是凭直觉。直觉是个玄学,有时能助你成事,有时一开始就把你带入阴沟了。

学习“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来一场“革新”。

学得好的人,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飞升,成为个中翘楚;学的不好的人,因为觉悟不够,万般招式均落了下乘。

这是因为你们内在的发动机不一样了,人家已经更新迭代到4.0,而你还是1.0版本。

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正是来自和信任值,而不是外部呈现的能力。

有人说,人生在世无非四件事:读书、见人、历事、行路。

讲的通俗一点,就是人的成长多是在“事上磨”:

你做这4件事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获得成长,不断地“迭代”自己;同时,也让升级版本的自己反复去“试错”,进而实现普通人逆袭、精进的进化过程。

关于成事,你想知道的方法都在这本《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这本书里了,不愿躺平、积极成事的你一定要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