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战时期六大队队长(杨成武借兵陈正湘)
晋察冀抗战时期六大队队长(杨成武借兵陈正湘)聂司令没法反驳郭天民的质问,却有人事任免的权力,开完会立刻免除了郭天民的所有职务。一直霸气冲天的郭天民终于倒霉了。从1944年成立四大二级军区时起,他就严重得罪过聂司令,如今新帐老帐一齐算,他上告无门,申诉也没有用,甚至从前相识的人都不敢接近,只能远远避开,生怕聂司令误会什么。不管后人怎么评说,李青川这一闹腾,马上给聂司令解了围,也让郭天民脸上没面子到了极点:自己的部下当众跳出来唱反调,架还怎么吵得下去?经过一场风波,所有人都是兴味索然,很快在一片温吞水中结束会议。郭天民的情绪应该是极其愤怒的。因为据说,他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军区拍了桌子。以前朱遵斌对政治部副主任掀桌子,差点小命不保,现在郭司令竟敢对聂司令拍桌子,虽然情节轻一点,却也是大不敬的行为。在场的人都是大惊失色,但大家都是受害者,感情上普遍倾向郭天民,顿时把聂司令僵在那里。关键时刻,保驾的人出来了。身为冀察干部学校的校长,李青川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仗打回抗战前。集宁、张家口接连丢失,晋察冀军区不给上上下下一个说法,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1946年10月22日,聂司令在涞源召开军事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下一步战略部署。
按照官史的说法,会议期间,聂司令告诉大家说:张家口是一个大包袱,晋察冀军区放下它回到山区根据地,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运动中歼灭更多敌人。总而言之,丢了张家口不过是少了个大包袱,目前的形势不叫小好,而叫大好。同样是官史的说法,大伙通过总结经验,士气大振,一致表示要克服悲观失望情绪,树立战胜敌人的信心。损失过半、被人抄了大本营,大败之后还能发掘出这么多正能量,实在让人不服不行。
参加会议的各路军头,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豪杰,见过的死人不比活人少。面对有人文过饰非、睁着眼睛说瞎话,几个二级军区的司令心里都有火,只是不好发作出来。终于,郭天民没能再淡定下去,站出来大声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军区会被蒋介石的“和平建国”蒙骗、强行精简野战部队,导致军力严重削弱?为什么在保卫张家口时对北线怀有侥幸心理,弄得东线连连胜利的时候,反而让敌人偷袭得手?!
郭天民的情绪应该是极其愤怒的。因为据说,他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军区拍了桌子。以前朱遵斌对政治部副主任掀桌子,差点小命不保,现在郭司令竟敢对聂司令拍桌子,虽然情节轻一点,却也是大不敬的行为。在场的人都是大惊失色,但大家都是受害者,感情上普遍倾向郭天民,顿时把聂司令僵在那里。
关键时刻,保驾的人出来了。身为冀察干部学校的校长,李青川应该说是比较受重用的,至少郭天民待他不薄。但在涞源会议时,看到郭天民胆大犯上,李校长不顾身份差异,毅然站了出来,坚定拥护聂司令。李青川同聂司令的交情,不过是从张家口撤退的时候,带了几百号人曾去护驾。他的这个举动,从不同的角度讲,有不同的意义。在聂司令看来,当然是党性坚强的表现。在郭天民的眼里,这厮特么就是典型的划清界限攀高枝。
郭天民,1955年上将
不管后人怎么评说,李青川这一闹腾,马上给聂司令解了围,也让郭天民脸上没面子到了极点:自己的部下当众跳出来唱反调,架还怎么吵得下去?经过一场风波,所有人都是兴味索然,很快在一片温吞水中结束会议。
聂司令没法反驳郭天民的质问,却有人事任免的权力,开完会立刻免除了郭天民的所有职务。一直霸气冲天的郭天民终于倒霉了。从1944年成立四大二级军区时起,他就严重得罪过聂司令,如今新帐老帐一齐算,他上告无门,申诉也没有用,甚至从前相识的人都不敢接近,只能远远避开,生怕聂司令误会什么。
上一次跟领导较劲,还是10年前长征的时候,郭天民硬顶张国焘,险些被杀掉,全赖朱德出面说情,才保住一条小命。这次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跟领导翻脸,尽管聂司令不能毙了他,但也把事情做到了绝路。如果不是半年后朱德来帮忙,郭司令应该跟黄寿发一样,整天憋在罐子里不能出气,直到最后消逝无踪。
最让大家奇怪的,不是郭天民的火爆性子,而是李青川的反应。因为,几个纵队司令都没说话,他却非要站出来出头,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会干这种事的。李青川没有专门解释过,不过作为后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一下应该是可以的。
郭天民重用李青川的一分区教导大队,把它收在身边,主要是出于一分区前参谋长徐德操去延安开会时的嘱咐,也就是说,郭天民跟徐德操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才能代为接收对方的山头。
徐德操把李青川当成自己的人马,但李青川心里清楚,当年他除了对徐参谋长言听计从之外,私下里偷偷向杨成武打过小报告,密告徐德操的一举一动。自己作为杨成武山头的遗留资产,价值是随着时间不断流逝的,只有尽快找到新的靠山,才能保证职场的平稳发展。事实证明,李青川的选择没有错。一年多后,他被聂司令提名为华北步兵学校教育长,两年后更提名担任开国大典训练副总监,可以说是名垂青史。
李青川(左),开国大校,1962年5月从陆军转入海军,任海军工程学院副院长,1978年7月任国家体委副主任。
纵观李青川的一生,出身不好又不懂打仗,却总能及时跟对赏识自己的领导,在国民党军时有李服庸,在河北游击军时有王天存,八路军里则有杨成武、徐德操、聂司令等人,都是顶级的军政精英,最后,还曾被周公亲自点将。如此洞察世故,不能不说情商卓越、境遇非凡。
开完这次“团结胜利”的大会,晋察冀军区仍是一片紧张,野战部队的状况,可以从一件事上看出来。
此时,军区一共有4个野战纵队,分别是晋冀鲁豫杨得志领导的一纵(本来要去东北的,被国民党军堵了回来)、冀察军区郭天民的二纵、冀中军区杨成武的三纵,以及晋冀军区陈正湘的四纵。一、二、四纵都只是由军区领导,三纵却由军区直接控制,是军区的直属部队,冀中军区则另由孙毅领导。
由于冀中抗战时损失太重,三纵是由地方游击队直接升级的,战斗力明显偏弱,杨成武十分头痛,竟然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骗取部队。
虽然抗战时有过冲突,陈正湘同杨成武后来还是保持了不错的关系。各军区纵队成立后,杨成武找到陈正湘,要他帮个小忙,换一个旅给他。
晋冀纵队都是老兵,一个纵队三个旅,换走一个旅,等于弱了三分之一的战斗力。陈正湘倒是十分大度,什么也没说,爽快地把手下的第十一旅调给了杨成武。三纵开心地接下了这批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按照事前的约定,杨成武应该把自己手下的第九旅换给陈正湘。陈司令等了半个月,也没等到这个旅到晋冀军区来,找人问过才知道,杨司令收了他的第十一旅,却没有派出第九旅,而是把九旅打散,直接补充到其他两个旅去了。
陈正湘顿时蒙圈了。遥想当年,杨司令手上调出去的部队,最少也有上万人,这么豪爽的领导,也会骗人?
事实证明,杨司令急了眼的时候,不光会骗人,还会赖帐。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他就是红着眼睛捂着部队,死活不肯放出去。
杨成武的举动,着实苦了陈正湘。因为他们俩的交易是半私下的,没有得到上级公开批准。
陈正湘平白无故少了一个旅,要执行的任务却是按三个旅分配的,顿时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着实狼狈,最后上面把从张家口撤退的教导旅补充给他,才算缓过气来。
能让杨成武急得去骗人赖帐,可想而知晋察冀部队的状态之差。从理论上讲,聂司令现在处于最虚弱的状态,优势的蒋军和傅军只要休整一下,就能发起新一轮凶狠的攻势。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傅作义变得太强大了。对蒋介石来说,傅作义跟共产党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占山为王的割据势力,也都带着兵从自己手上抢地盘,他们愿意叫自己一声领导,无非是自己手上的钱比他们多、腰杆比他们硬而已。
所谓鱼大了吃虾,虾大了的时候,肯定也会想着吃鱼。只要看一下傅作义出兵时的要价,就能明白蒋介石的顾虑:要他援助大同,得先把大同算成他的地盘;求他进攻张家口,也得把张家口划到他的口袋里。照这个架势发展下去,傅司令万一剿共剿上了瘾,效仿蒋委员长在红军长征时,赶着红军四处跑,借机扩充势力的故事,没准几年下来,就该率领傅家军百万雄狮过长江了。
先前傅作义只占着绥远,那里是边远草原、国家级贫困省,倒不用太在意。现在这厮已经拥有大同和张家口,直接把手伸到了山西、河北,而且胃口看上去毫无止境,如果不及时提防,南京中央在华北的势力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养出第二个华北中央出来。
所以,在张家口“大捷”之后,蒋军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傅军身上。但毕竟是一面旗帜下的友军,两边没有动粗,却相当见外地商量起了地盘问题。最后决定,两边划好界限,各自清剿境内的共军,事先不通报许可的话,谁也不许越界,否则发生“误会”,一概后果自负。
如此离谱的友军关系,大概也就国军干得出来,而正是这个看上去脑袋缺弦的协议,给了聂司令恢复休整的时间。因为,傅军来打的时候,他可以去蒋军地盘;蒋军进剿的时候,他又可以躲到傅军那里。这两股敌人从不协同作战,只关心保存自己的实力,加上蒋军的积极性又相当成问题:毕竟还是平津保定一类大城市有油水捞,谁愿意跑山沟里卖命啊!
利用蒋介石同傅作义的勾心斗角,晋察冀得到了宝贵的恢复时间。此时,同抗战期间情形差不多,不同的是多了一批高级干部。抗战胜利前后,延安从中央党校、抗大等学校派出大批人马,前往各根据地工作。晋察冀接收的最高级领导,应该是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他领导的抗大干部群里,包括张明河、胡耀邦等人。张明河是新四军四支队出身,在新四军的抗大四分校当政治部主任,后来到延安学习;胡耀邦则是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后来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其实他们本来是准备经冀热辽根据地到东北去的,无奈国民党军登陆葫芦岛,把去东北的路都切断了,他们只好退回到晋察冀。
由于抗战时不在晋察冀,这批干部没有介入相关山头的冲突,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都是罗瑞卿带出来的,相当于在郭天民走后,无形中又多出了一个新的山头。
晋察冀的这个变化,影响极其深远,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罗瑞卿入主公安部,带去了自己培养的整个班底。建国初期的公安部,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不仅管普通的交通消防,还肩负着国家安全的重任,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和军队。晋察冀的地方干部则入主华北,成为河北等省市的高级领导。
由于不再需要守卫张家口,晋察冀军区把一纵还给了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却留下了一纵司令杨得志,让他取代了郭天民的二纵司令;二纵政委则从三纵调去李志民担任,杨成武司令员兼任三纵政委。冀察军区与原来的“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合并,成立了一个“察哈尔军区”,由郑维山任司令员。这个新军区有点不伦不类,大家都在平西李各庄上班,却非要把名份安到察哈尔去。聂司令很懂分化瓦解,专门为刘道生留下了军区政委兼察哈尔省委书记的位置,以示聂司令对其是与郭天民区别对待的。
私瞒金银养兵,是郭天民同刘道生联手干的,现在聂司令宽宏大量不追究刘政委,刘政委却十分想追究聂司令。收到任职命令后,刘道生轻蔑地哼了一声,直接带着身边的一批干部,还有当初跟郭天民一道截留的金银财宝,调到东边的冀热辽军区去了。
刘道生在冀热辽军区的职务,不过是八纵政委、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前进指挥所政治部主任。这个位置远远比不上聂司令提供的级别,不过他丝毫没有后悔。从1942年拒不赴任平西,到此时拒不赴任李各庄,他从来都没有低过头。在后来的岁月里,刘政委横刀跃马,先后参加过东北战场多场恶战,并在辽沈战役中担任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指挥四、十一纵队及两个独立师,打出了闻名遐迩的塔山阻击战,硬生生凭自己的实力,在战史上刻下了千古英名。
刘道生的职场前景比较好,冀东的其他干部就不一定了。由于冀东和冀热察划给了东北军区,晋察冀想方设法动员这里的干部回归老根据地。以一分区地委前任组织部长牛树才为首,大伙听从组织召唤回到了晋察冀,还捎回了刘道生带走的部分金银。牛树才回到晋察冀,马上被任命为察哈尔军区政委,协助司令员郑维山工作。
提升牛树才担任军区政委,一方面是为了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军区向延安解释和交待。不久后,有人找到牛树才,希望他主动揭发郭天民和刘道生的“错误”,牛政委回复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这个人,只会记人家的好处,不会记人家的坏处,人家已经掉井里了,你要我再往井里丢石头,对不对?”
来人阴着脸走了。牛树才赶紧找到一同回来的宣传部长钱丹辉,说:咱们已经得罪高层了,再留在这里不是个事,有机会还是走吧!
牛树才和钱丹辉等人提心吊胆地呆了两年,终于在1949年中央组织南下干部团时,坚决地报了名,组建起牛树才、马天水为首的南下干部团,外号“牛马大军”,脱离晋察冀南下。
这一笔笔烂帐,真不知从何说起。不管如何,1946年爆发的内战,共产党看起来毫无胜算。
相对而言,国民党本来就有雄厚的军工生产能力,抗战胜利后老蒋又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大批武器,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68万支步骑枪、6万支手枪、3万挺机枪、12000门炮、74000匹军马、1亿发子弹、200万发炮弹、600多万吨炸弹、383辆坦克、151辆装甲车、15000辆卡车、1068架飞机,伪军带去的还得另算。
毛伟人手头呢?不过65家兵工作坊(实在不好意思称它为兵工厂),所有产能加起来,每月能产1000支步枪(国军能产1万多支)、15挺机枪(国军产量2000挺)、两门迫击炮(国军能产两百门),身管火炮完全说不上,简直就是叫花子叫板高富帅,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即使毛泽东后来在东北接收了一些遗留武器(大约有30万支步枪和1000余门包括掷弹筒在内的炮),相比之下也差得太远。
除了日本,老蒋还从美国人手上,发了更大的一笔横财,名目叫做军事援助。美国在抗战时就给了老蒋39个师的装备(有6个师的装备是抗战后才运到的),抗战胜利后,又给了他大批军用物资,从飞机、坦克到步枪子弹,加起来价值45亿美元,还有14亿美元的“剩余军事物资”。此外,美国人又用1.7亿美元卖给了老蒋价值8.2亿美元的军用品,零零碎碎的物资移交还不算。
靠着这些军援,老蒋先后组建了45个美械师和大批半美械师,对共军来说,这些部队的火力几乎强到没边。例如美械的整编11师有8门105榴弹炮,还有120个火箭筒和各种小炮432门(高射炮、迫击炮、步兵炮)。考虑到国共力量对比实在悬殊,老蒋甚至不怎么操心军工生产,在他眼里,军工生产能马马虎虎过去就行了,共军也就撑3个月的水平,最多坚持6个月,到时库存弹药都还没用完,费神抓生产实在是多此一举。
正是这个缘故,美国后来宣布所谓武器禁运的时候,老蒋一点都不紧张,因为国军不缺军火,所谓禁运对战斗力的影响,其实就是没有影响。
老蒋在兵强马壮的同时,还有另一组数据。1946年国民政府形势大好,他们控制了几乎全部大中城市,还把共产党赶出了张家口,政府财政赤字却高达3.5881亿元,超过财政总收入一倍;通货膨胀更是严重恶化,1946年1月,上海米价为每担6万元,6月涨到每担50万,12月涨到每担110万元,物价比抗战结束时上涨了6万倍!
这是一串看上去非常枯燥的数字,而蒋家王朝兵败大陆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串数字里。
自古以来,做军阀或当朝廷,都是占地为王,靠地盘上的收获吃饭。地盘越大、交税的人越多,自己就越有钱有粮,可以招兵买马,实现扩大再生产。蒋介石无疑是实力最强的头领,在1945年的最后几个月里,他控制的地盘骤然间扩大到大江南北,拥有最广阔的土地、矿产和交通资源,还接收了日本、美国的大笔军火或援助。晋察冀只拿到一个中等城市张家口,不用扰民就大吃大喝过了一整年,还能留下大批物资给傅作义。蒋介石接收了那么多大中城市,竟然在他的治理下,财政反而出现亏损,工业、农业、商业相继萎缩,整个国库的财富不断消耗,治理成本无限飙高,只能靠印钞票掠夺民间老百姓,实在是失败到了极点。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是共党破坏,也不是美国干涉,完完全全是因为无能。他领导的各级部门贪污成性,他指挥的部下勾心斗角,他控制的政权丧失了起码的造血能力,政府每用一元钱,中间环节就要消耗十元甚至一百元,终于把党国弄得积重难返、举步维艰。整个国民党政权像一条不断破漏却无力排水的烂船,已然沉向深不见底的大海,而内战和共军,就是不断涌入船壳的浪花。
从战略角度上看,晋察冀军区聂司令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放到具体的战场上,形势却有点不妙。由于开局不利,晋察冀军区败退之后,晋绥军区处境十分艰难,只得退往陕北,同留守部队编成西北野战军保卫延安,直接动摇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此刻胡宗南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集中兵力搞突击,而毛伟人只能做好放弃延安的准备,钻到山沟里跟敌军打转。
如此局面显然不宜长久,万一中央有个闪失,全国战局都要受到挫折。大家全在迫切盼望华北局势能好转,无奈聂司令退守涞源之后,打的几仗都不算成功,只消灭了一些进犯的团级部队,不要说战略支援中央的大目标,连自保都很勉强。一直到1947年4月,才打了一个正太战役,消灭了阎锡山的两个师,但是面对傅军和蒋军,仍然是啃不动也咬不烂。
面对晋察冀的疲软,所有人都很着急,因为,胡宗南1947年3月已经拿下了延安!
就在聂荣臻找阎锡山麻烦的时候,晋察冀军区所在的阜平县城南庄,来了一批客人。他们的名字叫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
中央工委和朱德的到来,终于使晋察冀的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本文作者:天涯红朝笑笑生
摘编自《虎踞狼牙》
版权作品,欢迎转发,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