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叶家曾在温州社稷坛和永嘉县社稷坛不远处居住。嘉定十年(1217)十二月,叶适撰《温州社稷记》有言“盖温州之社稷,昔者莫能详矣。某自童子,见其坛陛颓缺,旁无四墉,敞屋三楹,饮博嬉遨聚焉。”《弘治府志》卷六,“祈报坊,晋立郡,置社坛内,俗名社坛巷。”温州社稷坛的地址自晋至明不变,社坛巷即今石坦巷。永嘉叶光祖娶瑞安杜氏结婚后不久,就遭遇了一场大水,房屋家产荡然无存,连年穷困,迁居竟达二十一次之多。永嘉叶家住处之一在永嘉县城西郭,其西邻是吴民表,归宗复姓为陈民表,他对叶适幼年的学业也有教益。他的女婿枫林徐自明是叶适的同年进士,他的次子陈埴(1176~1232)是叶适的学生。陈民表自祖上及子孙居住广化厢书绅坊一带,未曾移居水心,而叶适“幼从君(陈民表),至老” ,所以其西邻陈民表只能是叶适居住在县城西郭广化厢森桂坊(今鹿城西郭和平路)的西邻。元至正十二年(1352),叶景尧《叶氏重修宗谱序》介绍历代

徐逸龙 永嘉县社科联 今天

永嘉县上塘渭石《叶氏宗谱》和叶适《水心文集》明确记载温州永嘉始迁祖为叶适曾祖父叶公济。叶适《水心文集》介绍叶适童年在永嘉县生活踪迹详明。1993年永嘉渭石、瑞安洛川重修《南阳叶氏宗谱》录存宋叶宣等撰《文定公墓碑记》载,“其先居处州龙泉,配高氏,宣仁后侄[高公桧曾孙高子莫]女,封硕人。徙居温州曾祖公济,国学上舍,妣鲍氏。祖振端,邑庠廪,配戴氏。父光祖公,朝请郎,赠正议大夫;母杜氏(1126~1178),封硕人。……男三人:长宣;次宷,承务郎,新知台州天台县丞;三宓,承务郎,早卒。……孤子宣、宷、宓泣血谨识,门人赵汝铎书讳。”明嘉靖《温州府志》所录叶宷撰《文定公墓志》所载先人出处相同,都没有提及瑞安。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1)

叶适自言曾祖叶公济“游太学无成,赀衰,去处州龙泉,居于温”。至叶适父叶光祖“定为永嘉人。……葬建牙乡无相院山之右。初,杜氏葬膺符乡上水陆院西(今属龙湾区),及是不克合。”叶适有兄弟后裔分布永嘉场、七都等地。叶适《母杜氏墓志》提及“叶氏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夫人姓杜氏,父某,祖某,温州瑞安人也,杜氏世为县吏。”叶适童时曾到瑞安外祖父那里生活过,其《瑞安县重建厅事记》云:“余自童子,见县门甚卑狭。”叶适童年在瑞安踪迹仅此一处文献记载,而其童年在永嘉境内踪迹史料俯首可拣。

按照宋代乡举里选制度,《贡籍》开列举子祖宗三代名字家状,籍贯所在县乡里。明隆庆二年(1568),叶世英《叶氏重订族谱序》云:“居温之永嘉者,自公济公始。”叶公济居住瑞安为时短暂,即迁居温州城即永嘉县城,家产不多,历时三世,至其孙叶光祖才加入永嘉籍,正式成为“永嘉人”。由于祖父叶公济和父亲叶振端定居永嘉县,略积家产,所以叶光祖才能成为永嘉人。此后,叶适以永嘉人参加科举考试。《宋史叶适传》说:“叶适,字正则,温州永嘉人。”

元至正十二年(1352),叶景尧《叶氏重修宗谱序》介绍历代先人迁居情况说:“惟括苍之族支分蕃衍,或分居异邑外郡,备公下四世仁训公派下居黄楠,讳公济者是始徙温,为永嘉水心叶氏之始祖也。积德行义,生子振端。振端生正议大夫光祖。光祖生逮;次曰适,阐明圣学,宋淳熙五年(1178)廷对第二名。……生子曰宣,曰宷,曰宓。宷生子曰:正翁,正翁生绪,绪生志甫,志甫生熙;次曰杰;三曰杲。”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2)

叶公济迁居永嘉县的发祥地在谢池巷。这里是宋代永嘉名门望族周行己、张阐、潘柽、许及之、叶适、叶杲、薛氏、潘氏、沈氏、季氏等家族聚居之所,历代先贤在此办学,继承谢康乐遗风。周行己在谢池巷设立东山塾,邀请学友沈躬行、戴述(明仲)设教。叶适《周会卿诗序》:“会卿常闭门,里巷不相识,居谢池坊,窟山宅水,自成深致。”《周宗夷东山堂》诗:“偏怜东崦好,只对北堂闲。”叶适孙辈叶杲(谦夫)有《东山堂》诗:“平分谢池月,吾亦百年居。”木待问女婿薛师石有《喜叶谦夫归》诗:“老思忽萧爽,亲朋得意归。菊觞奉亲寿,柳色上儒衣。宅旺看山势,门清有钓矶。我来聊问字,澹坐月侵扉。”

叶适祖上迁居永嘉的史实还可以从叶味道的相关史料得到佐证。明万历十六年(1588)叶世英《重修巾湖叶氏族(宗祠)碑记》云:“其居松阳黄南曰公济者,乃迁温为东嘉之始祖也。一显于文定水心公(叶适),继显于从弟文修西山公(叶味道)。”《宋史·儒林传》载,“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登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第,调鄂州教授。……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明王瓒《弘治温州府志》载,叶味道,“(其先)括苍人,徙永嘉。……景定(1260~1264)间,门人范东叟为请谥曰文修,学者尊称西山先生。郡为建兴文坊,绘像祠于学。有《四书说》《仪礼解》《经筵讲语》,辑次《朱氏语录》四十三卷。”“兴文坊,旧名折桂,以鲍轲登科立。后以文修公叶味道居此,又近贡院,改今名。”叶味道家族墓葬及后裔聚居村位于黄田浦边叶岙底(今社岙底)。

永嘉叶光祖娶瑞安杜氏结婚后不久,就遭遇了一场大水,房屋家产荡然无存,连年穷困,迁居竟达二十一次之多。永嘉叶家住处之一在永嘉县城西郭,其西邻是吴民表,归宗复姓为陈民表,他对叶适幼年的学业也有教益。他的女婿枫林徐自明是叶适的同年进士,他的次子陈埴(1176~1232)是叶适的学生。陈民表自祖上及子孙居住广化厢书绅坊一带,未曾移居水心,而叶适“幼从君(陈民表),至老” ,所以其西邻陈民表只能是叶适居住在县城西郭广化厢森桂坊(今鹿城西郭和平路)的西邻。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3)

叶家曾在温州社稷坛和永嘉县社稷坛不远处居住。嘉定十年(1217)十二月,叶适撰《温州社稷记》有言“盖温州之社稷,昔者莫能详矣。某自童子,见其坛陛颓缺,旁无四墉,敞屋三楹,饮博嬉遨聚焉。”《弘治府志》卷六,“祈报坊,晋立郡,置社坛内,俗名社坛巷。”温州社稷坛的地址自晋至明不变,社坛巷即今石坦巷。

叶家又一住处在集云厢松台山南面。陈傅良《林懿仲墓志铭》云:“懿仲自城南书社从余学。”城南书社,也称南湖塾,位于永嘉城南茶院寺东。隆兴元年(1163),由毛崇夫设立主持,并延请陈傅良主讲,岁从游者常数百人。叶适14岁,也在此求学。后来,蔡幼学、叶适、陈埴在此执教。叶适《林正仲墓志铭》云:“余为儿,嬉同县林元章家。”林元章聘请“陈君举(傅良)为师,一州文士毕至,正仲、懿仲皆登进士第。……元章之德,集云之阡。”《弘治温州府志》载,府城“西南曰来福门,在松台山麓。旧名集云门,俗称山脚门,讹为生姜门。”《万历府志》载,永嘉附郭“湖山坊,在法明寺前;西山坊,在净社寺前,以上俱集云厢。”《弘治府志》作“俱在山脚门外。”西湖、集云门,皆在松台山南麓近处,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叶适家暂住地之一。

叶适有《法明寺教藏序》载,“西湖法明寺,昔讲师继忠居之。”《水心即事六首兼谢吴民表(1127~1214)宣义》有句“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净社倾城同禊饮,法明阖郭共烧香。”可见当时林元章尚未迁居瑞安,其家仍位于州城所在的永嘉西山集云厢。明瑞安林增志《重修林氏宗谱序》载,林元章,“溯其先,既自闽之赤岸徙瓯之平阳,迁永嘉。六传至颍川太守守忠公,娶瑞安曹氏,文质公(林元章)实其后。”后来,林元章因亲戚关系,“遂就瑞安而居焉,……是虽为瑞之始祖,而原为永嘉七传。”作为成年人的林元章无论迁居瑞安与否,其籍贯仍为永嘉县人。因此永嘉人叶光祖的儿子叶适有“同县林元章”之称。林正仲(1142~1190),乾道二年(1166)进士;林懿仲(1144~1195),字渊叔,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他们分别长叶适八岁、六岁。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4)

叶光祖和杜氏夫妇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叶适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带着年幼的叶适来到仙居乡五十一都苍墩(今岩头镇苍坡村)居住,让叶适师从家学传十世的李伯钧(仲举)学习,与其子李源为学友。叶适一家人由永嘉县城坐船出发,渡过永嘉江,沿着永嘉江的支流楠溪溯源而上,到了潮汐尽处,进入楠溪腹地,“则别为聚区,风气言语殊异。其中洲四绝水,陂汇深缓,草树多细色,敞爽宜远望,旧名苍墩,溪之温厚处也。”苍墩,后于绍熙(1190~1194)间避宋光宗赵惇讳,改名苍坡。“李伯钧,字仲举,楠溪人。”“有子曰源,字深之,材艺德器如其父,而居身益庄,与人益畏。”“始,仲举使余与深之游,余甚幼,而能记仲举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深之少余二岁,余从童子戏,深之俨然端默,余惭,为弃戏敛袵。余谋于四方,间一归而见深之,寡言笑,康色如故。”

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苍坡方巷李氏阖族宗谱•李伯钧传》对叶适幼年穷苦情形有一番真实的描写,“初,叶文定公水心先生幼时至我里,托宿田间,洁无衿枕。公一见,奇其姿禀迥出,遂邀归与诸子处。”2013年,在岩头镇苍坡古村纪念李源(深之)的义学祠建立叶适与永嘉学派展览馆。

叶适在苍坡求学,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后来,他进一步向李仲举学友温州教授刘夙、户曹刘朔、毛崇夫、瑞安陈傅良,楠溪枫林刘进之、表山郑伯熊、郑伯英等人求学。清通、仙居两乡之间档溪(今属枫林镇)刘进之是李仲举亲戚,自温州学正辞职回乡,在邻村朱山头法慧寺办书院,给少年叶适提供正规教育,传授系统学问。叶适《刘子怡墓铭》有言:“余少学于君(刘进之),数其前后师儒,盖有名士也。论堂、肄室皆整,监书、法贴皆备,程、张密语,苏、黄快句,子孙皆班班能道之。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5)

宋嘉定二年(1208),叶适落职回家,隐居永嘉县城生姜门外的水心村之后,他的田地产业仍然分布在楠溪流域罗浮和中塘一带,有《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诗云:“我病不暇耕,行复观我田。呼扶偃蹇后,倩护龙钟先。僮客四面集,畦疃相勾连。敢云岁晏休,翻犁趁晴暄。”他对上塘一带的田园风光非常喜爱,有《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诗云:“幽花表穷腊,病叟行村墟。”又有《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诗云:“山山高相映,坞坞曲相穿。林光百道合,花气千村连。”戴栩有《赏梅游中塘分韵得影字呈水心》诗。由于叶适在上塘一带购置了广阔的田园,所以他的次子叶宷迁居渭石,留守这里的产业。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映雪山人重葺渭石《叶氏宗谱世系图》记载,“叶宷,字必服,号寅所。徙居楠溪港底江南渭石。”渭石,今属永嘉县上塘镇。

叶适的孙辈中有叶杲,字日初,号谦夫,寓居楠溪上塘渭石。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历官上高县主簿、新城知县、史馆检阅。墓地位于村北良田中,号称五坟墩,占地50余亩。1958年开荒被毁。叶杲三子叶俨,迁居大亨;长子叶赵(益璧)的曾孙叶之鲲迁居绿嶂寺前;次子叶夔,又名其盛,字益茂,号阳春。迁居瑞安郭南郭公垟。夔子叶桧楫,字可济,随父再迁瑞安洛川居住。桧楫次子叶道范居瑞安八都莘塍油车桥东首。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林子祥校正《洛川叶氏宗谱序》载,“吾瑞之洛川一派,尊宋理学名臣水心夫子为始祖焉。盖自元季间,逸士阳春公避闽乱三迁而至于此。距今五百年来,族姓蕃盛,咸以耕读自乐,其风俗之美,为一乡冠,邑中诸旧族莫能及。盖其文物之盛,诗书济美,皆水心夫子之遗泽也。谱牒创于康熙戊戌(1718)岁,自隐德公作。”此前,洛川叶氏后裔谱籍记录在永嘉渭石大宗谱之中。今瑞安莘

塍镇洛川建有叶适纪念馆。

历代对南宋叶适的评价(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到底是哪里人)(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