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种鱼灭绝了(一种鱼被吃了几千年)
最近哪种鱼灭绝了(一种鱼被吃了几千年)弗洛伊德开始研究的第二个月就解剖了400多个鳗鱼标本,要知道鳗鱼不仅黏糊糊、臭烘烘,而且这种显而易见的研究却始终找不到雄性鳗鱼的精巢,直到后来弗洛伊德都对这段研究生涯讳莫如深,甚至关于鳗鱼的论文也从他的出版物中删除了,弗洛伊德的朋友欧内斯特·琼斯认为,找不到鳗鱼的性器官所带来了沮丧可能引发了弗洛伊德的性焦虑,而性焦虑后来成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核心。最出名的一位致力于研究鳗鱼生殖器官的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没错就是那个心理学大牛,1876年3月,年轻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来到的里雅斯特,开始了一项远没有其日后研究成果深奥的科研工作——寻找鳗鱼的生殖系统。当时各路大神尽管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但还是不知道鳗鱼是如何生殖的,鳗鱼的生殖器官依然扑朔迷离。但是,就是有这么一种鱼,我们捕捉它,烹制它,甚至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成就了无数的招牌菜馆,支撑了数方的经济,我们对它的味道了如指掌,
路边的一只漫无目的爬行的蚂蚁,我们可以跟着它的行动轨迹最终找到它们的巢穴在哪,那这只蚂蚁就来自这座蚁巢。
海面上搏击巨浪的信天翁,我们可以捕捉后给它佩戴上卫星定位器看它到底在哪落脚出发,那这只信天翁就来自那一块繁殖地。
漂泊信天翁
甚至太空中的各种小行星,我们可以观测它们的运行轨迹计算出它们的运转时间,我们不知道小行星源自哪里,但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规律。
但是,就是有这么一种鱼,我们捕捉它,烹制它,甚至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成就了无数的招牌菜馆,支撑了数方的经济,我们对它的味道了如指掌,我们也知道在何时可以捕捞到它们,什么饵料可以钓到它们,唯一没有人在意过的是,它们到底来自哪里,只知道在海里,甚至有科学家花费20年时间研究它们,只为研究它们的性别——雄性和雌性怎么区分,这种神奇的鱼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让我们来聊聊直到濒危都没搞清楚来自哪里的鱼——鳗鱼。
是不是当揭晓这种神秘的鱼时候,有点意外,甚至很多朋友手中的鳗鱼干刚放进嘴里,或者午饭刚干了一顿鳗鱼饭,人类食用鳗鱼的历史要追溯到史前时期,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2010数据报告显示,全球每年鳗鱼消耗量约13万吨,中国国内鳗鱼消费也日渐剧增,年消费量达2万吨。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鳗鱼产销国,2016年我国鳗鱼养殖产量增长至24.48万吨,2019年我国加工出口的鳗鱼就达到了4万吨。
世界鳗鱼市场可谓是非常的巨大,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人搞清楚一条鳗鱼的真正来历,甚至从来没有人见过野生鳗鱼的求偶交配,更别说产卵孵化了,甚至就为了搞清楚鳗鱼的生殖器官,也是有特别多的科学家研究。
最出名的一位致力于研究鳗鱼生殖器官的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没错就是那个心理学大牛,1876年3月,年轻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来到的里雅斯特,开始了一项远没有其日后研究成果深奥的科研工作——寻找鳗鱼的生殖系统。当时各路大神尽管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但还是不知道鳗鱼是如何生殖的,鳗鱼的生殖器官依然扑朔迷离。
弗洛伊德开始研究的第二个月就解剖了400多个鳗鱼标本,要知道鳗鱼不仅黏糊糊、臭烘烘,而且这种显而易见的研究却始终找不到雄性鳗鱼的精巢,直到后来弗洛伊德都对这段研究生涯讳莫如深,甚至关于鳗鱼的论文也从他的出版物中删除了,弗洛伊德的朋友欧内斯特·琼斯认为,找不到鳗鱼的性器官所带来了沮丧可能引发了弗洛伊德的性焦虑,而性焦虑后来成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核心。
弗洛伊德
后来终于有科学家站出来研究鳗鱼来自哪里了。1922年,约翰内斯施密特为了解开鳗鱼发源地的秘密展开了长达20年的研究,他利用在大西洋捕捞船的作业区域和捕获的鳗鱼大小,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鳗鱼的发源地,经历了无比巨大的工作量后,这位“毅力帝”终于得出结论,最小的鳗鱼均在在马尾藻海捕获,也就是说鳗鱼的交配产卵孵化都在马尾藻海,这一理论一直影响到现在,科学家们只能相信这个耗费20年的研究成果。
不过奇怪的是,时至今日也没有人在马尾藻海捕捞过成年鳗鱼,甚至马尾藻海的食肉鱼类的胃中也只有鳗鱼幼鱼。
鳗鱼的出生地充满神秘,你以为鳗鱼仅此而已吗?事实上鳗鱼的一生可以用神秘来形容。
幼年期的鳗鱼在深海孵化,那时的鳗鱼幼鱼体长6厘米左右,体重仅0.1克,它的头狭小,身体高、薄且透明,就像片叶子一般,所以称为“柳叶鳗”,它的体液几乎和海水一样,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随着洋流跨越6500公里长距离的漂送到达近海。
柳叶鳗
“柳叶鳗”在抵达岸边前一个月才开始变态发育为身体细长透明的流线型,此时的鳗鱼又称为“玻璃鳗”。鳗鱼苗不能用人工繁殖来培育,所以在每年12月-1月间渔民们会忙着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网来捕捞正要溯河的“玻璃鳗”来卖给养殖户。
玻璃鳗
溯河后的鳗鱼慢慢从一种咸水鱼变成一种淡水鱼,此时身体开始积累黑色素,这时便进入成熟期“鳗线期”,这也是养殖业鳗苗的捕捉来源。
鳗鱼在淡水环境中继续发育成完全体“黄鳗”,鱼腹部呈现黄色。这一阶段是鳗鱼最长的阶段,为重回海里做准备,如果不能洄游到海里,鳗鱼将一直保持“黄鳗”阶段,瑞典1859年一条被丢入井里的鳗鱼,它保持了黄鳗形态“苟”到了2014年才死去。
那只坚持到最后也没见到海的鳗鱼
当鳗鱼确认洄游条件满足、营养物质积累充足后,它们便将自己的消化系统退化,再也不用进食,同时眼睛扩张,鱼鳍加宽,变成和带鱼类似的深海鱼,颜色也变成深海鱼类的标配体色银色,以适应洄游至深海产卵。这时鳗鱼才算是完全变化完毕,此时的鳗鱼被称为“银鳗”。
鳗鱼直到成长到“银鳗”阶段才开始有性别区分, 鳗鱼的性别是环境决定的,族群数量少时,雌鱼的比例会增加,族群数量多则减少,整体比例有利于族群的增加。然后鳗鱼再次消失在了深海,数月之后密密麻麻的“柳叶鳗”又开始了它们奇特而神秘的成长之路。
毫无争议,银鳗在交配完成后便走完了它们传奇的一生,2012年一个欧洲团队给鳗鱼装上了定位器来研究黄鳗洄游路线,结果707条鳗鱼的信号最终全部消失在了海平面以下3千米以下,并没有人能推测出到底多少鳗鱼能到达繁殖地,但是毫不夸张地说这次旅行是接近十死无生的死亡之旅。
鳗鱼的艰难旅途,一直都有人类的雪上加霜,从只捕捉黄鳗到捕捉玻璃鳗来人工饲养,没有人清楚如今柳叶鳗到玻璃鳗的这一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但是人们捕捉的玻璃鳗数量正在断崖式的下跌,2019年日本鳗鱼捕获量只有21吨,比前几年断崖式下跌90%以上。而在最近,日本鳗的鳗苗遭遇极度严重的鱼荒,日本国内外的捕获量只有去年同期的约1%,相当于基本没捞到什么东西。
鳗鱼有趋光性,日本渔民在打捞鳗鱼幼鱼
鳗鱼在全世界有18种,目前原本数量最多的日本鳗也成为了濒危物种,未来还能不能吃上便宜且美味的鳗鱼,还要看养殖技术的突破,中国鳗鱼养殖(以欧洲鳗和日本鳗为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未来还得靠中国来突破这一瓶颈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