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山中观花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岩中花树)
王阳明山中观花哲学思想(王阳明的岩中花树)故曰天下物,不曾在心外。今来观此花,心花都明白。脱落娇艳花,引蝶共徘徊。忽遇二人至,赏花谈心来。未看此花时,此花默默开。
这是写的很早的一首诗了,大家将就看,嘿嘿
001
《岩中花树》 白栖翼
生息岩中树,日月精华采。
脱落娇艳花,引蝶共徘徊。
忽遇二人至,赏花谈心来。
未看此花时,此花默默开。
今来观此花,心花都明白。
故曰天下物,不曾在心外。
二人相顾笑,大道心中来。
斯人已故去,此花迭数代。
物是人已非,唯留典故在。
一时来细读,心中百花开。
002
小白解说:
岩中花树的典故是王阳明关于其心学思想的一次阐发,这个故事很经典。也是王阳明在过去被定性为唯心主义大头目的一个鲜明的例子,其实王阳明在此次主要阐发的主观世界的意义,并非唯物主义者简单定性的唯心主义,前者简单地视其为唯心主义是有失偏颇的。
003
这又牵扯到认识论的问题,在认知上,人类作为主体,岩中的花树就是客体。王阳明的朋友对于花树的论述,是站在唯物的角度来说的,花树确实不会因为没有人去注意到它,它就不在,然而王阳明所要表达的是主观的意义,王阳明的朋友只是看到了客观的花存在,而没有注意到人这个大主体,对于我们人这个主体来说,花儿再美,如果我们不去看它,它的存在对于主体的我们有意义吗,就像美国总统决定要吃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除非总统要求你去给他做饭。主体与客体之间有了联系,客体对于主体来说才有意义。王阳明的岩中花树所要表达的正是主观的意义,这里没有对错,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004
这只是个人一家之言,还希望异见者多多指教。